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跟司機牌主走一趟,香港的士興衰之路:「市道差,以前態度不行了」

街上願意花錢坐的士的人變少,行業問題多多,他們說自己「像癌症病人,要死而後生。」

2024年3月14日,香港國際機場的的士站後方排隊情況。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4年3月14日,香港國際機場的的士站後方排隊情況。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特約記者趙雅婷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4-03-25

#香港經濟系列#香港旅遊#的士司機#香港經濟#香港

編按:近期,最為香港網民熟悉的用語是:「咁係因為你悲觀,我睇到由治及興帶嚟嘅好處。」2022年起,港府多次提到香港已經「由治及興」。但近年有不少香港經濟下行的新聞,民間甚至有「磚頭(置業)神話破滅」、「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端傳媒以一系列專題報導,從宏觀政策分析、數據整理到小市民訪問,嘗試理解香港的經濟實況。此為「香港經濟系列」第三篇,請密切留意後續報導。

的士司機 Kenny 這天戴著口罩開工,年近40歲的他說自己病了數天,「病了都要工作,香港人就是這樣。」

2024年初的一個周末晚上,我們坐在 Kenny 的車廂內,在霓虹燈之間穿梭。的士是香港較為高價、優質的公共點對點交通服務,也是港人生活日常、甚至社會經濟脈膊的縮影。

「以前的星期五、六晚上,一定是酒吧區最多客,但是就有很大風險,他要是在我的車廂內嘔怎麼辦?臭死了。」不過,這些的士司機敬而遠之的客人,近年開始變少。在旺角、油麻地、尖沙咀兜一個圈,遊人疏落,Kenny 駛上新田公路直驅落馬洲支線管制站,他知道那裡一定會有長長人龍在等候。

端傳媒與數名香港的士業界人士訪談,由的士司機的日常工作,看到港人消費模式的轉變,以往被大陸旅客稱為「購物天堂」,現時亦逐漸失去其魅力﹐並一探的士業本來積累已久的行業問題。香港是否能如政府所言,可以「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還是在新的政治主旋律之中,迷失自我?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