编按:错综复杂的时局让“端四周年”的纪念日也变得有些特别,它夹在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中,以观望者的姿态静静地度过。想来日后回忆起,随著小端的生日一起的,必是这个激荡的夏日。端的编辑们借此与读者们围炉而坐,吐露心声,并精选过去一年内的文章作以推荐。 若你有任何回馈,欢迎寄信至membership@theinitium.com,我们将逐一转达。09月09日我们更新了文化组主编的来信与选文。现已将主编精选文章纳入《端传媒2018-2019主编精选》新闻电子书,您可以直接购买阅读。
文化组主编:文化未必是现实本身,却是现实的质感
执笔之际,香港由“送中条例”引发的运动已进行了三月有余。此运动发于香港,效应却不止自身,而是以小小一城牵动台湾、中国乃至世界的能量流转。往往这种时候,任何传媒或作者,来讲透“香港”情势,便更能获得厘清牵系海峡、洲际种种暗流的机会 。三月有余,我们在文化维度也尝试以本土战场、内地反响、台湾与国际的支持与参与去尝试切入。在端传媒的工作,本来也是这样的方法。
端传媒由初创而今,四年了,遇到如此大型运动是第一次,但由政治时事议题出发去结构文化内容,却是日常的工作情况。端传媒之主体,是主打深度与专业的新闻媒体,其文化内容也因此异于相对纯粹的艺文生活类媒介,通常来讲,我们并非是对一地一时之文化事件的报导——虽然世界三大影展、奥斯卡、诺贝尔等国际奖项、国际大型书展、国际艺术节与双/三年展都是我们的长期关注对象——而是更强调从议题、时势、现象出发,借由不同地域的彼此参照,追踪折射光线之汇聚点,解读多棱镜内的现象与幻象。
尤其是,每处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议题与脉络,而我们愿意捉取那值得的一瓢,透视本身,同时也拉伸到跨地域时空、他者的目光中去检视。有什么在发生,什么被遮蔽,什么在发扬⋯⋯仅仅数年,华语区诸板块以加速度缔结各种纽结,文化事件纠葛于政策、立场、资本之间, 而这些因素与艺术本质、精神思考之间,始终上下纠缠。对此,我们试图来描述、拆解、追溯其原因与动态,比如对中国高度审查下的影视剧生存状态、对被拉下政治区域“被”纷纷表态的金马奖、对香港、日本、台湾当代艺术场域潜藏的生意经与政策算盘。
文化未必是现实本身,但它是现实的质感,没有人能置身事外。除了文化现象,一些人与群体的故事,他们用才华和作为为这时代撑起高度、积蓄能量、破除纠葛,他们是中港台澳或海外的华语作家,出版人,音乐人,也会是纪录片导演、影视导演和演员;也有发明者,创新者,以敏锐洞察站在文化发展的前沿,迷雾中擦亮刀锋。我们在做的,是为读者讲述值得的故事 。对于人物访问,我们既愿发掘受访者内心构成,更期冀透过眼前一时一地一人(组织),去了解文化基因在历史时空中得以落种发芽的脉络,诸种反应得以发生的机缘。
第五年了,情势正在急切发展之中,无论是文化与艺术,还是人们如何生活,都比从前更成为能量角力之场域,挑战和因挑战而生的趣味一直存在,我们要做的,是深呼吸,拿好手中的工具,去配合这颗自由无边界的心灵。
主编选文
中国“古装剧禁令”风波:为什么一幅微信截图,业界就全都相信了
社交媒体时代我们如何“悼亡”?当你写下“R.I.P.”的时候
香港组主编:这不是一个可爱的时代,却是我们最需要一起去直面的时代
这不是一个可爱的时代,却是我们最需要一起去直面的时代。6月初,刚从六四三十年的记忆现场转身,离开整整一代人的抱负、嘘叹和反思之后,我们迎来香港的“战场”:从最初的意志之战,到后来真真切切的街头之战。一些陌生的辞藻变成记者的日常:gear、催泪弹、防毒面具,而头脑也在经历每天每夜的震荡。
要直面的是,对于同一件事,人们从提问开始就有了分歧,而分歧此后会越来越大。作为一家规模不大、聚焦深度专题的媒体,过去数月,端尝试更努力地以不同形式的即时报导、现场报导来回答读者们第一时间的疑问;而快跑之后,我们努力减速下来,斟酌事件背后所折射的深层问题。
发问的方式有千百种,但我们最希望做到的是:开放、基于充分事实,以及保持锐利。拨开浮光掠影的偏见,用更集中的力量去拆解制度问题、权力关系、历史渊源,以及不同力量的博弈。用心去感受,用脑袋来下笔,在这个每一个人都无法彻底抽身的、不那么可爱的时代,我们努力达至热血冷笔,希望留下来的报导,不仅仅只有一天的生命力,也期待著作者和读者一起成长。一如一位读者的留言:“加油,去成为更好的人类。”
主编选文
武力失控、恶性循环、投诉无门、中央支持:香港警队正失去制衡?
