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日報|美衆院議長被罷免;港男足0-4不敵日本隊;曼谷市中心槍擊兩死
17歲青年在香港政府總部外刺傷保安;人權律師盧思位被遣返後關押於四川看守所;伊朗又一女性疑被道德警察毆至重傷
台灣公視「主題之夜」談戰爭議題,反戰學者發言引熱議|Whatsnew
今年3月下旬,四名學者發表一份《反戰聲明》,後續也引發網路論爭,形成反戰派與備戰派的線上辯論。
敘利亞第一夫人在中國的「阿斯瑪熱」:誰能為敘利亞人民講話?
她作為國家權威的象徵與家族利益維護者的角色,遠高於她自身的女性身份。
中歐雙方高級經濟官員互訪,歐洲在貿易上施壓中國|Whatsnew
觀察認為,相比中國對歐盟的貿易戰警告,北京在面對歐盟的貿易壓力時採取了更少攻擊性的姿態。
倪世傑:新左派的和平主義系譜,重蹈歷史誤區的台灣「反戰聲明」
「反戰聲明」卻提出一條蘊含綏靖主義神髓的投降主義方案,恐怕才是招致台灣社會冷酷批判最核心的原因。
日報|李家超仍待APEC邀請;教宗考慮祝福同性伴侶;德選擇黨被指收中國資金
台灣作家王文興過世;巴基斯坦籍人士從港遣返途中死亡;欧盟考虑對敏感技術施额外保护。
亞美尼亞飛地「滅國」,居民出逃,南高加索局勢發生哪些變化|Whatsnew
當前亞美尼亞外交政策的兩大優先事項是與鄰國和解,尋找新的安全保障,但阿塞拜疆是否會給亞美尼亞喘息的機會也有待觀察。
李滄東首爾專訪:世上有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真相,而電影應該展現什麼?
「無論人生是什麼樣子,這就是隱藏在我們生活裡的秘密。這也可能,就是藝術的秘密。」
日報|紐約創紀錄暴雨;斯洛伐克親俄民粹勝選;港男足擊敗伊朗入亞運四強
最新揭曉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兩位對mRNA疫苗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西方博物館裏的中國文物都是搶的嗎:文物保護、歸還與殖民史要怎麼看?
毫無疑問,歐美老牌博物館帶有深刻的殖民時代的烙印;恰成鏡像的是,「護寶」則成為了新中國超驗的能指。
梅復興:台灣海鯤艦擲瓶命名,潛艦國造的「高光時刻」?
潛艦是高度複雜、且必須在極為嚴峻的環境下作業與作戰的載台系統,即使很小的設計或施工瑕疵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時隔五年維港國慶復辦煙花匯演,民眾圍觀亦有人士悼念南丫海難|Whatsnew
2019因反修例運動,2020至2022因疫情和限聚。2013及2014,國慶煙花亦先後因南丫海難事故和雨傘運動而停辦。
烏干達激進酷兒女性主義者倪斯黛:以「冒犯」為武器,「我的嘴裏開不出玫瑰」
「當我們面對歧視時,要記得世界上有著不同的人類存在方式,多樣性是重要的。」
煙花未至,維港平常夜
一種亮麗的夜,在無垠的深沉之中。
《跨界理論》書摘|翻譯女性主義後,能「用主人的工具拆掉主人的房子」嗎?
我們不能不注意到,女性主義知識只沿著一個方向旅行、它的循環是不完整的。
在異鄉唱K,隨便點都是時代的輓歌|行星酒館EP3
一旦你從主流變成邊緣,就會突然重新擁抱很多以前看不上的所謂主流文化符號。
許家印被警方帶走,恆大「帝國」落幕|Whatsnew
今年8月16日起,當局加速了對恆大的不同層次的行政和刑事調查。
九月香港法庭:陳朗昇阻差辦公罪成、「立場」案再度押後裁決|Whatsnew
「賢學思政」王逸戰刑滿;「港漂」女生被判企圖煽動;女同提供卵子產嬰獲高院裁定是「普通法下的父母」。
台灣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艦」下水,2025成軍,規劃再造7艦|Whatsnew
後續潛艦是否建造、如何建造,關鍵在於原型艦的海試階段會發現什麼缺失,能夠如何改正。
澳洲華裔送餐員:疫情時用命搏,疫情後卻被新移民取代
剛開始做送餐時,他很拼命。但現在,他只會在天氣好的時候才做,一天做夠八小時就算了。
中國煙草專賣體制的「囚徒」:種煙如下賭注,利潤卻似針尖削鐵
中央政府依賴煙草消費稅,基層政府依賴煙葉稅,92萬煙農仍在掙扎。
從殖民到威權統治,戰爭陰影下的民主台灣,如何面對動員法制?
「台灣不是為了日本帝國而被戰爭動員,就是為了反攻大陸而被動員,只有此時此刻,是為了台灣自己的民主去防衛、去動員。」
揭秘愛潑斯坦為打入特朗普內部圈子組的那些局
2016年大選前,這位性犯罪者多次邀請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與俄羅斯外交官會面,他與政商權貴的更多隱秘往來浮出水面。
從「脫歐自主」到盧旺達計劃:數據看英國難民議題|數洞
脫歐後,冒險橫渡英法海峽的難民數目不降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