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兩週年專題】烏克蘭的戰事即將進入第三年。兩年之前爆發的那場戰爭,已經讓烏克蘭和世界都悄然改變了模樣。
與戰爭開始的第一年相比,戰場局勢更加激烈了。過去一年間,前線的形狀幾乎沒有變化,這意味着雙方陷入軍事上的僵持,意味着長期戰正在到來,也意味着將有越來越多的人會死去、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死去。在烏克蘭,開戰初期的同仇敵愾也似乎開始受政治鬥爭所累。軍隊的腐敗問題日益凸顯,戰術的有效性也時常遭受質疑。澤連斯基剛剛解僱了頗受歡迎的軍隊統領扎盧日內,政府與軍方的分歧漸漸浮出水面。在俄羅斯,幾天前,反對派領袖納瓦利內剛剛猝死獄中。半年前,瓦格納軍團領袖普里戈任沒有成功「叛變」、最後只能落入墜機的結局。受烏克蘭戰爭所累,俄羅斯國內也正在發生大量的、或劇烈或悄聲的變化;與此同時,俄羅斯也正在變成一個外界越來越無法理解的國家。
世界局勢也更加複雜了。歐洲的邊界之爭愈演愈烈,歐盟內部出現了分化。戰爭第一年,難民涌入、能源飛漲、通貨膨脹,這些在戰爭第二年間都轉化成了直接的民生困擾,以至於在許多歐洲國家的大選中,民粹政黨都有抬頭跡象。與烏克蘭接壤的幾個歐盟國家,甚至還因為糧食出口的紛爭決定暫緩對烏的援助。美國作為烏克蘭最大的軍援來源,隨着巴以衝突的突然加劇,美國大選的到來,一切對外的軍援都變得更政治化、更艱難。在西方,「支持烏克蘭」儘管仍然是一個在道義上爭議不大的立場,但也同時變成一個需要精心計算的政治遊戲。
2023年冬天,端傳媒特約撰稿人王磬到訪了烏克蘭,專訪了一系列仍然留守在烏克蘭的人。他們中有政府內閣高官,有諾貝爾獎得主,有聯合國駐烏克蘭的官員,他們的堅守對烏克蘭意義重大。端傳媒在俄烏戰爭兩週年專題推出本次系列專訪,從公民社會、移民、戰時經濟等多個角度,展現烏克蘭戰後兩年的社會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