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時隔12年擬再調整中心城區水價,一場價格改革方案聽證會卻引來諸多爭議。
4月3日,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廣州市中心城區自來水價格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針對廣州市中心城區供水服務區域內(包括越秀區、荔灣區、天河區、海珠區、黃埔區、白雲區、大學城區域)供應的自來水價格進行調整,並給出兩個方案進行比選。
其中區別為,方案一的居民生活用水「保本微利」、其他用水「合理盈利」,方案二的居民生活用水第一階梯水價按成本定價、其他用水「合理盈利」。兩套方案中,平均供水價格均由2.53元/立方米上漲至3.4元/立方米,漲幅達到30%以上。
改革方案中提到,此次自來水價格調整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現行水價實施接近12年,城市供水成本已發生較大變化,廣州市自來水公司的供水業務虧損從2020年的-4.47億元擴大至2022年的-6.53億元,供水銷售收入已無法彌補含稅成本;二是廣州的居民生活用水量遠超同期其他一線城市水平,需要增強水價的節水約束作用。
5月9日,廣州市中心城區自來水價格改革方案聽證會舉行,參與聽證會的17名聽證代表, 包括普通居民消費者9名、非居民消費者3名、經營者1名、其他利益相關方1名、人大代表1名、政協委員1名、專家學者1名。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參會的17名聽證會參加人均表示理解和支持水價調整。其中,9名聽證代表支持了居民用水漲價幅度更大的方案一,7名居民消費者代表支持居民用水漲價幅度相對較小的方案二,還有1名代表沒有選擇支持的方案,認為調價幅度可以進一步調整。
隨着聽證會結果在網絡上的傳播,「被代表」的質疑聲音開始出現。
有網友在聽證會相關報導中,發現其中一名聽證代表為廣州荔灣區親臨食府負責人黃志輝。據《廣州日報》「大洋網」報導,黃志輝在聽證會上表示,「水電氣作為經營的重要支出,每個月的水費支出為700至800元。水價漲幅不要太大,單價最好控制在4元以內,不要給企業增加太多負擔。」
網友因此認定黃志輝為支持居民用水漲價幅度更大方案的9名聽證代表之一,親臨食府在美團、大衆點評、百度地圖等軟件上的留言區開始出現大量一星差評,有網友表示「為什麼代表我們加水價,這種沒有良心餐廳」。
疑似受到此次聽證會風波影響,5月23日,廣州市從化區發布通告,原定於5月28日召開的從化區自來水價格聽證會「因故延期舉行」。
廣州自來水的漲價並非孤例,近段時間以來,中國多地的公共服務因為漲價、價量異常等情況已經屢次引發風波。
就在4月,重慶多名用戶在互聯網上發帖,稱自從去年更換燃氣表後,燃氣費突然異常飆升,有用戶表示,平時50元左右的每月燃氣費,暴漲五倍到了270元。
4月13日,重慶市政府宣布成立聯合調查組並於19日公布初步調查結果,稱當地涉事燃氣企業存在錯抄和違規估抄、燃氣計費週期混亂、價格政策執行不到位、換表工作組織無序、工作力量嚴重不足、內部監督管理不到位等六大問題。
其中重慶燃氣集團沙坪壩分公司2024年1-4月因手動錄入錯誤產生用氣量增高的1085筆、涉及氣量19.05萬m³,未入住估抄錯誤產生用氣量增高的106筆、涉及1.16萬m³,長期未成功入戶抄表造成累計抄表數按更高階梯價格收費234筆、涉及27.91萬m³。
調查組當日表示,重慶燃氣集團上級機構已決定免去車德臣的重慶燃氣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職務。
4月26日,聯合調查組在深夜發布此次事件的最終調查結果,稱共檢定燃氣表754只,只有兩隻表「轉得快」,且未發現加註氣體設備,智能燃氣表無法通過遠程或者芯片改寫燃氣表上的用氣量。4月10日以來,共發現企業多計多收氣費3837件,涉及氣量1658905立方米,涉及金額3378971.64元。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重慶燃氣的2024年一季度財報,2024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7.03億元,同比增長4.33%;實現淨利潤-5144.32萬元,同比下降1.76%。
重慶的鬧劇之外,天然氣價格上漲已經成為趨勢。
起因是2023年6月,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出台《關於建立健全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表示要促進終端天然氣價格及時反映市場與上游成本變化。,湖北、遼寧、江蘇等多個省份也在隨後出台實施意見。
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自2023年中國國家發改委出台《關於建立健全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來,超過130個市縣發布了聯動機制文件或者通知。其中,在目前已明確價格調整幅度的地區中,基礎居民氣價上調的平均金額為0.26元/立方米。
今年4月,江蘇省丹陽市在發布的管道天然氣銷售價格調整方案中表示,按照該市居民用戶佔比達86%的第一階梯的大多居民用戶,戶均年用氣量178立方米測算,預計居民生活月均增加支出3.58元,年增加支出43元。
