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民寫上心意的明信片,即將會郵寄到鹽田派出所並送給被關押的12位港人。 攝:林振東/端傳媒
-
搶救大潭藻礁:台灣環團發起連署反對天然氣接收站興建,開發與保育如何平衡?
平均10年才能長1公分、外表像珊瑚礁一樣的藻礁,到底何以珍貴?
-
17
貴州茅台總工程師入圍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質疑「釀酒也能做院士」,你如何看?
王莉曾與她的團隊研發鑑定真假茅台等新技術,你認為她的貢獻足以入圍院士嗎?
-
24
港府放寬晚市堂食,惟食客須掃描「安心出行」APP或登記信息,你會如何選擇?
有市民不信任政府,擔憂「安心出行」可能導致隱私洩露與個人信息被監控,你如何看?
-
17
「就地過年」與邊境隔離政策下,這個農曆新年你將如何過?
過去一年與家人分隔異地的你,這一年能與團聚了嗎?
-
10
首宗《國安法》審訊不設陪審團,對香港司法制度帶來什麼影響?
陪審團制度原為避免政權一權獨大、為法治重要指標,此例一破後審訊的公正會受到影響嗎?
-
9
中國大陸禁用膠飲管,新令會成功減塑還是適得其反?
你有用過紙飲管或其他可分解的飲管嗎?用後感如何?跟我們分享一下吧!
-
從宣戰到和解:澳洲政府 VS 科技巨頭,誰都救不了新聞業
舊壟斷勢力和新壟斷勢力的遭遇戰中,傳統媒介行業依然只是背景陪襯。
-
消失的丈夫,出走者的工會:印度家政女工故事
當女性走到一個無法回頭的臨界點,她就會選擇出走。在印度,出走卻不意味着家庭噩夢的結束。
-
關於COVID-19疫苗,中港台最關心的六大問題
中國大陸產的疫苗可信麼?能為香港帶來群體免疫麼?台灣的疫苗將來自哪裏?中國的疫苗外交在港、台形成了怎樣的迴響?
-
微信求生記:炸群、轉世,以及公共生活的實踐
人可以向工具屈服,也可以改造工具
-
這個春節,你被「催生」了麼
不想生孩子的中國年輕人:消失的性生活、貓當孩子養
房貸、教育的高額花費和法制缺漏帶來的社會問題,都成了這個國家的無形避孕藥。
-
專訪有線中國組:三代記者,十九載悲喜,一種失落的情懷
「陸路不行,我們坐船去。正路不通,我們坐電單車,在阡陌中過去,繞過山過去。」
-
關於COVID-19疫苗,中港台最關心的六大問題
中國大陸產的疫苗可信麼?能為香港帶來群體免疫麼?台灣的疫苗將來自哪裏?中國的疫苗外交在港、台形成了怎樣的迴響?
-
三顆桔子,一鍋盆菜,流亡港人的年節餐桌
抵達英國後,他煮了一煲滷水,一直用到現在,他搬去哪裏,這煲滷水也跟著去哪裏......
-
Clubhouse「兩岸房」三日記:如果沒有牆,我們會跟彼此聊什麼?
有人戲稱,Clubhouse意外引發「1949以來兩岸最大規模的和平對話」,許多人第一次聽見了來自「對岸」的真實心聲。
-
關於COVID-19疫苗,中港台最關心的六大問題
中國大陸產的疫苗可信麼?能為香港帶來群體免疫麼?台灣的疫苗將來自哪裏?中國的疫苗外交在港、台形成了怎樣的迴響?
-
專訪「翻譯家」李靜宜:1989年以來,最了解李登輝的人
不到三十歲便開始擔任李登輝的撰稿人,歷經四任總統,身為專業譯者的李靜宜,此生做過最長的一份正職工作,還是替總統「翻譯」。
-
做騎手的大學生朋友 ①
外賣騎手如何與系統周旋:關於送餐工作的田野觀察
騎手一旦捲入了這場數據至上的人機遊戲,若想獲得承諾的高薪,便會不自覺地接受、並且認真遵循這一套勞動規則。
-
台灣國安局換將,台海在習近平任內的角力新局?
國際情報界有關中共20大情搜大戰將隨之起跑,國安局可否在這場情報中,既一枝獨秀,又贏得國際合作?
-
恒大汽車股價奇跡,與許家印的朋友圈
鬥地主高手許家印明白,只要還有觀眾在看他的戲,恒大就有希望撑過眼前的困難,等待史無前例的資本海嘯,把它送上另一個台階。
-
從宣戰到和解:澳洲政府 VS 科技巨頭,誰都救不了新聞業
舊壟斷勢力和新壟斷勢力的遭遇戰中,傳統媒介行業依然只是背景陪襯。
-
我的面試官不是「人」: AI 面試求職記
人被機器挑選,然後成為養料
-
微信求生記:炸群、轉世,以及公共生活的實踐
人可以向工具屈服,也可以改造工具
-
跟金像獎美指找戲服:沒有這家店,香港電影的後果不堪設想
20多年來,玲姐的「衣常足」作為香港唯一戲服租賃公司,支撐了業界服裝供應重要一環,然而當時代變了⋯⋯
-
中國賀歲檔大噴發:誰能挑戰好萊塢?誰撞上疫情大外宣?
你所在的社會,就是最理想最恰當的歷史選擇——這樣的電影導向雖非精準策劃,但在疫情今日直接呼應大外宣敘事,引發連鎖效應。
-
好萊塢選擇向影院說再見,Streaming 是真救贖嗎?
《WandaVision》成績喜人,《神奇女俠1984》為 HBO MAX 打強心針,好萊塢似乎已經快要背叛電影院了。
-
做騎手的大學生朋友 ①
外賣騎手如何與系統周旋:關於送餐工作的田野觀察
騎手一旦捲入了這場數據至上的人機遊戲,若想獲得承諾的高薪,便會不自覺地接受、並且認真遵循這一套勞動規則。
-
端 x 華爾街日報
中國利用疫苗深化影響力,美國場外觀望
以埃塞俄比亞首都的機場貨運站為中心,中國正組建一個供應網絡,目的是加快疫苗的交付速度,並深化其在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
-
端 x 華爾街日報
WHO專家組在COVID-19溯源調查中重點關注中國兩種動物
WHO 的調查人員目前已確定了兩種可能將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動物:鼬獾和兔子,它們曾在出現許多早期病例的一個中國市場販售。
-
特約企劃
每個時代都有暴風雨,我們如何面對?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戲劇,而經典的力量之所以動人,在於它超越時代、切中人性的精闢視角,讓每一代人都願意自其中再掘深義。
-
特約企劃
「真相」到底有幾多%是真?
到底,什麼才是真相?
-
特約企劃
跟隨台灣漫畫家的足跡,去二次元的台灣旅行
肺炎疫情讓世界停擺接近一年,禁足的香港人最想念的兩個旅行地點,常常是台灣和日本。
-
特約企劃
《客風_漂鳥之歌》把演出看到最後,然後你自己作出選擇
台灣新古典舞團的舞劇作品《客風 漂鳥之歌》,本月將在「台灣月」活動中線上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