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半年來俄烏戰況:反攻乏力,攻守再易勢|Whatsnew

夏季反攻未能取得預期成果,烏克蘭社會想必將經歷一段痛苦的調整時期。
2023年11月10日﹐烏克蘭巴赫穆特(Bakhmut),烏軍第56旅成員繼續為奪回巴赫穆特而戰,士兵向敵方發射 AZP S-60 自動高射砲。 攝:Kostya Liberov/Libkos via Getty Images

烏克蘭武裝部隊從6月初發起民衆及盟友盼望已久的大規模反攻。在戰略意義最為關鍵的南線扎波羅熱(Zaporizhzhia)方向,烏軍分三路進攻。此外,烏軍還在東線巴赫穆特(Bakhmut)郊外推進。幾乎半年過去,反攻的幾路方向上的進展,都大大不如預期。延伸閱讀:《烏克蘭夏季反攻分析:目前有哪些已知,可以做什麼推測?

首先,南線西路(小圖1)並非主攻方向,烏軍很快就不再進攻。

接着,南線中路(小圖2)是主攻方向,烏軍在苦戰2個月後終於拿下了俄軍防禦要塞羅博特內村(Robotyne),穿透俄軍第一道要塞化防線,形成了一個插入俄軍戰線的突出部。但隨後俄軍調來精銳空降兵填補陣線,使烏軍未能攻入突出部側翼各村。突出部過於狹窄,使烏軍無法大量動用機械化部隊快速突破。隨着俄軍10月在東線發起猛攻,烏軍不得不將此方向的一些進攻部隊轉移至東線防守,原本已陷入頹勢的南部攻勢愈發停滯。烏軍已幾無可能拿下本輪攻勢的最低目標——交通樞紐托克馬克(Tokmak)。

而在南線東路(小圖3),烏軍沿莫克雷亞雷河南下,連破數座村莊,成功消除了俄軍此前在此形成的突出部。但此後烏軍也無法再南下推進到俄重兵駐守的舊穆雷尼夫卡(Staromlynivka)。此地烏軍已逐漸轉移至其他地區,這一方向的攻勢已經告終。

2022年末起,烏軍與瓦格納僱傭軍圍繞頓巴斯城市巴赫穆特(小圖4)展開了俄烏全面戰爭打響以來最為血腥的攻防戰。2023年5月,俄方完全控制巴赫穆特城區。為爭奪這座已不具重大戰略意義的城市,雙方按照較高的估計恐怕有十萬人陣亡。元氣大傷的瓦格納軍在攻下城市後逐漸撤出,烏軍則在南北兩翼發起反攻,奪回了城南兩座要塞化村莊,但距離切斷城市補給,迫使俄軍撤退的目標尚十分遙遠。

在認定烏軍攻勢已枯竭後,俄軍從10月10日起在頓涅茨克北郊重鎮阿夫季伊夫卡(Avdiivka,小圖5)發起猛攻。不同於巴赫穆特,阿夫季伊夫卡的戰略意義重大。2014年失去對頓涅茨克的控制後,烏軍將阿夫季伊夫卡打造成能夠威脅頓涅茨克的要塞橋頭堡。

起初,俄軍的作戰目標更像是迫使烏軍轉移南線進攻兵力,但隨着俄軍在大量戰損後仍不斷投入兵力,形成多軍甚至多軍區協同作戰的局面,形勢變得逐漸明朗:這是俄軍指揮層精心策劃的大規模攻勢,目的就是攻下阿城,並從烏軍手中奪走進攻主動權。

俄軍攻城延續了其一貫的不計損失作風。根據英國國防部發布的情報簡報,俄軍進攻阿夫季伊夫卡三週內損失了大約200台車輛和數千人員。這一數字遠超俄軍此前在北頓涅茨河武赫萊達爾兩次慘敗的戰損,甚至可能超過烏克蘭整個夏季反攻的裝備損失量。

儘管如此,由於阿夫季伊夫卡本身已處在半包圍圈內,且只剩一條主要補給線路,其防禦難度遠高於交通樞紐巴赫穆特,俄軍稍許推進都會大大惡化城內守軍的處境。延伸閱讀:《俄烏戰爭一週年,有哪些戰略教訓?高科技武器為何無法終結戰事?

儘管地面攻勢成果乏善可陳,但烏軍的反攻在許多其他領域仍取得不少意外收穫。比如通過對克里米亞進行多輪遠程導彈、無人機、無人艇複合襲擊,俄黑海艦隊遭到嚴重打擊,甚至連艦隊總部都被摧毀,餘下船艦也紛紛撤往黑海東岸更為安全的港口,俄軍因而失去了對黑海西部的控制權,烏克蘭的黑海運糧通道得以重新部分運作。

此外,在接收美國的 ATACMS 遠程導彈後,烏軍對佔領區的兩座機場發動奇襲,總共擊毀、擊傷俄軍24架武裝直升機。考慮到俄軍Ka-52直升機對烏軍車輛的巨大威脅,這次打擊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烏軍地面部隊的處境。

