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書摘 | 石頭記:一位人類學家關於沉積、斷裂和失落的遐想廣場

書摘 | 石頭記:一位人類學家關於沉積、斷裂和失落的遐想

我在康普頓老街的一家咖啡館裡,伏在桌子上,正計劃該如何逃往北方。

從 Identity 到 Solidarity —— 笑與淚中的女性遊戲人周

女性人遊戲週最後解構了它自己,但我們是要走過這一遭,才能看清自己和彼此,然後再走下一步

美國汽車工人大罷工勝利,但亦有重要訴求未能實現|Whatsnew

投票期間工人們仍然爭論不斷。新合同在工人中的投票通過率也並不算高。

「你最近好嗎?」——公立醫院精神科醫生的五分鐘門診,以及背後的那些事

我每天看很多個「五分鐘門診」,介入他人的精神和肉身、疾病和人生,背後是病理、人、關係、系統、藥物和價值的張力。

日報|以哈恢復交戰;《南早》資深記者北京失聯;港高院指區選新制合憲

「中植系」暴雷;美起訴印度公民受政府指示暗殺美國公民;過百受困緬甸大馬公民獲救

《小曉》導演:林品彤飾過動女孩,「她長大之後跟別的小孩不一樣怎麼辦?」

「當身歷其境才真正發現,只有把能量花在理解不一樣的人的時候,才能與世界和解,不至崩潰。」

緬甸內戰或至轉折點:軍政府漸入下風但加強空襲|Whatsnew

11月的戰事意味着反抗武裝和軍政府的關係出現了逆轉,前者轉入大規模進攻,而後者開始進入防禦。

日報|基辛格逝世;COP28開幕;阿爾特曼重回OpenAI

拼多多市值超阿里;公視董事爭議;港審計署批評中大餐廳;習近平視察上海

福島核災復原(下):如果沒有出口,也沒有終點,該如何寄望?|端對談

「有一位災民說的話令我印象深刻,他說是『心的復興』。」

專訪同志平權案主李亦豪:喪夫後,我要捍衛「我們是家人」的事實

他每天帶着102頁的法庭判詞到處走,那對他和過世的丈夫來說是一個擁抱與肯定。

100%可持續燃料航班首飛,航空業減碳有希望嗎?|Whatsnew

若要生產足以實現英國2050淨零排放的戰略的可持續燃料,大約一半的英國農業用地要用來種植原料。

葉耀元:一開始就註定破局,台灣大選不可能的「藍白合」

從支持者的分布來看,民眾黨跟國民黨本身所擁有的基本盤,幾乎完全不一樣。

日報|港47人案開始結案陳詞;台灣藍綠白候選人談勞權;果敢老街逃難潮

曾被中國羈押的加拿大人指另一人為間諜;孟加拉國選前大搜捕;國台辦例行記者會

福島核災復原(上):經歷核災,日本人也是第一次|端對談

「『犧牲的構造』就在於,不會輕易令到一群被犧牲者得到他們應有的一些權利。」

網絡觀察:努力還房貸又遭地產商毆打,鄭州夫妻引網民共情|Whatsnew

「亮亮麗君夫婦」事件的網上討論,延伸向了質問「中國夢」是否未能兌現。

日報|MH370中國家屬索賠開庭;福建對台新政;以哈延長停火協議

習近平指示加強對外法制建設;中國首個城中村改造條例;TVB 裁員;俄烏風暴

《我本是高山》與爭奪張桂梅:「黨性」、「人性」與女權主義的較量

這番輿論風波之後,留下的是一種新的反女權方法論:從共產黨的歷史思想中尋找女權的思想資源,得到的是共產黨,丟棄掉的是女權。

金馬獎《石門》中日導演專訪:不想去定義女性就是要柔軟抑或堅強

「我其實也想寫一個很有力量、很聰明的女性角色,但我們和很多年輕人接觸,發現她們對世界的看法,是比較接近躺平的狀態。」

德國或停止從土耳其引入伊斯蘭教士,改為自辦培訓|Whatsnew

德國政府已經對德國境內的清真寺和伊斯蘭教採取了更多的管理措施。

白紙落地之後

在美國、歐洲、日本和香港,行動者們學習議題設置、長期建設公民社會的能力。

日報|以哈或延長停火;愛爾蘭現反移民騷亂;台起訴10人涉國安案件

過600內地港生報考香港警隊;中國八部門通知支持民企;中日韓外長會議

金馬獎60歲:這份得獎名單有謎團,也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要破壞它非常容易,要出一口氣很容易,可是要呵護文化的事情、細水長流一直不斷泉源不絕地去做,非常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