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國際
突破地域﹑語言﹑文化疆界,以深刻觀察力關注全球議題。
評論|
【美俄烏】阿拉斯加會面之後,烏克蘭距離和平依然遙遠
不幸的是,在轉折點到來之前,烏克蘭戰場絞肉機和平民傷亡的苦難仍不會看到盡頭。
從護國神山到世界工廠:台積電會變「美積電」嗎?|端聞 Podcast
《世界的台積電?》系列將追蹤跨國遷徙如何重塑半導體產業版圖、全球勞動與個體生活。
回到沖繩:終戰80年,「灣生」高里鈴代見證的戰爭與性暴力
未隨終戰而結束的暴力,在離散的沖繩「灣生」與過千個女孩身上蔓延開來。
異鄉人:紐約法拉盛街頭,講老兵故事的七旬走線客
若最終死在美國,她已經想好自己的墓誌銘:我熱愛這片土地,雖然它不是我的祖國。
誰在為中國人輸送「血漿」?|端聞 Podcast
每當關稅或政策有風吹草動,震動會沿著這條鏈一路傳到中國病房裡的那瓶白蛋白上,改變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的命運。
特朗普宣佈接管華府警政,派800國民兵應對「治安危機」|Whatsnew
特朗普聲稱華府已經陷入「徹底、全面的無法律狀態」,即使數據顯示華府暴力犯罪率為30年來新低。
半島電視台五名記者遭以色列軍擊斃,引發國際譴責與呼籲調查|Whatsnew
8月10日,以色列空襲加沙城希法醫院附近一處記者帳篷,讓半島電視台五名新聞工作者及一名自由記者喪生。
台灣擬資助以色列屯墾區,民團抗議、輿論更趨兩極|Whatsnew
7月下旬,台灣社會尚在為「大罷免」如火如荼催票時,一則關於以色列與台灣的外交動態新聞,點燃輿論罕見的關注與情緒。
走線美國遇挫之後,他們轉戰歐洲
當走線美國的大門轟然關閉,歐洲走線一躍成為中國走線客「潤」出去的Plan B。從貝爾格萊德的「唐人街」雷迪娜,到比哈奇的中國商店,我追溯了中國人近兩年來的歐洲走線路線。
評論|
我在日本修房子:以傳統技法修葺一間能夠塵歸塵、土歸土的老宅
很多現代化的建材終將成為世代相傳的垃圾。這令我們更加執著地,堅持修葺房子時只採用傳統天然物料。
特朗普揚言大幅增印度關稅,美印關係為何瀕臨破滅?|Whatsnew
美國對印度徵收50%關稅,原為「重要戰略夥伴」的兩國,關係急速崩裂。
澳洲立法禁止16歲以下用社群,YouTube納入名單引發爭議|Whatsnew
澳洲於2024年創全球先例立法要求社交媒體禁止16歲以下兒童註冊帳號,今年將Youtube 列入禁止名單。
1
2
...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