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免全面動員影響民衆支持,普京利用全球人口販運網絡招募兵源|Whatsnew國際

為免全面動員影響民衆支持,普京利用全球人口販運網絡招募兵源|Whatsnew

涉及被用各種手段招入俄軍的,主要是來自中亞、南亞、拉丁美洲乃至非洲等全球南方的國民和難民。

專訪聯合國難民署駐烏克蘭代表比林:烏克蘭人最深的恐懼是被世人遺忘

「我的工作的重點之一,是讓世界上的人們也能感受到烏克蘭人在感受到的痛苦。」

普京安排勝選:媒體估出實際得票率,有民衆響應「排隊抗議」|Whatsnew

最終結果揭曉後,讓人驚訝的與其說是普京的壓倒性勝利,毋寧說是指標的超額完成。

專訪烏克蘭經濟部副部長索博列夫:烏克蘭的戰時經濟是如何運轉的?

戰爭開始的第一年,烏克蘭的經濟出現了全方位的斷崖式下降,GDP暴跌29%。但戰爭進入第二年之後,經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俄烏戰爭兩週年,遇到困境的烏克蘭未來還能採用什麼戰略?

逐一拆分俄烏戰爭目前膠著的各個面向,並對烏克蘭與西方接下來可能的戰略和設想做出猜測。

專訪烏克蘭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特維丘克:無法實現正義的和平是不會長久的

「如果國際社會開始對俄烏戰爭感到無聊,那正是改變的契機。」

烏戰被動、特朗普或「回爐」,歐洲如何在慕尼黑討論防衛自主?|Whatsnew

本屆慕安會的主題是「雙輸?」——指世界各國政府越來越關注自身的相對收益和損失,從而陷入零和博弈的惡性循環。

軍援受阻,東線要塞淪陷:烏克蘭如何臨陣換帥?|Whatsnew

烏克蘭社會和軍人對扎盧日內的極度信任包含了不少非理性乃至神話性元素。然而作戰士氣本身也不能完全用理性來解釋。

普京最大對手、反對派領袖納瓦尼「因病」死於獄中|Whatsnew

《衛報》指納瓦尼的死亡可以被視作普京刻意安排的「政治暗殺」。

日報|陸更改航路台抗議;緬北白家被押解至中國;英歐關注港23條立法

以軍僞裝醫生襲擊巴醫院;泰前進黨被判違憲;烏總司令再傳被解職;巴基斯坦前總理再被追加判囚14年

日報|港23條立法公衆諮詢;台明揚案6人被訴;巴基斯坦前總理判囚10年

烏國防部否認總司令被解職;馬斯克稱首例晶片植入人類大腦成功;歐洲農民抗議擴大

戰爭進入2024:烏克蘭罕見無差別襲擊俄本土平民目標|Whatsnew

俄羅斯很可能改變了空襲戰術:從去年冬季破壞烏克蘭的能源基礎設施到如今主要瞄準軍工企業。

美歐援助遲緩,烏軍彈藥告急轉入防守,俄烏戰爭第三年將更血腥|Whatsnew

有美國官員警告稱在最壞情況下烏軍會在夏天前潰敗。一旦類似情況發生,將會引發一系列災難性的連鎖反應 。

波蘭卡車司機連月封堵口岸,凸顯烏克蘭戰時經濟出口困境|Whatsnew

貿易摩擦帶來的邊境抗議封鎖還阻礙了烏克蘭獲取軍事援助。

俄國判LGBT運動為「極端主義組織」,加強打壓性少數群體|Whatsnew

入侵烏克蘭後的幾乎所有公開發言中,普京都會強調戰爭一旦失敗,俄羅斯的「傳統價值觀」就會崩潰。

鄰居開戰、同態復仇:殺戮之後,仇恨如何跨越代際

一旦情緒的力量被不良的政治勢力劫持,試圖講理的異議者便會遭到打壓放逐,進而摧毀和平。

巴黎來信:巴以問題正撕裂社會,減對烏戰關注,增恐襲風險|Whatsnew

比起滿街飄揚的以色列六芒星旗幟,「不應忘記烏克蘭」的標題顯得黯然失色。

圖解半年來俄烏戰況:反攻乏力,攻守再易勢|Whatsnew

夏季反攻未能取得預期成果,烏克蘭社會想必將經歷一段痛苦的調整時期。

「量產」叛國罪:沉默的俄羅斯反戰者如何被捲入鎮壓機器|Whatsnew

在「抹黑罪」和「造謠罪」清除了發聲的反戰者後,俄當局開始動用叛國罪鎮壓沉默的反戰者。

紐帶的重建:俄羅斯流亡獨立媒體如何在致命打擊後生存與復甦

對俄羅斯流亡與獨立媒體一份完整的介紹與說明。

親俄「華夏代表團」赴頓巴斯引爭議:官方授意還是狐假虎威?|Whatsnew

很多人認為這樣大膽的行為不可能沒有官方支持;但也有人懷疑,這場鬧劇或許正意味着外宣部門的「系統性失能」。

被指反攻遲緩逾月,烏軍宣布攻破南線俄軍第一道防線|Whatsnew

烏軍對接下來的挺進抱謹慎樂觀態度,因為俄軍的第二道防線相比第一道防線要脆弱很多。

「北溪」管道被炸後續:德媒稱線索指向烏克蘭|Whatsnew

仍有許多問題等待回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烏克蘭政府多大程度上參與了行動的策劃和執行,但每個人都在迴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