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流動性還是完成其新目標,中國央行正面臨兩難抉擇|Whatsnew大陸

釋放流動性還是完成其新目標,中國央行正面臨兩難抉擇|Whatsnew

推出大規模量化寬鬆計畫的門檻相當高,而中國又需要人民幣維持「穩健貨幣」的地位。

二十屆三中全會閉幕,經濟路線未見新意,秦剛「平安着陸」|Whatsnew

《公報》內容中包括了經濟議題和對秦剛等人的處理,高層人事或暫時沒有重大調整。

「官僚特色的市場經濟」 ——從經濟官僚視角重新審視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

改革開放歷史中那些相對隱秘、不為人知的片段,如何在潛移默化中為中國經濟在今天暴露出的問題埋下導火索?

廣州自來水價格改革爭議的背後,中國公共基礎服務的漲價潮|Whatsnew

經濟增長放緩、財政收入減少,使得地方政府對公共基礎服務的財政補貼越發吃緊。

數說中國房地產行業:庫存高企,銷售暴跌,樓市的冬天還會持續多久?

2024年1至4月,中國百強房企銷售總金額為10914.1億元,同比下降46.8%。

專訪法律學者張湖月:當中國式監管遇到互聯網巨頭,揭露出體制什麼樣的問題?

2020至2022年的「監管風暴」與其說是政府強勢的表現,不如說是制度失靈的體現。

各國在綠色能源產業政策上的「軍備競賽」,對全球新能源格局意味着什麼?

中國遙遙領先,歐洲被遠遠拋在後面,但未來的需求需要這麼多產能麼?

誰在為中國經濟下行買單?|端聞 Podcast

買房者、投資者、打工者,以及體制人士,他們一個個都成了在中國經濟中「高位站崗」的人。

獵頭行業與中國經濟週期的變化:追風口的人與總是追不上的風口

經濟向好的時候,從業者覺得獵頭行業很有前景;當經濟開始下行時,獵頭也比求職者更早地感知企業在收縮、市場變謹慎。

「緬A」的3000點保衛戰:中國股市的政治經濟學與制度困境分析

中國股市,誰的意志?看似是經濟問題,其實是政治問題。

為促經濟,習提出「以舊換新」和「新質生產力」,股市亦有回暖|Whatsnew

這些政策試圖提升製造業附加值,讓中國製造業擺脫薄利多銷但質量不佳的舊有軌道。

疫情後中國製造業的罷工潮:經濟下行時,中國工人的行動與困境

2023年的罷工潮相比2016年,由於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無論是資方策略、工人行動、還是政府態度都呈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高位站崗:為中國經濟下行買單的人

買房者被房貸套牢、投資者被債務套牢、打工者被基本的溫飽套牢、體制內的人被虛幻的穩定套牢。

數說疫後中國經濟:封控解除一年後,在面臨什麼樣的危機?

用九類最重要的經濟數據與指標,來看中國經濟是不是正在面臨衰退的風險。

「一帶一路」十年:模糊的倡議,空泛的口號,從不缺席的民族主義

模糊與空泛是參與各方相互利用的潛規則,看起來宏偉佈局的「一帶一路」實則外強中乾,融資不斷收縮。

全球「去中國化」:在華外企降級、裁員,「捲」起來了

不是中國不需要這些公司,所以採取去「全球化」的策略,而是全球在「去中國化」。

中國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危機下求穩不提「房住不炒」|Whatsnew

本次會議的基調仍然是求穩,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政策或延續「小修小補」的調整和應對。

習拜會後再度示好商界,Mastercard獲中國清算業務許可|Whatsnew

結算業務的放寬和新設立的中央金融委員會開始運作基本同步。

中國2023年雙十一部分數據披露,消費者熱情不復往常|Whatsnew

消費者愈發謹慎,甚至已對日趨同質化的「大促」產生疲勞感。

三年疫情封控衝擊,中國地方財政罰款收入佔比連續上升|數洞

「罰沒佔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經濟發展質量,同時人均GDP越高的省份,罰沒收入佔稅收收入的比例整體越低。

中國多地公交車陷困境:出行模式變化與巴士電動化後,欠薪停運頻發|Whatsnew

政府希望公共交通自己尋找商業模式,但政府補貼問題、新出行方式問題,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回應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