中国组主编:给墙内外的人,写墙内的故事
这是我在端报导大陆新闻的第四年,变化是那么快、那么坏。曾经还能心平气和讨论雨伞运动的同温层以惊人的速度坍缩著。大陆朋友觉得香港人想法“偏激”、“好可怕”;香港朋友则睁著鹿一般的眼睛问:“你们大陆人为什么不想要民主?”——他们五年前也是这么问的。
防火墙、审查和舆论控制,共建了一个笼罩整片大陆的玻璃幕墙。墙内的人以为自己看透了墙内外的世界(甚至不觉得有墙),墙外的人则依旧看不懂墙内的人和事,越来越不懂。
我们的初衷没有变——给墙内外的人,写墙内的故事,并在叙述中竭尽所能消除幕墙带来的反光、折射。我们关注时代走向,关注经济的艰难转型,关注人脸识别等高新技术与政府治理的结合。我们呈现事件背后的结构性困境,比如,哪些问题造成居高不下的消防员伤亡率;又是什么样的社会和文化土壤,孕育出鼓吹996的互联网大佬。我们还希望,你能从这些故事中看见人,看见贸易战硝烟中被消音的中小厂商、看见709律师被捕后苦苦等待他们的妻子。
穿透玻璃幕墙,去理解时代的重量在一片大陆上留下的复杂变化,理解个体的困境,理解“不想要民主的大陆人”曾经、正在经历的事情。用一颗自由的、不受成见羁绊的心,去理解一个不那么自由的世界。
主编选文
反996运动全纪录:想通过代码改变世界的人,为何难以改变加班现状?
评论组编辑:评论的魅力在于说服,这是一门实证的艺术
持平(fair)是比中立(neutral)更高的要求,它的意思是,尊重且尽最大程度还原事实,并给予各方自我辩护的权利(假如他们愿意的话)。一家持平媒体的质量,除了反应在讲好故事的能力上,也反应在解读事件的水平上——后者就叫“评论”。
评论和报导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评论是有观点、有态度的;一篇评论文章如何为之“好”,端的标准大致在于,问题意识、观点新颖、推论合理、论证扎实;有实证、内部洞察则更佳。“持平”的最简单做法,是罗列各种在同一个辩论水准上的观点,但也许读者也发现了,端的评论有时扮演“一文读懂”的角色,意思不是让评论者精神分裂,而是要兼顾历史、脉络及对手的观点,从而提供更为扎实、细致的讨论。
这是端评论的特色,从本期选读文章中读者或可窥一二:专题、系列文章囊括了多种角度,单篇文章则努力回应一种现象、一个问题。而有时,我们也发表稀缺之音,因为在国家机器垄断之外,它的发表本身,就是“持平”的意义。
评论的魅力在于说服,这是一门实证的艺术。过去四年,有许多评论者在端的平台上唇枪舌剑、笔下生花,读者中也不少人妙语连珠、脑洞独特。这是一个互相喂养的过程。未来我们仍然会倡导这样的公共讨论。我们相信的是,世界上虽然有不同光谱,但没有人是局外人。
编辑选文
“七五”事件十周年:为何“发展”与“开明”没能解决新疆问题?
