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專訪政治學者明克勝:四十年改革時代終結,中國將何去何從?

改革時代的基本特徵,可以歸結為「經濟上的快速增長」、「意識形態上的相對開放」以及「政治上的相對穩定」。但以上三方面的改變已經停止,以這些特徵為標誌的改革時代也已終結。

對於這四十年改革時代的評價,始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全面深化進程方興未艾;有人認為,改革停滯不前,進入深水區後,步履維艱且前途迷惘。

對於這四十年改革時代的評價,始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全面深化進程方興未艾;有人認為,改革停滯不前,進入深水區後,步履維艱且前途迷惘。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張熙 發自波士頓

刊登於 2018-10-15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這一歷程,不僅佔據了1949年以來當代史的半程以上,也構成了幾代人對於當代中國的不同記憶。

對於這四十年改革時代的評價,始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全面深化進程方興未艾;有人認為,改革停滯不前,進入深水區後,步履維艱且前途迷惘;有人認為,改革早已流產,「後八九」以來的三十年不過是假改革之名而倒行逆施,不推行政治體制改革,已經取得的成果也終會得而復失。

在這種背景下,紐約福特漢姆大學(Fordham University)法學院教授明克勝(Carl Minzner)今年3月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新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中國威權體制的復甦如何正在削弱它的崛起》(End of an Era: How China's Authoritarian Revival is Undermining Its Rise)。他明確提出:中國的改革時代已經終結,四十年改革歷程一去不返。

1990年代,年輕的明克勝曾經在台灣和雲南等地遊歷,見證了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方興未艾的時刻、以及兩岸關係的轉折點。而在新書中,明克勝將四十年來改革時代的基本特徵,歸結為「經濟上的快速增長」、「意識形態上的相對開放」以及「政治上的相對穩定」,並將這些改變進一步歸因為中共黨內外「一定程度的政治制度化」(partial political institutionalization)。如今在他眼中,這四十年歷程既非一場「失敗」,也不同於「八九」之後的短暫停滯,雖然取得巨大進步,但以上三方面的改變已經停止,而以這些特徵為標誌的改革時代也已終結。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