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從功夫大師到尚氣,從黃柳霜到楊紫瓊:「美國亞裔影視熱」真的存在嗎?

從功夫大師到尚氣,從黃柳霜到楊紫瓊:「美國亞裔影視熱」真的存在嗎?

如果連楊紫瓊都只能演虎媽,主演的劇集還接連被取消,「亞裔影視崛起」到底是甚麼?

《三體》的兩個版本之爭:中國影視文革敘事的變遷

《三體》的兩個版本之爭:中國影視文革敘事的變遷

中國讀者引以為傲的小說變成劇集,文革該拍還是不該拍?

高校推行「大思政課」後,大陸學生如何「理解當代中國」

高校推行「大思政課」後,大陸學生如何「理解當代中國」

某外語專業學生形容龐雜的思政教材:「這就好像是為了那碟醋,包了幾屜餃子。」

劉俊謙:紅在當下台灣的香港演員,廣東話與翹尾國語之間|專訪

劉俊謙:紅在當下台灣的香港演員,廣東話與翹尾國語之間|專訪

「我們(我與觀眾)就是萍水相逢的關係,真實的我有千瘡百孔,有很多黑暗面,但這些東西我不會說,我也不要給大家知道。」

專訪聯合國難民署駐烏克蘭代表比林:烏克蘭人最深的恐懼是被世人遺忘

專訪聯合國難民署駐烏克蘭代表比林:烏克蘭人最深的恐懼是被世人遺忘

「我的工作的重點之一,是讓世界上的人們也能感受到烏克蘭人在感受到的痛苦。」

獵頭行業與中國經濟週期的變化:追風口的人與總是追不上的風口

獵頭行業與中國經濟週期的變化:追風口的人與總是追不上的風口

經濟向好的時候,從業者覺得獵頭行業很有前景;當經濟開始下行時,獵頭也比求職者更早地感知企業在收縮、市場變謹慎。

執導《3體》首兩集曾國祥:邊緣人可能是好事,香港電影一定要在香港拍?

執導《3體》首兩集曾國祥:邊緣人可能是好事,香港電影一定要在香港拍?

「到內地我就變香港導演。到外國被覺得是中國導演。我的身份永遠都卡在in-between狀態,永遠好像入不到主流。」

走入體制後,學運領袖林飛帆:後太陽花世代「想要一個新的政治認同」

走入體制後,學運領袖林飛帆:後太陽花世代「想要一個新的政治認同」

但這一次,年輕世代想要一個新的政治認同,或許代表一種反叛、一種叛逆的精神或潮流。

十間香港街舖的去或留:捱過社運和疫情,卻捱不到通關

十間香港街舖的去或留:捱過社運和疫情,卻捱不到通關

遊客減少、中產移民⋯⋯疫情過後,街上生意沒有變好,反而更加嚴峻。

跟司機牌主走一趟,香港的士興衰之路:「市道差,以前態度不行了」

跟司機牌主走一趟,香港的士興衰之路:「市道差,以前態度不行了」

街上願意花錢坐的士的人變少,行業問題多多,他們說自己「像癌症病人,要死而後生。」

「中國因素」失效,「疑美論」四起,台灣大選後中美台的下一步

「中國因素」失效,「疑美論」四起,台灣大選後中美台的下一步

大選期間,台灣對中國的不信任感上升,但這並不意味著台灣人會更加親近美國。

香港經濟數據集:通關一年復常了嗎?如何挽救投資信心?

香港經濟數據集:通關一年復常了嗎?如何挽救投資信心?

「香港有沒有這個能力反彈,要看香港會不會回復自己的本色。」

台灣保母虐童案:「不好找」與「沒得挑」外,居家托育還有哪些問題?

台灣保母虐童案:「不好找」與「沒得挑」外,居家托育還有哪些問題?

若無法有更多專業、年輕的保母投入,面對安置的需求與時間壓力,更容易落入「先求有,再求好」的困境。

「緬A」的3000點保衛戰:中國股市的政治經濟學與制度困境分析

「緬A」的3000點保衛戰:中國股市的政治經濟學與制度困境分析

中國股市,誰的意志?看似是經濟問題,其實是政治問題。

中國記者的現場:從與禁令賽跑到邁向通稿時代

中國記者的現場:從與禁令賽跑到邁向通稿時代

近年中國重大事件現場,記者要突破封鎖線的難度越來越大。月中燕郊爆炸,央視記者受阻撓,記協發文回應,但網絡輿論並不買帳。

太陽花前浪——繁盛抗爭中,鋪展的學運組織與青年行動者網絡

太陽花前浪——繁盛抗爭中,鋪展的學運組織與青年行動者網絡

先前互信合作的基礎,累積到318成為板機般的機制,然後「砰」一聲,組織、運動、民意都往不可控的方向爆發了。

零元購:暢遊中美的「加州第一謠言」

零元購:暢遊中美的「加州第一謠言」

匯集監控錄像、生活視頻和影視片段於一體的「零元購」,如何在中美多種力量合謀推動下,成為「加州第一謠言」。

玩轉微信生態、深入華裔「關係學」:力爭亞裔選票的紐約第三國會選舉

玩轉微信生態、深入華裔「關係學」:力爭亞裔選票的紐約第三國會選舉

華人有潛力成為撼動美國選舉的票倉,但這個過程不會太快。

《周處除三害》為何港台冷待,大陸卻爆紅?陸港台三地影視體系啟示錄

《周處除三害》為何港台冷待,大陸卻爆紅?陸港台三地影視體系啟示錄

香港導演在台灣拍一部港味韓風的台灣犯罪片而在大陸爆紅,陸港台三地缺失與互動下,新華語影視體系正在形成?

「無論好壞,都構成現在的我」:五位太陽花學運參與者的十年轉瞬

「無論好壞,都構成現在的我」:五位太陽花學運參與者的十年轉瞬

「318是超出當時社會的事,它是社會運動,也不只是社會運動。」

一念十年:台灣20世代的太陽花記憶,會是什麼模樣?

一念十年:台灣20世代的太陽花記憶,會是什麼模樣?

「我們是不是真的很容易被煽動?」

一念之變,十年之途:太陽花精神的離散與重訪

一念之變,十年之途:太陽花精神的離散與重訪

如今在距離太陽花既不遠也不近的十週年,記憶這場運動最好的方式,也許已不再僅是談論它的歷史定位與成就。

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美國小說》:比美國現實更荒誕

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美國小說》:比美國現實更荒誕

Black Lives Matter 運動之後,關於種族和種族呈現的社會辯論讓人不舒服,但它需要存在並且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