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民寫上心意的明信片,即將會郵寄到鹽田派出所並送給被關押的12位港人。 攝:林振東/端傳媒
-
台灣YouTuber阿翰拍廣告模仿越南新住民口音,引發歧視問題,你如何看?
以「模仿」方式表達的影片該如何避免加深角色的刻板印象?
-
3
寶萊塢背後:印度調查指銀幕前後女性地位低,你如何看影視行業中的性別平等?
你有看過哪齣印度電視劇或電影?你如何看作品中女性的角色和地位?
-
22
專家籲勿轉發演唱會意外片段免成二次傷害,被批淡化事件,你如何看?
停止轉發意外片段是否淡化事件還是尊重傷者?
-
6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妻子登《Vogue》封面,照片是美化戰爭還是成功吸引精英關注?
你認為應該在時裝雜誌討論戰爭嗎?
-
38
猴痘多傳播於男男性行為,世衛擔憂同性戀者面臨污名化,你如何看?
對病毒的標籤是「提醒警惕」還是「加劇恐慌」?
-
3
香港勞工團體指中暑為「無血工傷」,倡港府加強僱員高溫下工作的保障,你如何看?
工作期間中暑應該被納為職業病並獲得補償嗎?
-
帝國的同謀?——烏克蘭戰爭陰影下被審視的俄羅斯文化
徹底反思帝國和「殖民」遺產,是俄羅斯從知識階層到普通民衆在未來必須直面的挑戰。
-
香港國安法案解除87A報導限制:報導價值幾何,核心戰場何處?
此次判決的真正價值,在於爭取全面報道將來的保釋聆訊,以至抗衡「秘密審訊」的壓力。
-
熱有幾種、困住了誰?汗涔涔的難受如何成為致命危險
這個夏天不是某種極端的孤例,難受的熱也不是熬一熬就可以過去的。
-
帝國的同謀?——烏克蘭戰爭陰影下被審視的俄羅斯文化
徹底反思帝國和「殖民」遺產,是俄羅斯從知識階層到普通民衆在未來必須直面的挑戰。
-
鎮壓抗議與債務重組:斯里蘭卡的新總統能否帶領國家走出危機?
在斯里蘭卡擺脫經濟危機之前,一場人權危機迫在眉睫。
-
「被爛尾樓選中的人」:斷供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一人停貸是法律問題,那一萬人停呢?」「我給這個水坑還了5年貸款了,還有15年(要還)。」
-
黯然退市、接受重罰——滴滴被「重鎚」的背後與中國政經底層邏輯的變化
中國要馴服壟斷的互聯網巨頭,不僅僅爲了經濟因素,還希望這些平台能夠成爲政權的拱衛力量。
-
計劃生育退場後,被刻意忽視的避孕教育與400萬墮胎青少年
一婦科門診創始人感覺到,從只能生一個到可以生三個,政府對避孕的重視大不如前。有同行稱:「我覺得整個就是能不管就不管。」
-
香港國安法案解除87A報導限制:報導價值幾何,核心戰場何處?
此次判決的真正價值,在於爭取全面報道將來的保釋聆訊,以至抗衡「秘密審訊」的壓力。
-
媒體搖籃之難:還要讀新聞系,還要當記者嗎?
香港傳媒界急速萎縮,大專院校新聞系報讀人數驟減,仍然選讀新聞的本地學生及內地學生,如何面對政治現實和選擇他們的前途?
-
香港公民社會解散潮一年︰當失去成為日常,他們頹廢、酗酒、躁鬱症復發
我無法再承受別人要離開、坐監、流亡。當我每次在社交場合見到人時,我便想吐、無法呼吸。
-
說出被上司性侵的經歷後,她跳樓明志——林于仙案後,權勢性侵得到重視了嗎?
