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封殺」金馬獎,港片如何站隊?政治激化下香港電影的困境和生機

香港電影人不能再迴避一個生存問題:在「政治必須表態」的時代,香港電影也沒有政治中立可言。

2019年11月2日,銅鑼灣一塊電車站的電影海報,當中的演員被塗上了黑色口罩。

2019年11月2日,銅鑼灣一塊電車站的電影海報,當中的演員被塗上了黑色口罩。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作者 鄧正健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9-11-21

#香港電影#金馬獎

時至今日,合拍片早已名存實亡。香港電影人北上拍片,早就不單純是經濟行為,更是一場政治表態和投誠——不高調「愛國」的話,就得被封殺。但反過來說,在中港政治矛盾已經難以逆轉的當下,愈來愈多香港電影人「放棄」內地市場,高調宣示其政治取態。這會否是萎靡不振的香港本土電影進行絕地反擊、構建新型本土電影圈的契機?

五部港片,在被封殺的金馬

今年8月,內地官方宣佈「暫停」所有內地電影工作者參與本屆金馬獎競賽,算是單方面「封殺」金馬,惟此舉亦連帶令去年香港電影在金馬獎中大放異彩的景象幾不復見。消息傳出至今,香港傳媒對金馬獎相關新聞低調處理,甚至連有多少部港片入圍的基本資料都掌握得不準確,部份港媒指共有三部,有部份說四部,但實際上應該是五部:劇情長片《金都》和《叔‧叔》、短片《紅棗薏米花生》和《老人與狗》、以及紀錄片《戲棚》。

五部影片,全都是成本較低的獨立製作。相對而言,香港電影人高調配合內地官方抵制,並退出金馬獎的消息,則更令人關注了。這說的,是數月來先後有多部商業大片都宣佈退選或表明不參選金馬,主演男星名單羅列出來,名氣之大,令人咋舌:劉德華、古天樂、張家輝、梁家輝、任達華、梁朝偉、郭富城。另剛揚威威尼斯影展的動畫《繼園臺七號》亦主動放棄競逐。當然最受爭議的,是香港導演杜琪峯於9月突然辭任金馬獎評審主席一職。其正式請辭理由是「與電影投資方的製作合約所限」,這個曖昧的說法顯然是暗示他受制於內地的官方態度,從而讓他新近執導的電影《我的拳王男友》,得以在內地順利上映。

香港影人內地生存法則

在內地工作的香港電影人必須跟從官方風向,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金馬獎被封殺而令他們必須馬上表態歸邊,亦肯定不是個別事件。對香港電影人來說,昔日因合拍片興起而北上發展的美好歲月早已結束,當香港本土電影市場嚴重萎縮,電影投資者與內地資金千絲萬縷,大批優秀的資深香港電影人便如陷入泥沼之中,難以從內地電影市場抽身而走。為了讓電影可繼續拍攝和上映,他們必須跟隨內地官方主旋律,即使強如杜琪峯亦不能悻免。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