专访政治学家高敬文:中国注定走向民主,但不要低估党国体制适应能力
台湾组主编:不安的南方,两位总统候选人的崛起地,一个深度认识台湾的恰切起点
回顾2018年底到2019年初,台湾在华人世界的头号关键字,非韩国瑜莫属。这位平地崛起的国民党政治新星,不但在2018年以“逆转胜”的姿态拿下高雄市长,更在半年之内高调拜访香港中联办、进而成为国民党籍总统候选人,崛起速度之快,令人惊讶,而“韩粉”作为一种新人类,也再次引爆台湾内部的各种族群论战。
这位彷若从石头中蹦出来的政治人物,其实是台湾乡村性格的显影、是台北都市小清新的月亮暗面,也可说是中华民国在台湾的衍派。要理解韩国瑜现象,首先必先理解助他缔造韩流奇迹的高雄。近一年来,我们将镜头移向台湾南方,沿著高屏溪上行,看看中央山脉南段的身世,也看看群山间不安的谷地。
美浓,是韩国瑜翻盘胜选的关键选区;但若从美浓出发,越过高屏溪,再往下行驶一小段路,也会抵达现任总统蔡英文的故乡枫港。十年来,这个区域正从一场风灾中逐日复原,复原的过程中,政治的张力升高,亦悄悄改变了当地经济、社会与选民的容颜。在可预见的将来、2020年大选中,高雄将持续成为台湾的费尔干纳谷 ( Ferghana Valley),左右台湾政局的变化。
看见南方、看见台湾不为外人所知的脸庞,正是当下深度认识台湾与两岸局势的恰切起点。
主编选文
国际组主编:有多少“中国作用力”,就有多少“反作用力”
“距离感”是一块巨石,也是我在端的国际组做记者和编辑时,常常坐在它身旁自省的去处。报导国际议题,距离是底色,也是阻隔。四年前,端的发刊词用了“漩涡”这个十分有画面感的概念,当时我已开始做国际报导,想像着我们各自被身边的漩涡裹挟,自顾不暇……现实如此,如何才能聚集力气,看得到千里之外,别人的漩涡,看得到漩涡之间的联结和轨迹,看得到“距离感”却不会产生“不相干”感?
于是,在端,我们把“中国”摆在了一个更为宽广的全球化图谱中。端关于中国的一手报导,发自非洲、东欧、拉美、中东深处。来自中国的资本、政治和消费力量,来自中国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出现在世界的角落,引发各式各样的反应。有多少“中国作用力”,就有多少“反作用力”。我们的触角越深,看到的现实越复杂。“中国”对于这个世界意味著什么?这个问题,端在试著给出一份独立的答案。
我们还把所谓“边缘”的个体,拉到视野的正中间。无处为家的难民,不曾踏上陆地的海上民族,屠杀和暴力阴影下的新一代,雨林深处的原住抗争者……他们一样年轻气盛,他们在看著大海与高山时,眼中有著一样的渴望与担忧。
我们花很多时间在路上,将迥异的现实联结,以此反思席卷整个世界的趋势,发展的困境、不平等的加剧、民主的危机、威权的蔓延、“新冷战”的担忧……“远”与“近”,“他者”与“我们”,正在飞快地变化。在距离和隔阂面前,端的国际报导,邀您一起,正视之、反抗之。
主编选文
一位匈牙利记者的“匈塞铁路”行:为何欧尔班如此推崇“一带一路”?
摄影组主任:怎样的相片才是一张好相片?
做摄影的人总会这样问。过去数月,是影像剧烈并发的一段时间,香港反修例运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或和平或剧烈,或理性或暴烈的各式活动在不同场合爆发,我们尽力赶去每一个场合,首要做到的是留住即时的、让读者身临其境的相片。在即时的情绪反应、报导要求以外,我们也希望留下更有温度的,更具洞察力的影像,总相信需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才是好影像。
端传媒自开创之初,就很尊重摄影同事的创作和图片编辑的自由,让相片和影片不再像许多传统新闻机构那样,仅仅成为一个版面和文字的陪衬,而是拥有独立的位置和角色。从现场拍摄、图片选择和编辑等,摄影同事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我个人加入端传媒两年半,在用镜头回应一个个新闻事件之外,也尝试和同事一起做一些更长时间跨度的深度影像纪录,包括光如白昼的香港晚间城市景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后的深圳、性爱娃娃工厂的日常等,还有纪录“占中”九子案的微纪录片等,都是这尝试之下的作品。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希望镜头带人们走得更前,更重要的是,走得更远。
摄影组精选影像
我们会坚持认真做好新闻,如果你希望继续见到我们,请陪同我们走下去。按此加入会员或邀请好友加入,自由的道路漫长,我们一起开端。
若你有任何回馈,欢迎一同分享,或寄信至membership@theinitium.com,我们将逐一转达。更多的主编来信将在会员通讯第一手更新。
加油,我是一个普通的读者,读着端团队的评语,很感动,也很欣慰很幸运自己能在无意中发现这样的一个媒体的存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联想到大公报的创始人张季鸾先生、这是我第一天加入端的会员,自由的道路依然很漫长,我们一起快端。
不是"中国组",是"中国大陆组"。
加油💪 成为付费用户第一天 端生日快乐🎂
端生日快樂!一路走來理想看得遠實踐得紮實,訂閱金花的很值得。加油!
