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際深度

各國在綠色能源產業政策上的「軍備競賽」,對全球新能源格局意味着什麼?

中國遙遙領先,歐洲被遠遠拋在後面,但未來的需求需要這麼多產能麼?

2024年2月17日,中國江蘇一家新能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生產出口歐美的光伏板組件。攝: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2月17日,中國江蘇一家新能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生產出口歐美的光伏板組件。攝: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碧德

刊登於 2024-05-07

#歐洲環境轉型#綠色能源#中國經濟

(碧德,歐洲綠色能源行業觀察者)

一向是綠色能源轉型標杆的歐洲,正在痛苦地見證本土綠色產業的式微。美國和中國的前後夾擊讓歐洲綠色科技產業備受衝擊。一方面,美國政府最新提供的企業補貼和稅收優惠吸引着其他地區的企業目光,另一方面,中國廠商以壓倒性的成本優勢形成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在這樣的夾縫中,歐洲企業面臨從綠色產業撤離或倒閉收場的選擇。而光伏行業的競爭力流失正是這樣一個例子。歐洲政界人士將歐洲目前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依賴,類比於曾經對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的依賴,這種類比使人們深感警覺,因為這兩年來歐洲為了擺脫對俄羅斯化石能源的依賴,已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歐洲希望太陽能在2030年成為主要電力來源,屆時將需要安裝數億塊太陽能電池板,但中國當下控制着歐洲市場95%以上的份額。歐盟原本將中國視為三位一體的戰略對象:技術經濟競爭者、制度競爭對手、氣候變化合作夥伴。然而,在綠色產業競爭面前,這種戰略定位變得站不住腳,或者來說前兩者更緊密結合,而後者很可能會被拋之腦後。

中國目前在新能源價值鏈上的多個環節領跑。在過去五年中,中國在全球太陽能和電池製造領域的市場份額分別超過90%和70%,資本支出是美國和歐洲的十倍。但是,未來新能源的競賽仍處於初期階段,歐美發達國家已經意識到中國的領先程度,開始通過一系列產業政策與法律手段進行干預和追趕。同時,新興經濟體也開始採取行動,不再甘心接受中國轉道而來的綠色科技產品,他們效仿歐美,提高關稅或者對中國企業進行鍼對性調查,並積極支持本土的綠色產業發展。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