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國際Whatsnew

美歐援助遲緩,烏軍彈藥告急轉入防守,俄烏戰爭第三年將更血腥|Whatsnew

有美國官員警告稱在最壞情況下烏軍會在夏天前潰敗。一旦類似情況發生,將會引發一系列災難性的連鎖反應 。

2023年11月8日,烏克蘭士兵正在進行軍事訓練。攝:Efrem Lukatsky/AP/達志影像

2023年11月8日,烏克蘭士兵正在進行軍事訓練。攝:Efrem Lukatsky/AP/達志影像

特約撰稿人 龔珏

刊登於 2023-12-25

#烏克蘭反攻#俄烏戰爭#俄羅斯#烏克蘭#共和黨

烏軍2023年夏季反攻失敗已成為既定事實。

與此同時,烏克蘭在獲取西方援助事宜上也遭遇重大挫折。美國的600億美元和歐盟的500億歐元財政援助計劃遲遲無法獲批。五角大樓表示,美國目前的軍援資金將在12月30日耗盡。

為解燃眉之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再次開啓訪問盟國的旅程,然而這一次他幾乎空手而歸。在華盛頓,對援烏持懷疑態度的共和黨議員稱自己並沒有被他說服。在布魯塞爾,法、德等國建議他不要出席18日的歐盟領導人會議,以免刺激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的情緒。

事實上,贊成援助烏克蘭的聲音無論在美國與歐洲的民意和政治建制中都尚屬主流,然而少數反對者——在美國是共和黨民粹派,而在歐洲則是愈發不掩飾親俄立場的歐爾班——卻成功控制了援烏議程。

阻撓財政援助的因素並非全然無解:拜登表示願意就共和黨關注的邊境安全問題做出「重大妥協」,以換取後者通過一攬子援助法案;歐爾班在歐盟峰會表決烏克蘭入盟談判問題時被德國總理朔爾茨請出房間「喝咖啡」,並且據信一些歐盟官員正考慮對匈牙利啓動《歐盟條約》第七條,暫停後者投票權。此外,美國和歐洲領導層開始認真研究如何把俄羅斯在海外被凍結的3000億美元資產以某種合理形式轉交給烏克蘭。因為形勢急迫,之前對這種操作的合法性顧慮已逐漸讓位於道德考量。

然而,由於戰事陷入僵局,民衆的厭戰情緒導致歐美對烏克蘭的民意支持逐漸走低,外加不斷有歐洲國家選出民粹政府、美國大選年來臨,這些反對援烏的聲音很可能會逐漸增長,甚至成為主流,烏克蘭獲得外援的前景正變得愈發暗淡。(延伸閱讀:《波蘭卡車司機連月封堵口岸,凸顯烏克蘭戰時經濟出口困境》)

援助減少給戰場形勢帶來的變化可謂立竿見影。烏軍塔爾納夫斯基(Oleksandr Tarnavskyi)准將承認,由於炮彈短缺,他們不得不縮小行動規模。

CNN 的信源表示,烏軍已開始實行彈藥配給,如今其每次炮擊都會招致俄軍五到七倍力度的還擊,彈藥短缺也導致了烏軍更大的傷亡。俄軍自然抓住這個機會,在數個方向展開猛攻,並且取得了一些雖不具有戰略意義,但足以令人擔憂的斬獲。《紐約時報》認為,俄軍已在大部分戰線奪取主動權。

根據親烏開源平台 DeepState 的戰場動態查詢工具統計,12月迄今俄軍在烏克蘭的新增佔領面積已達59平方公里,而整個10月和11月俄軍新增的佔領面積總和也只有33平方公里。(延伸閱讀:《圖解半年來俄烏戰況:反攻乏力,攻守再易勢》)

早先對烏克蘭的勝利與普京的失敗充滿信心的歐美主流媒體與政治家開始調轉口風,發出大量悲觀聲音。人們開始談論在軍援不足的情況下,烏克蘭戰敗的可能及後果。CNN 援引的一位美國「高級軍事官員」認為,在最壞情況下,烏軍會在夏天到來前潰敗。一旦類似情況發生,將會引發一系列災難性的連鎖反應。美國國際地位將受到遠超2021年阿富汗撤軍失敗所受的打擊。為保衛北約東部邊境免受普京下一次入侵所投入的成本也會遠超目前援助烏克蘭的資金,而這勢必又會削弱對其他地區的援助。

