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專題:我們怎麼從2019,進入2020

2019,用驚心動魄都不足以形容的一年。 香港的反修例運動從初夏走到深冬,從原本的反對《逃犯條例》修訂一路惡化...
2019年6月16日,香港民陣發起第四次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大遊行,當中不少標語都是要求特首林鄭月娥下台 。
台灣

2019,用驚心動魄都不足以形容的一年。

香港的反修例運動從初夏走到深冬,從原本的反對《逃犯條例》修訂一路惡化到令「2047恐慌」提前引爆。這場抗爭,不僅眼下看不到盡頭,台灣大選,美中關係,都被一併捲進這場風暴裡。這就是我們身處的世界,進入2020年的姿態。

回首2019,望向2020,《端傳媒》的主編們各自策劃了系列專題,精心挑選能夠總結2019,又能開啟2020的重要議題,通過影像或文字報導,和讀者一同進入新的一年 —— 另一個巨大變局的開端。

香港:2019,香港面孔

人們說,這是一場「無面孔」的運動。

從年初單一議題的抗爭開始,反修例運動牽動社會深層問題,觸發史無前例的管治危機。整整半年,城內硝煙彌漫,催淚煙、警棍、磚頭、燃燒瓶……很多人後來習慣戴上口罩、防毒面罩,一張張只看見眼睛的面孔,如潮水湧上街頭。新聞上開始充滿嚴實遮蓋面孔的抗爭者和警察,而當我們返回的日常,最朝晚相見的人,還有我們自己,這一年過得如何?每一天生活的習慣,最親近的家人,做了幾十年的攤位,最難忘最快樂的事……這一切最平常又最定義著每一個普通人的點滴,在暴風雨下有什麼變化?尋常香港人,此刻在想什麼?

我們走進街頭巷尾,找出一張張真實面孔,一齊描繪時代浪潮中,這一年的香港。

影像專題:2019,香港面孔(即將上線)

台北公館連儂牆上的便利貼。
台北公館連儂牆上的便利貼。

台灣:從鄰人的苦難照見自己

2020年初的總統、立委大選,無疑是牽動19年台灣人心的主要事件。自年初習近平發布〈告台灣同胞書〉提起「兩岸統一」話題,再到六月中開始的香港抗爭,一連串事件導致「亡國感」成為選舉期間的熱門關鍵字。選民對「國」的定義殊途,亦再次牽扯出台灣國家認同的深層矛盾,是未完的冷戰歷史在當今的一個複雜切面。

那些「發自台北」的香港抗爭報導包括:

一個逃犯,兩場風暴:陳同佳案背後的台港引渡空窗與兩岸角力戰場

「你是香港人來買濾毒罐?」台灣防毒面具相關產品銷量上升

我們來自台灣,在香港訪談「兩百萬分之一百」人
香港人是中華民國的什麼人?港人赴台尋求「政治庇護」的兩種模式

每個人都是一個大台:台北連儂牆前「盡坐」的香港人

讀者來函:台灣,是否能給沉默的陸生一面連儂牆?

讀者回函:陸生若破壞連儂牆,勢必將自身在台的公共參與空間撕得更小

2019年11月2日,韓國瑜在桃園區的造勢晚會。
2019年11月2日,韓國瑜在桃園區的造勢晚會。

2020台灣大選系列專題

互動頁面:亡國感的戰爭

亡國感的前世今生:在台灣,兩種「國」的故事

台灣大選的十個關鍵字(上)宮廟、農會、地下電台、賄選、地下賭盤
台灣大選的十個關鍵字(下)紅白帖、拜票、選舉宣傳品、假牙、交通建設

「韓粉攤商」與他們的產地:支持他,就替他做選舉商品

一秒鐘的戰爭:從扁帽到「辣英粉」,民進黨如何吸引選民?

