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民寫上心意的明信片,即將會郵寄到鹽田派出所並送給被關押的12位港人。 攝:林振東/端傳媒
-
港府譴責取消器官捐贈申請者,並請警方調查是否涉違法行為,你如何看?
退出沒有大愛,甚至要面對刑事調查?你如何看器官捐贈申請者的抉擇和自由?
-
15
香港男團Mirror得獎致謝發言受批評,你如何看粉絲出面反撲的行為?
怎樣才是理性的追星方式?言論自由和批評之間,應如何拿挰?
-
37
電影《埃及艷后》、《小美人魚》輪番陷選角爭議,主演膚色跟原着不同問題何在?
影視人物的膚色跟原着或史實相符是否重要?為何重要?
-
79
大陸旅行團湧現香港,遊客於街頭聚集用餐引熱議,你如何看?
食肆派員協助人流管制、設立「旅遊警察」,這有效疏導旅客堵塞社區的問題嗎?
-
57
上海徐匯中學18名學生舉報老師引爆輿論,你如何看待「網絡公審」?
徐匯中學一名女生朋友圈稱「男澡堂全在唱軍歌笑死我了」,幾個同校男生不滿,認為女生造謠,與老師發生爭論,其後將爭論錄音發布上網。
-
53
為過平台審核,中國大陸電商直播啟用男主播賣內衣,你如何看待背後的性別議題?
你認為社交平台對女性的裸露尺度審核是否更為嚴格?如果是,為何如此?
-
葉蔭聰:國泰風波,「反歧視」成為最方便的政治鬥爭工具
把想像中的「他們」鬥倒便好了?
-
埃爾多安再次連任土耳其總統,會為全球「新冷戰」增加何種趨勢?
埃爾多安的土耳其在海外擁有超過其實際上國力的巨大影響力。
-
既想吃肉又想環保:科技能改變肉食工業嗎?
科學家、學者和農戶正在試圖通過一系列方式為肉食產業減排,但我們真能吃到「零碳牛柳」或「碳中和羊肉串」嗎?
-
緬北詐騙園區逃離者自述:沒有見過「割腰子」,但裏面的人會被賣來賣去
「這種地方是更高明一些的監獄,強迫你學習一些心理操控的套路和金融知識,為的是讓你當奴隸給老闆賺錢。 」
-
埃爾多安再次連任土耳其總統,會為全球「新冷戰」增加何種趨勢?
埃爾多安的土耳其在海外擁有超過其實際上國力的巨大影響力。
-
緬北詐騙園區逃離者自述:沒有見過「割腰子」,但裏面的人會被賣來賣去
「這種地方是更高明一些的監獄,強迫你學習一些心理操控的套路和金融知識,為的是讓你當奴隸給老闆賺錢。 」
-
葉蔭聰:國泰風波,「反歧視」成為最方便的政治鬥爭工具
把想像中的「他們」鬥倒便好了?
-
翁丁古寨的「幸福工程」: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的消亡
面對鏡頭,楊建國慷慨激昂地說,他就想住在茅草房裏,家裏不疼不病,老人健康,還能開客棧賺錢,他已經脫貧了為什麼要搬走?
-
專訪李立峯:公開的六四紀念消失了,記憶會斷裂嗎?
任何社會都有保留一種記憶的能力,就算多細小也好。
-
專訪商台《晴朗早晨全餐》前主持張子君:當在香港做時評要戴頭盔
「每次comment完之後,都在問自己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話。」
-
葉蔭聰:國泰風波,「反歧視」成為最方便的政治鬥爭工具
把想像中的「他們」鬥倒便好了?
-
「造浪者」的潮起與潮落:《人選之人》與現實政治的碰撞
「幕僚所做的一切,無論結果是正面還是負面,最終都是老闆要負責。」
-
V太太:台大經濟系學生政見歧視爭議,「講幹話」與「長不大」作為一種特權
講幹話與「長不大」,其實都可以被視為一種特權,是只有擁有特定身分與資源的人才享有的自由。
-
是「家」還是「枷」:台灣兒少為什麼離家?一定要回家嗎?
「今天回去,明天又走,這樣算回家嗎?」
-
哈薩克導演鏡頭下的詩人:在滿佈謊言的世界,無人得以戰勝|人物專訪
「俄羅斯殖民哈薩克的歷史是痛苦的,大舉建立的俄語學校衝擊本土文化,現在又要面對英語的強勢⋯⋯」
-
第76屆康城影展——影展力挺紀錄片,紀錄片能否走向更廣闊的大眾?
經過了多年對紀錄片的「冷遇」後,康城似乎想借此機會跟上紀錄片襲來的浪潮。
-
《人選之人》劇評:一個不完美的社會為什麼值得期待
條目被銷聲匿跡,這部台劇卻成了我身邊同溫層最多人討論的劇集。
-
ChatGPT到底有多少碳足跡?|一分鐘數洞
訓練 ChatGPT產生的碳排放,相當於你乘經濟艙在北京香港之間飛行一千多次 。
-
華思睿:被馬斯克玩壞的Twitter,還能活多久?
他一人就可以決定這個在全球擁有數億用戶的社交媒體平台的最終命運,沒有人可以阻擋他。
-
意識是甚麼?能創造藝術的人工智能有意識嗎?
機器人不能證明自己不是哲學殭屍(不過你也不能)。
-
「看見自己」——端傳媒2022年終專題
在這個過程中,有著那份屬於我們的、自由的精神。
-
讀者十論:「為人民服務」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
特約企劃
人生於世,都有屬於自己的「正法」——鄧樹榮莊梅岩的印度史詩《薄伽梵歌》
鄧樹榮莊梅岩久違的合作,他們如何在經典古代文本中尋找一些與我們日常生活共通的永恆哲思?
-
端 x 文藝復興
搶耳音樂節2023:獨立樂隊展現生命力,現場音樂回歸初春
三年嚴格防疫過去,本地獨立音樂即將迎來現場的初春。
-
古典合唱劇場《星落有時》—換個角度重溫賣火柴女孩的故事
世人總理解《賣火柴的小女孩》是悲劇,或許忽略文本最後的一個愉快片段:小女孩被嫲嫲帶上了天堂,沒有痛苦和飢餓。這才是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