各组主编的留言真的各有特色,也能看到各自不同的着重点,但感觉这些言语背后,都包含着对新闻真相的追求以及对公共讨论的信任。应该是付费的第二年了,华语地区能够拥有端这家媒体,是读者们的幸事。祝小端生日快乐!长路漫漫,感恩遇见~
端生日快乐!谢谢在这个中文已经堕落的世界里,还有你,让我意识到懂中文是一件好事。
中国组主编的那句玻璃幕墙真的很精准。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不再隔雾看花
感谢端,希望端继续做下去,做得越来越好
生日快乐,谢谢有你们在。墙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厚,但自由精神永不消逝。祝端越来越好。
感謝你們每日更新那麼多有深度的文章,激發了很多思考,生日快樂!
謝謝你們
端传媒真的非常有深度
生日快乐,一起开端。
谢谢你们。你们是最好的华语媒体。
生日快乐,感谢你们的报道给予包括我在内的人以支持。
谢谢有端。生日快乐。
我的第一本精神刊物——「我愛搖滾樂」;我的第二本精神刊物(你們出雜誌了,算是刊物了)——「端」:謝謝你們,生日快樂!
谢谢你们,谢谢有端,生日快乐~
生日快乐,有你们这么严肃的媒体的存在,这个时代还是美好的
去年吹蜡烛还历历在目,居然又过了一年...生日快乐~
生日快乐,谢谢端带来的每一篇报道。如果有一天,华语世界的严肃新闻媒体能够重新蓬勃发展起来,大抵也要感谢端如今的坚守。
生日快樂!!!支持端!!!
生日快樂,祝好。
會繼續訂閱的
希望端能越做越好~
祝端生日快樂,還希望端之後還有更多更多的生日快樂。
在如此紛爭的局面中,希望端能繼續作有質素的報導外,也希望各位多多保重,小心自身安全。
最後再一次祝願端
一網風行
生日快乐🎂
继续订阅
决定再氪一单支持!
最近每次遇到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不论我表现得多友善,甚至在他被一群人嘲讽的时候帮他一把,他也不会向我表现出善意。
我一直都期待着不受专制政府控制的、我们自由的思想,能够对不同的观点有所宽容,在明知道不应该嘲讽对方的时候克制住自己“想逞一时嘴快”的欲望。我想,减少我们对他人的恨意与敌意并不会让我们损失些什么,反而可以帮助我们说服潜在的“对手”,或是对我们的“对手”有更多的了解。
所以,在祝端生日快乐的同时,我也希望端能够引导作为粉丝的我们成为更出色的、更有思想的人,在这充满纷争与矛盾的社会里创造出一片让人倍感安心的净土。我会继续支持你们!
长命百岁。
希望你們繼續努力,生日快樂!優質媒體應該被鼓勵與付費支持
小端生日快乐!这也是我付费支持端的第三年了,希望未来还能继续一直支持小端!
端,生日快乐!
请继续坚持报道。
非常感谢端,一定会继续订阅!
原来前天是端的生日啊,生日快乐
生日快乐!这个世界还有你们在,真的太好了。
内容很喜欢,会一直订阅
不出意外,以后还会继续订阅
端生日快乐
端生日快乐!!
生日快乐!献上无限的敬意与祝福!