獨立智庫戰爭研究所(ISW)清楚地解釋了西方手頭各種選項間的利弊關係:「持續軍援幫烏克蘭守住陣地遠比讓烏克蘭失敗更有利。幫助烏克蘭繼續戰鬥比倉促和談、凍結衝突更有利。而最有利的選擇則是全力幫助烏克蘭取得勝利。」

2023年9月4日,烏克蘭士兵在付軍砲擊下跳入戰壕。攝:Libkos/AP/達志影像
2023年9月4日,烏克蘭士兵在付軍砲擊下跳入戰壕。攝:Libkos/AP/達志影像

然而,美國衆議員在「加班」審議了幾天一攬子援助計劃後即認定聖誕節前不可能達成協議,將在休假歸來後再討論那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而在歐洲,不僅原先承諾烏克蘭的100萬枚炮彈已沒有如期交付的可能,甚至在迄今交付的48萬枚炮彈中,據信只有6萬枚系在歐盟本土生產,其餘皆為庫存或從第三國購買。歐洲軍工生產速率提升之慢可見一斑。正如《經濟學人》11月末的封面報導中分析的那樣,讓普京能取得上風的原因恰恰是歐美的「宿命論、自滿情緒和令人震驚地缺乏戰略遠見」。

與此同時,西方和烏克蘭軍方正在結合援助不斷減少的不利條件,設計新的作戰方針。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軍方希望烏克蘭在2024年深挖防禦工事,並建立一定程度上能自給自足的武器生產能力。愛沙尼亞國防部發布的一份報告給出了非常近似的建議,並認為烏軍的當務之急是挫敗俄羅斯認為可以在2024年結束戰爭的信心。

這種戰略若要取得成功,烏克蘭能否恢復此前被俄軍嚴重破壞的國防工業是關鍵。烏當局顯然也意識到了問題的重要性,並立下一系列宏偉目標。烏國防部12月1日宣布:2024年將與戰略工業部一起成倍增加導彈、彈藥和軍械的產量,主要重點是防空系統的生產。有獨立軍事觀察家分析了一些具體數字,認為雖然還不夠多,但一些軍械的產量已足以媲美軍援數量。

另一方面,針對炮彈產量的巨大劣勢,烏國防部副部長哈夫雷柳克(Ivan Havryliuk)稱將通過提升無人機產量來解決。根據烏克蘭版福布斯網的調查,FPV 無人機在戰場上的作用正變得愈發重要,目前烏克蘭的 FPV 無人機月產量為5萬台,而戰場上實則需要數十萬台,俄羅斯的產量最高甚至可以達烏克蘭的六倍。在12月1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澤連斯基表示明年烏克蘭將會生產100萬台 FPV 無人機,至少在數量上可以稍許彌補與俄羅斯的差距。

愛沙尼亞國防部的報告中包含非常具體、殘酷而又理性的計算:若要讓俄軍失去大舉進攻的能力,烏方必須每半年殺死或重傷5萬名俄軍作戰人員。

烏軍指揮層也確實改變了作戰思路。越來越多的前線報導指出,烏軍開始更多采用「放血」戰術,即不再死守一些陣地,而是系統性地撤退到防禦條件更有利的陣地,併力求對進攻的俄軍造成最大殺傷。從這個角度來看,上文提及的失地速度加快未必完全是壞事。根據獨立開源情報調查組「衝突情報團隊」(CIT)的評估,俄軍近期佔領的少量領土與其在人力和裝備方面遭到的巨大損失相比純屬微不足道。(延伸閱讀:《「精英」失聲,「暴徒」崛起,冷漠依舊:開戰一年,俄羅斯發生了哪些變化?》)

最能說明烏軍這種戰術成功的範例就是阿夫季伊夫卡(Avdiivka)戰役。根據最新開源統計,俄軍在阿夫季伊夫卡已經損失了334輛裝甲車,而烏軍僅損失了25輛,換言之,攻守雙方的損失比甚至超過了10比1。諸多航拍視頻裏屍橫遍野的戰場畫面亦表明,俄軍遭受的巨大損失顯然不僅限於軍械。根據 CIT 的評估,類似畫面幾乎出現在俄軍發起攻擊的每一個方向。

俄烏戰爭將進入第三年,無論烏克蘭能否克服愈發不利的外部條件,這場戰爭對雙方而言都將變得更為血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