更多台灣大選專題即將上線

2019年4月,湖南長沙一個被濃霧籠罩的清晨。
2019年4月,湖南長沙一個被濃霧籠罩的清晨。

中國:失速經濟,數說中國

中國經濟到底怎麼樣?這是一個被無數次問到、卻很難回答的問題。一直以來,經濟的高速增長被視為中國共產黨政權合法性的金鐘罩;也是其在處理國際關係,應對香港、台灣議題的有力支撐點。

不過,這一高增長的神話在近年來逐漸蒙上陰影,特別是2019年。今年第三季度,中國GDP增長6%,創下近30年來的最低增速。與此同時,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在11月創下近8年新高,達到4.5%,主要原因是豬肉價格上漲超過一倍。

這些數字說明什麼問題?我們該如何觀察中國經濟的困境和未來?時值2019年末,端傳媒推出「數說中國經濟」系列重磅報導,咨詢多位專家意見,選取了地方債、貿易戰、製造業、消費等重要切口,通過大量數據和圖表,展示中國經濟的真實温度。

第一篇:那些負債纍纍的地方政府:錢是怎麼借的、又該如何還?,聚焦在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之一——地方債上,希望幫助讀者釐清中國地方政府的經濟治理思路。

第二篇:中美貿易戰的600天:關税是如何升級的,又是誰在買單?梳理了中美貿易戰的全程及其造成的影響。

第三篇:GDP增速跌至40年來最低 ,深圳怎麼了?考察了「中國經濟制度改革的成功樣本」——深圳,剖析其經濟增長失速的原因。

第四篇:不做世界工廠,「中國製造」將走向何方?關注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製造業,梳理其在國際上遭遇的擠壓和內部轉型困境。

第五篇為最終篇,展示13億中國人的日常消費故事和趨勢。(即將上線)

乘坐庫爾德武裝的「悍馬」巡邏車往返於奧馬爾油田附近,視線內隨處可見燒燬的金屬機械零件。
乘坐庫爾德武裝的「悍馬」巡邏車往返於奧馬爾油田附近,視線內隨處可見燒燬的金屬機械零件。

國際:被隔離的人們

三十年前,鐵幕在柏林倒下,冰凍的邊界鬆動,想像中,未來的世界沒有高牆,人都是自由的。

三十年後,牆仍然矗立着。在巴勒斯坦,它變得更高,把巴勒斯坦人從他們的土地上隔離出去。檢查站裏的以色列士兵用冷冰冰的擴音器命令人轉身,通過,流動變成了一種煎熬和創傷。在敘利亞,戰後的敘利亞人面對着一場新的戰爭,又或是面對着仍然回不去的故土。帶來無數災禍的政治衝突沒有隨着戰爭消失。戰亂與死亡為中東帶來的,是持續的人與人的分離、孤立。在印度,克什米爾的自治地位被宣布取消。近一個世紀前的聯合國決議無人執行。成百上千萬人斷網,失去親人的聯繫,等待着不確定的未來,面對着隨時捲土重來的暴力。

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裏,類似的隔絕、分離、衝突,既是無數地區的人不斷面對的日常,也浮現出了大國政爭的新陰影。生活在這些角落的人,正被有形或無形的牆隔離住,因而難得出現在你我視線之中。

端傳媒國際組的年度專題「被隔離的人」,發自巴勒斯坦、敘利亞、印度,帶你走進被隔離了的世界一隅。(即將上線)

中國內蒙古一家鑄鋼廠。
中國內蒙古一家鑄鋼廠。

絲路碳跡:中國的國際氣候政治學

中國正在透過資本和建設力量進入世界各地,並對當地國家產生影響——這是自「走出去」到「一帶一路」十年以來逐漸清晰的圖景。這些中國資本具體在做什麼呢?除了商業利益以外,還有政治意圖嗎?在別國他鄉,來自中國的建設隊伍和投資者,行為方式有何不同?他們身上帶著多少「中國」的印記?又給當地、給這個世界的秩序帶來怎樣的影響?端傳媒國際組的「中國作用力」系列報導,一直在嘗試給出解答這些問題的面向。

2019年的年度專題「絲路碳跡」便是一例。專題以煤電這一圍繞著發展、污染、治理和國際氣候政治、極有爭議的領域為例,希望給出一個多層次的報導。專題由三篇文章組成:

