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移民澳洲又回流香港:他為何一直要拍三級片

移民澳洲又回流香港:他為何一直要拍三級片

在澳洲學校幻想自己是陳浩南;拒絕香港導演圈由低做起的規矩;想給九龍皇帝拍部科幻片⋯

我給新一季《紙牌屋》當中文顧問

我給新一季《紙牌屋》當中文顧問

把車停在另一個白宮前,是的,我的任務是教《紙牌屋》第五季的演員在劇中說國語台詞。(前方高能劇透)

黎蝸藤:解構通俄案,特朗普如何一步步邁向彈劾之路

黎蝸藤:解構通俄案,特朗普如何一步步邁向彈劾之路

從特朗普(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就一直困擾政界的「通俄案」,近日進入新高潮,他離被彈劾之路還有多遠?

生死觀:一圖入魂,他用鏡頭顛覆人們對白色巨塔的想像

生死觀:一圖入魂,他用鏡頭顛覆人們對白色巨塔的想像

拍攝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進行,黑暗中,只有快門的聲音。紙片漫天飛落,冥紙散落在被暴力威脅的白袍醫生身上。

「Line來Line去」的長輩圖,給長者們的生活帶來什麼?

「Line來Line去」的長輩圖,給長者們的生活帶來什麼?

87歲的張望豪在這間電腦教室教長輩們做圖,他們完成了作品,時常用最習慣使用的Line通訊軟體發送出去。於是這裏,也成了時下流行的「長輩圖」發源地之一。

薛靜:《歡樂頌2》的樊勝美,一個「薛丁格的中產」

薛靜:《歡樂頌2》的樊勝美,一個「薛丁格的中產」

遺留的包袱,迷亂的誘惑,變幻莫測的經濟,時常調整的政策,造就了最缺乏安全感的當代中國中產。

中國式「離散」:移民是他們的靈丹妙藥嗎?

中國式「離散」:移民是他們的靈丹妙藥嗎?

家鄉還是異鄉?當妻子、孩子、爸爸都成為微信上的一個頭像,他們告訴自己:暫時分離,只為積攢資本……

小測驗:在1997年香港生活一天,你會被揭穿是未來人嗎?

小測驗:在1997年香港生活一天,你會被揭穿是未來人嗎?

你發現自己竟然身處1997年回歸前的香港,試回答以下問題,看看你能否成功瞞住自己的未來人身份!

當沉迷手機的我們碰上更沉迷的媽媽,更親密還是更孤單?

當沉迷手機的我們碰上更沉迷的媽媽,更親密還是更孤單?

走進黑鏡以後,Alex的媽媽突然有了遍佈世界各地的「朋友」,兩母子經常一起在家,卻很少說話,只有上微信朋友圈,Alex才會看到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媽媽。

異鄉人—胡清心:香港,我和你,在最美好的時間點相遇

異鄉人—胡清心:香港,我和你,在最美好的時間點相遇

我無法想像現在來港就讀的陸生是否還能保持我當年的心境,對他們而言,來到香港是進入一場硝煙彌漫的戰場的最前線。

我是如何從一個財經記者轉型到知識網紅的?

我是如何從一個財經記者轉型到知識網紅的?

靠吃校園知識老本工作一輩子的時代過去了,這是一個花錢買時間和知識經驗、少走彎路的終身學習時代。

專訪姬十三:教育、出版、內容不太實用,來了知識付費這個新物種

專訪姬十三:教育、出版、內容不太實用,來了知識付費這個新物種

個性化的、按需定製的知識有大量市場,這本質上就是為每個普通人去提供快速便捷的專家服務。就是「賣人」。

專訪古典:知識產品有兩種,一種是春藥,一種是麻藥

專訪古典:知識產品有兩種,一種是春藥,一種是麻藥

春藥就是加強你的競爭力,節省你的時間。麻藥就是說「你很好,你沒問題」。都不是貶義的,都會有人要買。

無名道: 巴拿馬斷交後,台灣外交戰還有多少底氣?

無名道: 巴拿馬斷交後,台灣外交戰還有多少底氣?

在馬英九執政時期,中共的戰略主軸是為和平發展(和平統一的代名詞),戰術就是模糊與交流合作;在蔡英文主政時,戰略主軸一變為反獨,戰術就是清晰與壓力。

港人看港漂:我在他們的漂泊中,看見自己的影子

港人看港漂:我在他們的漂泊中,看見自己的影子

回歸20載,港漂新人來臨,在中港融合的籠罩下,「他們」與「我們」若即若離。當香港人阿離走向兩個港漂,和他們談人生、去留和掙扎,會碰撞出什麼?

專訪房慧真:曾經過社運跟文學,我不可能變成一頭猛獸

專訪房慧真:曾經過社運跟文學,我不可能變成一頭猛獸

從香港專程飛來,我想採訪一個台灣記者,她於我像個謎,似乎是個不能被歸類的人,她說她不寫中立客觀的報導,也不寫歌功頌德的,那她寫什麼?

季文儀:為一杯「喜茶」排隊三小時,中國青年蓋不住的消費升級欲望

季文儀:為一杯「喜茶」排隊三小時,中國青年蓋不住的消費升級欲望

我和母親提到喜茶店外需要等待兩三個小時的隊伍。她說:「真搞不懂現在的年輕人。有這麼幾個小時,為什麼不去旁邊的店裏逛逛呢?」

爸媽為什麼沉迷微信?我們幫你跟他們聊了聊

爸媽為什麼沉迷微信?我們幫你跟他們聊了聊

55歲以上的微信用戶每天發44條信息。「網癮」數字的背後,是中老年人在退潮的社會生活裏,抓住的最後一塊陣地。

【讀端給你聽】離開過的他們,今天會留下嗎?重訪97紀錄片中的香港人

【讀端給你聽】離開過的他們,今天會留下嗎?重訪97紀錄片中的香港人

「我沒有想到,最後全部人都回來了。」九七前,導演游靜訪問了8個離開香港或剛剛回流的人,20年後,我們回訪了他們。

迴響陳冠齊:2017年,你過得好嗎?

迴響陳冠齊:2017年,你過得好嗎?

和齊柏林一起遭遇空難的年輕影像工作者陳冠齊,是《2013年,你過得好嗎?》的製作人,也承載台灣網民一段難忘的集體記憶。四年過去,當年片中13個社會議題,還好嗎?

尹子軒:文翠珊和郝爾彬,都不是拯救英國的答案

尹子軒:文翠珊和郝爾彬,都不是拯救英國的答案

今年兩黨各走極端、中間派消失的原因,在於英國政治制度已經無法解決全球化為英國帶來的多極政治需求。

看見齊柏林,看見台灣的16大環境危機

看見齊柏林,看見台灣的16大環境危機

《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空難逝世,不僅留下未完成的《看見台灣2》,更留下紀錄片曾揭示的16大環境議題。四年過去,這些議題進展如何?

李立峯:網絡新聞只能是低檔產品,喚不起付費意欲?

李立峯:網絡新聞只能是低檔產品,喚不起付費意欲?

眼前的難題其實有再多一重的複雜性,因為我們不只是要分析現時人們的付費意欲,還要估計人們的付費意欲會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