「進到司法程序我才知道,對方有權有勢,妹妹只是小職員,出事了沒報警。就算她還活著站出來揭露,又有誰會相信她呢?」
-
解放軍演訓
解放軍演訓:發射哪些飛彈、為何沒發布警報、對台影響與感受溫差
解放軍彈道飛彈飛經台北上空,經媒體查證才予輕描淡寫說明, 令北京的認知心理戰頓時打了折扣。
-
從單極到多極的國際體系:佩洛西訪台或將留下哪些政治遺產?
1997年美國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金瑞契訪台的背景及影響,對理解佩洛西訪台有重要參考價值。
-
潘源良x鍾永豐:香港粵語與台灣客語,如何用「自己的語言」寫流行歌?
「語言不只是一個議題,語言本來是一種生活,而生活的載體其實是人,怎樣可以發揚光大?其實取決於裡面的人」
-
再訪艾力克·菲耶:法國小說家看見怎樣的台灣
「我們都需要故事,或許比任何的時代都需要。雖然現在的媒介與娛樂很多,不過背後的慾望都是一樣的。」
-
分屍案製造的失樂園:謝升竑與他記錄的台北草原自治之毀滅
「他的哭泣是因他看到自己過去是很冷血的,當時他們並不在乎一個生命的消失⋯⋯」
-
讀者來函:當中國人民遇到AssangeDAO
「營救」反而成了賭局中不被強調的目的。
-
STS,科學爭議與反思
「清零」VS「共存」:看似二選一,其實沒得選
科學上的新證據還在不斷冒頭,治理上的矛盾已經開始出現。
-
STS,科學爭議與反思
廖英凱:科學折翼——台灣公投,知識為何沒能終止政治對決
超然於單一政治的多元科學立場,為何在泥漿中不得要領?
-
端小聚預告:我的生育選擇,我的身體,真的可以由我作主嗎?
報名活動即可獲贈新聞電子書《獨生一代》
-
讀者十論:九十九次的失敗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
潘源良x鍾永豐:香港粵語與台灣客語,如何用「自己的語言」寫流行歌?
「語言不只是一個議題,語言本來是一種生活,而生活的載體其實是人,怎樣可以發揚光大?其實取決於裡面的人」
-
特約企劃
傳統與當代藝術的跨界對話:《男.旦.女.生》回歸表演初衷
傳統與當代藝術的跨界對話,可能碰撞出什麼火花?小龍鳳舞蹈劇場7月底的《傳統與當代藝術跨界對話》,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
端 x 鄧樹榮戲劇
腔調、服裝、語言完全不同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作爲今年「香港國際莎劇表演交流」活動的其中一部戲劇,這部由本地演員出演的巴塞羅那版《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個美麗的意外。
-
HKTDC
香港運動消閒博覽及零食世界 一次體驗多項主題
香港運動消閒博覽及零食世界將於2022年7月20至26日舉行,結合美食、文化和運動消閒等元素,提供內容豐富的一站式平台。
-
HKTDC
【香港書展2022】從香港閱讀世界: 憶 • 寫香港故事
第32屆香港書展將以「歷史文化.城市書寫」作為年度主題,於2022年7月20至26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熱門頭條
- 在演唱會賣命的他們︰綵排時薪50元,舞蹈員頂着安全隱患開工
- 台灣深山的香港圖書館:一個香港男孩,和他改建的廢棄礦工澡堂
- 從單極到多極的國際體系:佩洛西訪台或將留下哪些政治遺產?
- 「擊落佩洛西!」:失控的好戰民意,中國宣傳口的雙重事故
- 晚報:中國宣佈制裁佩洛西及其直系親屬,以及八項反制美國措施
- 「雙減」落地一年:教培地下化,一些學生或成為被「減去」的人
- 抗疫模範生跌落神壇︰他們問,當年雷厲風行的澳門政府去了哪?
- 疫下失業者︰露宿、捱餓、吵架,他們仍未看到困境的終點
- 香港公民社會解散潮一年︰當失去成為日常,他們頹廢、酗酒、躁鬱症復發
- 美國變身發展主義國家?——「服務中產」的拜登外交政策意味着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