系列首先是圖解:絲路碳跡──中國的海外煤電版圖 介紹中國在國門外的煤電投資。

第二篇是個案現場,十字路口上的波黑煤電:中國的推力和歐盟的阻力,帶讀者走進波黑的能源現實和中國在其中起的作用。

最後是一份專訪,專訪環境律師張兢兢:環境法和國際條約怎樣約束中國海外投資? 則將視線放寬,聽一聽一直用法律和國際條約來督促政府去約束企業海外行為的環境律師張兢兢的經驗。

煤是例子,也是寓言。中國在各個場合給出一個「大國」夢。這個「大國」二字之前的定語會具體有哪些,將由與「中國」相關的所有人來定義。人們總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那麼,接下來,將是誰、可以是誰來推動那些有「能力」的人去做「負責任」的事呢?

2019年10月9日,在高等法院聲援梁天琦的市民。
2019年10月9日,在高等法院聲援梁天琦的市民。

文化:一封家書,致香港

年終將至,寒意出征。我們在過去一年裡,持續關注華語不同板塊裡,文化維度的存在與異動狀態。重頭戲之一,是香港烽煙未定,人心沈鬱,長達六個月的事件中,我們的目光深入抗爭現場但未止於此,試圖為一場大規模社會變動提供文化的解讀視角。「香港作家家書」系列因此而做,端文化邀請作家為此六月間「我城」世相書寫。文學自非文宣,諸位作家由對行動的參與、觀察和思考出發,以所擅之語言、文字、書寫等領域,寫下獨特的觀察和感悟。

董啟章:8月5日之後,我們談「民心」

黃仁逵:這一路上

韓麗珠:看見他者

游靜:這場電影,香港毀了,香港就成為永恆

潘國靈:逆權或風暴,我以眼目所見

潘國靈:運動語言之蜘蛛網結

朗天:為什麼要上前?但我真的上前了嗎?

張婉雯:抗爭十福

鍾孟宏導演第5部作品《陽光普照》獲本屆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導演、女主角、男主角等11項大獎提名。
鍾孟宏導演第5部作品《陽光普照》獲本屆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導演、女主角、男主角等11項大獎提名。

金馬獎2019系列回顧

回顧2019年,文化重大變動領域中,電影或首當其衝,由年初香港金像獎,到全年間內地影視行業大震盪,到歲末金馬獎於危機中優雅突圍。種種情勢,我們皆有深入報導和一線評論。謹此回顧金馬獎2019系列,將這華語電影盛事作為文化現象,解讀因應香港局勢而兩岸變動下,被杯葛、被圍觀、被掌聲震動的紅毯現場,那些電影的,而又不僅是電影的⋯

在2019金馬獎登場之前,《端傳媒》規劃了前瞻系列,包括:

2019金馬獎解讀:懂得「金馬價值」,你就不會一廂情願了

2019金馬獎入圍解讀:沒有中港電影,金馬獎更加兼容並包了?

2019隔岸鬥法:重整旗鼓的金雞獎會超越金馬獎的權威嗎?

「封殺」金馬獎,港片如何站隊?政治激化下香港電影的困境和生機

金馬頒獎前夕,《端傳媒》採訪團進入會場,發出現場及深度報導:

新冷戰中的金馬獎:開放,困境,未完成

金馬獎揭曉:《返校》、《陽光普照》並列贏家,星、馬電影浮上檯面

金馬手記:那一個闖進影展的陌生人

這一切得來不易:金馬五十六的歷史價值

金馬、金雞隔岸賽果:平行時空各自安好,華語電影的未來將要如此嗎?

更多導演、演員訪問,即將上線。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6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加油!希望早一点离开这个国家。

  2. 我也一样,到期会毫不犹豫的续费端。新的一年,端还请继续加油!

  3. 新的一年将会继续支持端 感谢各位提供优质的文章和极佳阅读体验

  4. 精彩,谢端。媒體重要在乎可靠地描述世界和不同的聲音,加油💪

  5. 自年初席近平發布〈告台灣同胞書〉提起「兩岸統一」話題
    應為「習」

  6. 这文章错别字也太多了…做好媒体,这样的细节不能有疏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