2023年11月7日,烏克蘭基輔獨立廣場舉行的葬禮上,一名男子跪在裝有陣亡士兵 Taras Davydyuk 屍體的棺材旁,表達最後的敬意。攝:Oleksii Chumachenko/Global Images Ukraine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11月7日,烏克蘭基輔獨立廣場舉行的葬禮上,一名男子跪在裝有陣亡士兵 Taras Davydyuk 屍體的棺材旁,表達最後的敬意。攝:Oleksii Chumachenko/Global Images Ukraine via Getty Images

烏克蘭的西方盟友對於長期作戰的接受和準備程度很難讓人樂觀。即使沒有中東局勢升級,民衆對烏克蘭戰爭的關注程度也在逐漸下降。從美國衆議院遲遲無法通過新的援烏計劃,到斯洛伐克新勝選的左翼民粹總統菲佐(Robert Fico)宣布停止軍援烏克蘭,對烏不利的政壇風向變化恐怕才剛剛開始。就連已經承諾的援助也一如既往面臨兌現困難。

例如,歐盟承諾2024年3月底前向烏克蘭交付100萬發炮彈,但如今時間已過去一半,目標卻僅完成30%。而與此同時,在金正恩與普京會晤後,朝鮮向俄羅斯輸送了大量炮彈——根據不同機構的評估,可能多達30-35萬發50萬發,甚至100萬發。軍事分析師羅伯·李(Rob Lee)指出,朝鮮只需每月向俄羅斯穩定交付5-10萬發炮彈,就足以改變戰場均勢。

反攻不利和盟友的冷淡使得澤連斯基政府面臨巨大壓力。10月30日《時代週刊》發布了關於內憂外患之下澤連斯基舉步維艱處境的報導

11月1日,《經濟學人》發布了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的訪談,並附帶一篇扎氏撰寫的長文。在訪談中,他承認了此前對反攻前景的評估過於樂觀,並認為戰爭已從機動戰轉入陣地戰的僵局,而長遠來看這對烏克蘭不利。在文章中,他從獲得空中優勢、強化反炮兵作戰、突破地雷陣、招募與培養預備役士兵、優化電子戰五個角度入手,詳細羅列了烏軍重新進入機動戰在技術上需要實現的先決條件。

儘管扎盧日內文章的重點在於分析如何走出僵局,媒體的報導卻都強調其關於戰爭陷入僵局的悲觀看法。這讓始終在向國民與盟友提供樂觀前景的烏克蘭政治領導層始料未及。總統辦公室副主任若夫克瓦(Ihor Zhovkva)委婉地批評了扎盧日內的發言,而澤連斯基則不斷向盟友媒體強調,戰爭尚未進入僵局。

在這一背景下,澤連斯基於11月3日突然更換烏軍特種作戰部隊司令的政令很容易引發人事鬥爭方面的遐想,比如《紐約時報》立即報導稱這些分歧都表明烏克蘭的文職與軍事領導層之間出現裂痕。儘管得出這一結論難免有些操之過急,但若這種分歧真走向失控,形勢未必對澤連斯基有利——在社交網絡上,無論是政治領導層批評扎盧日內的新聞,還是新任國防部長解釋人事調整的貼文,網友留下最多的表情都是「憤怒」或「小丑」。一份最新民調的數字也可以佐證這一點:烏克蘭民衆對武裝部隊的信任度仍保持在94%的高位,而對澤連斯基的信任度已從去年5月的91%跌到了76%(儘管仍遙遙領先於議會、政府等權力機構)。

更多不利消息在近日不斷出現。11月4日,廣受權威媒體引用的烏克蘭開源情報研究小組「祟神」(Tatarigami)在 X(之前的 Twitter)發帖,指責去年被視為哈爾科夫反攻功臣的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將軍應對巴赫穆特攻防戰無謂犧牲大量烏軍有生力量負責,稱其在軍中非常不受歡迎,並要求將其解職。

11月5日,烏媒集中報導了烏軍128旅兩天前在前線村莊聚集舉行頒獎儀式,遭俄軍導彈襲擊,引發大量傷亡。此前烏軍也不乏類似因麻痹大意導致慘重損失的事故,但後續未必會有嚴肅追責跟進。而此番128旅的悲劇發生後,引發大量憤怒聲討,澤連斯基亦第一時間介入,宣布128旅旅長停職接受調查。11月6日,扎盧日內將軍的助理查斯佳科夫(Hennady Chastiakov)少校在寓所身亡。媒體引用目擊線人的說法,稱此事件「99.99%」是少校及其家人不慎處理生日禮物——一盒手榴彈——所導致的偶然事故,然而事件的離奇性質和發生的時間節點都引發民衆大量遐想乃至陰謀論解讀。

夏季反攻未能取得預期成果,這顯然會給烏克蘭政治局勢帶來深遠影響。即使軍政領導層不太可能徹底決裂,但在戰略目標、人事安排方面,烏克蘭社會想必將經歷一段痛苦的調整時期。能否克服分歧,重新回到2022年戰爭初期的全民共識,這對烏克蘭的長期抵抗意志而言將會至關重要。延伸閱讀:《前路坎坷?烏克蘭夏季反攻的失望與希望

讀者評論 2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第聶伯河可能會有突破,如果成功那又會改變戰局

  2. 烏克蘭如果不能贏,對西方國家會很傷!但情況不容樂觀,歐美國家也不可能無限制投入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