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開戰、同態復仇:殺戮之後,仇恨如何跨越代際戰爭的陰影

鄰居開戰、同態復仇:殺戮之後,仇恨如何跨越代際

一旦情緒的力量被不良的政治勢力劫持,試圖講理的異議者便會遭到打壓放逐,進而摧毀和平。

巴黎來信:巴以問題正撕裂社會,減對烏戰關注,增恐襲風險|Whatsnew

比起滿街飄揚的以色列六芒星旗幟,「不應忘記烏克蘭」的標題顯得黯然失色。

圖解半年來俄烏戰況:反攻乏力,攻守再易勢|Whatsnew

夏季反攻未能取得預期成果,烏克蘭社會想必將經歷一段痛苦的調整時期。

「量產」叛國罪:沉默的俄羅斯反戰者如何被捲入鎮壓機器|Whatsnew

在「抹黑罪」和「造謠罪」清除了發聲的反戰者後,俄當局開始動用叛國罪鎮壓沉默的反戰者。

紐帶的重建:俄羅斯流亡獨立媒體如何在致命打擊後生存與復甦

對俄羅斯流亡與獨立媒體一份完整的介紹與說明。

親俄「華夏代表團」赴頓巴斯引爭議:官方授意還是狐假虎威?|Whatsnew

很多人認為這樣大膽的行為不可能沒有官方支持;但也有人懷疑,這場鬧劇或許正意味着外宣部門的「系統性失能」。

被指反攻遲緩逾月,烏軍宣布攻破南線俄軍第一道防線|Whatsnew

烏軍對接下來的挺進抱謹慎樂觀態度,因為俄軍的第二道防線相比第一道防線要脆弱很多。

「北溪」管道被炸後續:德媒稱線索指向烏克蘭|Whatsnew

仍有許多問題等待回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烏克蘭政府多大程度上參與了行動的策劃和執行,但每個人都在迴避問題。

俄一飛機墜毀,據稱「瓦格納」首領普里戈任在機上|Whatsnew

瓦格納集團關聯頻道「灰色地帶」稱這架飛機是被俄羅斯防空部隊擊落的。

前路坎坷?烏克蘭夏季反攻的失望與希望

本文試圖對目前烏克蘭戰場的軍事局勢做一簡要的總結和分析,並探討這一局面背後可能的經驗教訓和未來的局勢發展。

納瓦尼加刑後發布綱領抨擊老民主派,加深俄反對派內部裂痕|Whatsnew

加刑之後,他如果要把這些刑期服滿,出獄時將年逾七十五歲。要在條件極為惡劣的俄羅斯監獄生存三十年並非易事。

沙特峰會討論烏戰問題,據稱中烏兩國均在姿態上有所鬆動|Whatsnew

歐美媒體報導稱,北京方面代表在會議上表現積極,相較之前更願意交流。

「河狸」頻襲莫斯科,俄烏無人機戰爭進入新階段|Whatsnew

烏克蘭的新無人機正模仿伊朗無人機的特點和戰術。但這樣一來戰爭也可能進一步升級。

兵變後普京鞏固權力:知名主戰派博主被捕,面臨反對派同等指控|Whatsnew

基爾金的被捕,說明普京政府也開始防備和打擊好戰派民族主義者。

俄退出穀物協議,轟炸烏克蘭海港,威脅全球糧食安全|Whatsnew

穀物協議能否延續,取決於土耳其方面的調停決心,以及克里姆林宮本身的想法。

袁源x林垚 戰爭與責任對談(下):作為戰爭的旁觀者,我們能做些什麼?

當我們身處戰爭的範圍之外,「圍觀」這場戰爭時,又是否有自己可以盡到的責任?

袁源x林垚 戰爭與責任對談(上):俄羅斯普通人應該對俄烏戰爭負有責任嗎?

在由個人決策為主導、缺乏社會「同意」的戰爭中,普通民眾有責任嗎?要如何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