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專業、權威、有公信力,多元內容盡覽中港台及國際深度報導。

「完善」後的區議會選舉:首十小時投票率遠低上屆,有人過關投票、有人不關心
有市民表示:「今次政府谷得咁行,我希望會好咗啦。」亦有人表示:「不是我關心的事、我影響不到什麼。」

區議會選舉揭幕,港府推「繽紛日」促市民投票|Whatsnew
這是2021年3月中國全國人大通過決議,修改香港選舉制度後的首次區議會選舉。

香港泛民絕跡區議會:問老中青三代,沒議席怎麼走?「又傾又砌」還可行?
區議會的功能一直備受爭議,如今再面臨改制,民主派的地區工作者未來怎樣走?我們跟幾位未能入閘參選的民主派聊了聊。

年輕選民大減,區議會首投族冷漠:「投票像開盲盒」
「香港現在就是,想嘗試很努力說好自己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沒有年輕人。」

周庭稱已赴加拿大升學,決意不再返港向警方報到|Whatsnew
周庭時隔兩年半更新社交媒體,指離港前獲發護照前提乃跟國安「返大陸」。

「你最近好嗎?」——公立醫院精神科醫生的五分鐘門診,以及背後的那些事
我每天看很多個「五分鐘門診」,介入他人的精神和肉身、疾病和人生,背後是病理、人、關係、系統、藥物和價值的張力。

專訪同志平權案主李亦豪:喪夫後,我要捍衛「我們是家人」的事實
他每天帶着102頁的法庭判詞到處走,那對他和過世的丈夫來說是一個擁抱與肯定。

香港同運會落幕之後:中港台參賽者的遺憾、矛盾、與「共融」
以國安之名的反對聲、轉趨低調的政府態度,活動落入尷尬境地。「只能說,時間點沒站在香港這裏。」

英律師Tim Owen在港講座被取消,曾擬代理黎智英案但被拒簽|Whatsnew
Tim Owen曾於2022年受黎智英委聘為其《港區國安法》案件代表律師,最終引人大常委會首次就國安法釋法。

香港數據顯示學生自殺率趨升,陸台兩地亦錄得類似危機|Whatsnew
公眾必須「更加主動關心身邊的年輕人,是別處高風險的族群。各種警示信號都不容忽視。」

港人北上消費週末日誌:遠離政治,在價廉食買玩中享樂
「你做個普通的人,就隻眼開、隻眼閉。」

獵人還是釣客? 後退一步拍,或多一份意味深長——專訪攝影記者葉英傑
反應慢是一個缺點,關鍵是如何將自己的缺點減到最小。

葉劉淑儀隔空交鋒何君堯等反同人士,香港同樂會在爭議中開幕|Whatsnew
何君堯等議員和一群社會人士稱香港同樂會威脅國家安全,活動大使則建議其到場參與感受。

十月香港法庭:「輸入煽動刊物」首案,7.21「非白衣人」暴動開審|Whatsnew
初選案伍健偉、林景楠完成案情;荃灣中槍青年曾志健暴动潛逃兩罪判刑47月;「二胡伯伯」無牌演奏罪成

書本也移民:藏身北倫敦的香港圖書館,郵寄借書的信任遊戲
當在英國面對華文藏書不足的問題,一個很自然反應是:「為什麼不自己做?」

不再說「賭」之後,搞活化是澳門博企的新「社會責任」
「出事了就算博企的,做得好就算政府的。何樂而不為?」

23條立法、擴大高才通、鼓勵生育,李家超新施政報告提到什麼?|Whatsnew
施政報告還包括了強化應對極端天氣能力、樓市「減辣」、將「北部都會區」作為香港未來發展新引擎等內容。

香港同志配偶住屋權的未竟之路:「如大家仍有希望,我便去承受」
香港劇變,同運漸趨低調,司法覆核申請人之一Nick卻決定首次出鏡受訪。

民主黨6人參選香港區議會,建制放風指其或無望「入閘」|Whatsnew
有建制人物指民主黨不認可新選制,不認可「愛國者治港」原則,「至今沒有與反中亂港分子切割」「無意服務市民」。

你的閱讀,我的勞動:「亂入」圖書館的館員自白
在知識的海洋裏,我是圖書的搬運工,讀者的服務員,閱覽室的看管人。

「你有一個陌生來電……」電話詐騙肆虐,他們靠舉報大軍建立騙徒數據庫
當假成為了日常,真的反而變得假的一樣。

香港世紀暴雨過後,我們如何真正的「超前部署」?
老生常談,卻是不得不談。

香港人的國安時代:三年拘捕與檢控
3年「危害國家安全」數據, 嘗試定位270多名被捕人和160多名被告,勾勒執法的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