在價格聯動機制推出之前,中國國內燃氣企業上游依賴於「」三桶油」(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供應氣源,而各地城市燃氣企業的營收主要依靠居民端燃氣銷售,定價權往往掌握在當地政府手中,利潤則依賴於政府補貼。整體而言,地方的燃氣供應企業在日常經營中掌握的自主權相對受限。2022及2023年的供暖季中,河北等地的城市燃氣公司曾因為上游價格過高,出於減少自身虧損的目的,出現限制購買或斷供天然氣的情況。此前的天然氣價格方案已經很難維持下去,漲價已是勢在必行。
今年3月以來,中國國內已經至少有深圳、成都、莆田、福州、鎮江、丹陽等六個市縣調整了居民用氣價格。其中,深圳第一、二、三檔價格分別上調至3.41元、3.91元、5.16元,漲幅分別為10%、9%、6%。
水價、氣價的上漲趨勢已成定局,電價也有了上漲的傳聞。
2024年5月,一則有關居民電費漲價的消息在中國社交平台上傳播,稱居民電價將自6月1日起上漲,同時取消谷峰計價,改成分段計價。5月13日,中國A股電力板塊持續走強,截至當日收盤,甘肅能源、西昌電力漲停,多家電力企業跟漲。
據第一財經報導,國家電網客服回應稱,「暫時沒有收到價格主管部門發布的相關政策文件,也未收到供電公司的相關電價調整通知。」
儘管如此,從長遠來看電價的上漲恐怕難以避免。
2021年,國家發改委在答覆網民關於「建議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鼓勵城鄉居民多用清潔的電力資源」的留言時曾表示:進一步深化電價市場化改革要求……使電力價格更好地反映供電成本,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電成本、供求關係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居民電價機制。
無論是水、氣還是電的供應,在中國都屬於公共基礎服務行業,作為壟斷或者準壟斷行業存在,同時依賴於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鉅額財政補貼,才得以實現較低的供應價格,其中不少都處於長期虧損狀態。如前述提到的廣州自來水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為33.15億元,當年獲得的水資源費補貼、項目財政資金等其他收益就達到1.91億元,但利潤總額仍為-2.6億元,持續虧損。
但在近年來經濟增長放緩、財政收入減少尤其是因房地產行業萎靡連鎖反應的土地出讓金減少,使得地方政府對公共基礎服務的財政補貼越發吃緊。(延伸閱讀:《數說中國房地產行業:庫存高企,銷售暴跌,樓市的冬天還會持續多久?》)
仍以廣州市為例,長期以來其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都依賴於土地出讓收入。2022 年,廣州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為1,629.2 億元,下降31.8%,其中土地出讓收入1,552 億元。廣州市政府在預算報告中明確寫明「收入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和房地產市場環境影響,區級土地出讓收入低於預期。」(延伸閱讀:《數說疫後中國經濟:封控解除一年後,在面臨什麼樣的危機?》)
放眼全國的情況,2023年的中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為70704.85億元,下降9.2%,原因是地方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下降了13.2%。
補貼難以為繼後,地方政府疑似正在「甩包袱」,把維持公共服務運營的責任轉移出去。
早在2023年11月,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就聯合發布一份《關於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強調引入社會資本,優先選擇民營企業參與,同時「不因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額外新增地方財政未來支出責任」。
2024年4月,根據該《指導意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等六部門聯合修訂了《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也強調「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運營」,其中關於政府提供投資支持的措辭,也從原本的「可由政府提供可行性缺口補助」,成了「嚴防新增地方隱性債務」。
其實中國水電相對世界也是便宜的。不過當初台灣電費小漲時,一堆中國人說民不聊生。現在中國漲更多,比台灣還貴,那些人應該又變喜迎漲價了吧。
政府没钱了,公用事业想少亏损一些,总体还是亏,也不能叫抢劫。但真正的问题是这些单位可能效率不高,也没有降成本的能力和意愿。中国大陆的家庭水电都非常便宜,以至于留学生到了欧洲发现需要节约资源就骂欧洲不好,如果补贴就是为了浪费能源,为什么要补贴那么多?
先打劫富人,再向人民搶劫,共產黨從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