三月,北回歸線以北的地方還春寒料峭,決定早春啓程的人卻已經上路。那時,開始第一階段廣泛的接觸外媒,花非常多的時間閱讀端的文章,讀到海南的拆建,第一次在中文媒體上讀到30年前的那一場浩劫,讀到很多過去無法獲取被全體噤聲的內容,讀到讀者來函感同身受。第一次知道,原來個體可以跟媒體,可以跟其他讀者如此真誠的交流。
根據專題分列開始搭建原本破碎的知識系統。原來只關注內地的專題,後來延伸到國際上的中國力量,再後來開始關注東亞,日韓朝,其他。
觸角伸的越廣,越深,有關世界的圖景就越清晰,複雜,卻可及。隨之而來的反思,深究梳理引發了很久沒有過的情感觸動。隨後通過cover 歐美各大報刊雜誌,建立了有關整個世界的通識。常識和專業的深入都以此作為開端。
相比歐美外媒,端佔了華文媒體的一個niche , 深度是端的一個特色。更加珍貴的是部分作者,記者組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背景而建立的歐美難有的針對中國的解讀視角。縱偶有偏頗,或深度不夠,但始終保有理性和邏輯,依然瑕不掩瑜。從心而出,我想,也是端的一個特色。
在這個世界上,最稀缺的不是資本,不是權勢,而是建立在寬闊視角基礎上兼具深度而富有人情味的真知灼見。或許,人類的認知像文明的進步,總有停滯,但我想,端就像鑿穿厚牆的那束光,給人帶來希望。
謝謝上面編輯組的話,希望砥礪前行,進一步完善。happy birthday.
感谢端传媒对真相的坚守,希望长做长有,课金支持💪
因为有你们,声音才被传播和听见。
端生日快乐~
生日快乐🎂🎂🎂!!
生日快乐!在这个时代,感谢有你们
生日快乐😊
四周年快乐!我忘不了那个生病躺在家的下午,端为我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自此从长梦中惊醒
这几位主编的话,对我这个内地新闻工作者而言,振聋发聩。
四周年生日快乐!现在端这样客观、有态度、文章又扎实的媒体太稀缺了,会一直支持你们!
周年快乐❤️谢谢有你们
周年快乐。成为付费会员是因为看到了阎连科的访谈和川震十年系列报道。希望未来会更好!
周年快乐!想起加入端会员就是因为那篇对查建英的采访。希望端继续加油。
周年快乐👏
祝端生日快乐。感谢。
感谢端在现如今这个媒体极端化的时代提供一个温和的声音,生日快乐!
生日快乐🎊🎁,祝端越来越好
非常好👍! 我把它定位成一本網絡杂志,所以希望看到更多的長文章,另外早报晚报希望每天都有。加油
潜水了很久,祝端生日快乐!墙越筑越高,翻墙也越来越困难,墙内的世界内容已死,不光是时政,经济、医疗、民生各个领域皆难幸免,凡有违和谐之声一封了之,端算是开了一扇小窗。希望多多努力!
生日快乐,希望能看到关于这两日很火的,微博饭圈女孩为国翻墙控评的报道
會員通訊會發到註冊郵箱嗎?
没有聚餐😢
现在墙内已经是连翻墙浏览都有可能被拘留了。
今天我在weibo关于洪水的新闻下,看到一条给博主的评论“为什么你名字后面没有国旗”(指转发人民网的某条微博后ID后会加上国旗),也许很快我们连沉默都将不被允许了。
端端加油!!谢谢你们
從端的第一年開始關注,從網站沒有被墻,到墻越來越高。深度文章和時評一直是端的特色,希望今後的文章也能繼續在黑暗中點亮文明之光。說一句生日快樂吧,今年也續費了。
端生日快乐!感谢你们带着我一起看这个世界~
端生日快乐,于意外中相遇,也确实收获良多,还请继续报道下去
我是去年加入的读者,非常喜欢端评论的深度,这会员费花的可值得,今后也请继续加油,生日快乐!!!
另外最近端评论的混战,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出个由读者自己掌控的黑名单功能,也不影响言论自由,自己操作,不想看到什么拉黑就好。
端生日快樂,謝謝你們
生日快乐!
端还是很棒的,生日快乐。
最近評論區出現太多「中立婊」,小端坐不住了?呵呵。
一直喜歡端的評論,維度深度寬度都是華文媒體首屈一指。可惜了即時新聞。也罷,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果可以除WSJ以外還有以亞洲為主軸的日報會員就好了。至於會員費⋯⋯ 除了月費以外或許有喜歡打賞的,可考慮。
四週年,生日快樂。一個記者能做作為一個記者真正該做的事情,許是幸福的。
端传媒四年了——我现在却不敢提她的名字,
会被微信朋友圈屏蔽——是不是很讽刺?
读了三年半的时间,付费了两年半,
平均一天一块钱,预付费还有两年到期。
当初第一次付费的记录文章,
不过两年多之前,现在这样说话,
会被掐死的。
https://mp.weixin.qq.com/s/o9GI9_dBY_pz1Aqx5kNY-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