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地公交車陷困境:出行模式變化與巴士電動化後,欠薪停運頻發|Whatsnew

政府希望公共交通自己尋找商業模式,但政府補貼問題、新出行方式問題,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回應和處理。
2023年1月12日,中國北京的一場雪降臨時,一輛公車在大興區的道路上行駛。攝: Huang Yong/VCG via Getty Images
大陸 社會 經濟

「你有多久沒坐公交了?」對中國大陸生活的許多人來說,這個問題能引發「恍如隔世」的感慨。早在去年,[一位財經博主][1]就形容,公交公司是如今最難的行業,「集疫情衝擊、時代變革、行業困境、民生財政所有『Buff』(指遊戲中的屬性)於一身。」(延伸閱讀:[《數說中國經濟2022:不計成本的清零,地方政府債台高築》][2])

據公開報導[不完全統計][3],自2022年以來,至少已有20個中國大陸城市曝出部分公交停運或欠薪、停繳社保事件,覆蓋東北、華北、華南和中西部地區,今年曝出的城市有陝西渭南蒲城縣、黑龍江漠河、河南商丘、湖北黃石、山東泰安、湖南衡陽橫山縣、邵陽洞口縣等,甚至還不乏超大城市天津和廣州。

9月初,有天津市公交集團職工[在網上反映][4],公司連續三月拖欠工資、上月停繳社保,引發媒體關注。作為中國第一家從事城市公共交通的「百年老店」,如今擁有1.83萬名員工、運營6400多輛公交的國企,天津公交的困境頗具代表性。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5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在城區內加強管制電動自行車就可以啦。
    我不太明白為何大陸很多城市管制摩托車,卻對電瓶車那麼寬鬆?
    幾個月前到廣州,電動自行車的數量已達到滋擾程度!在行人路上無定向超靜音快速竄過,在馬路上跟大車爭路,廣州公交車開門下客前也特別提醒小心在公交車和行人路之間行駛的電動自行車。這根本是市容倒退!在我的心中,大陸城市的物價和服務比香港再實惠,也被這些亂竄的電動自行車危及行人而扣至負分。
    每個人都駕電動自行車,不搭公交車,公交車公司蝕本,長遠令公共交通廢弛,更多人駕電動自行車佔用道路阻塞交通,不就像很多北美洲城市一樣?分別只是內燃機汽車和電動車而已。
    我在非上下班時間頗喜歡搭巴士/公交車,相對地鐵更點到點,又不用走到地下又走回地上,雙層巴士坐上層基本上不需讓座,也順便看看風景,在大陸的話,公交車更毋須過安檢。

  2. 不是Buff ,應該用Nerf 才對

  3. 那些不是Buff,是Debuff

  4. 另一重打擊來自為尋求碳中和而更換電動巴士。據《南方都市報》報導,一些公交公司表示當前很大的財務壓力來自於新能源公交補貼政策調整——2022年12月31日之後購買新能源車已沒有國家補貼;同時,電動公交的「全生命週期成本」也比燃油公交車要低。 <- It mean cost of ownership of diesel bus is lower than electric bus? A surprise to me if it is true

    1. Sorry for a mistake here. It should be "儘管電動公交的「全生命週期成本」比燃油公交車要低,但電池衰減亦導致運力下降" --"judging by life cycle cost", ownership of electric buses is lower than diesel b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