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高位站崗:為中國經濟下行買單的人

買房者被房貸套牢、投資者被債務套牢、打工者被基本的溫飽套牢、體制內的人被虛幻的穩定套牢。

圖:Wilson Tsang

特約撰稿人 白莉莉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4-02-01

#中國房地產#房地產暴雷#失業#中國經濟

「下不來了」

一張坐滿20人的大圓桌前,C位大老闆突然咳嗽一聲。服務員會意,把20個酒杯擺上轉盤,依次斟滿酒。

大老闆轉身望向王正坤:「把這些喝完,我帶你去賺大錢。」

飯局最開始王正坤就打聽到:大老闆「上面有人」,通吃珠三角,手裡捏著好幾個稀土生意。還沒上菜,大老闆就嚷著要找人一起乾票大的。那時,王正坤正和左手鄰座的人加微信,一聽這話,立馬來了精神。王正坤清了清嗓子,吆喝服務員多加幾個硬菜,末了把信用卡往紅布酒桌上一拍:「都別動,今天這桌我買定了。」

那晚,王正坤喝光了20杯白酒。

喝大了是什麼感覺?王正坤說,就像被架在天與地之間,意識恍惚,但清醒認識到自己做對了一件事——以白酒為籌碼,鏈接更多資源。

「每次想到這裡,你就再也下不來了。」他說。

這種「下不來」的感覺,和他2021年買了豪宅的感覺一模一樣。「地鐵上蓋,無敵山景」,209平米,四間臥室,他邀請兩家老人都來住。總房價1200萬(人民幣,下同),月供10萬。

決定貸款年限的前一晚,王正坤抽了一夜悶煙。他想到自己都50歲了,如果貸款30年得80歲才能還完,「那時我死沒死都不知道呢!」他盤了盤夫妻倆的工資加存款,咬牙簽下月供10萬。

王正坤投入全部身家買房的2021年,狂飆二十餘年的中國房地產神話已抵達最終章。

從2000年到2020年,中國房地產業增加值由4141億元翻升至7.5萬億,房地產業佔 GDP 比例由4.13%增至7.34%——佔比超5%即可被視為支柱產業。到2021年,賣地帶來的收入佔地方政府總收入的比重達42.5%

地產熱的B面是城市房價的狂飆突進。上海市房屋均價從2000年的3500元/㎡躍升至2021年的4萬元/㎡,21年間漲了22倍。

房價遠超普通中國人的收入水平。在買房壓力最大的城市——深圳,2020年房屋均價7.5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則為6.25萬,房價收入比高達48.1——也就是說,深圳人不吃不喝48年才能買一套房。

成倍攀升的樓價吸引人們以負債的方式進入樓市。調查顯示,中國43.4%的城鎮家庭背負房貸;而據第7次人口普查,中國約有2.43億戶城鎮家庭,由此推算,有1.05億戶城鎮家庭背負房貸。

在深圳做了十多年地產中介的何明升就是其中之一。他見證了當地房價從均價2萬/㎡漲到6.5萬/㎡,行情最好時,何明升一個月的傭金接近三萬。

2019年年初,他拿出90%積蓄,給父母和自己在廣東清遠分別投資了一套房,總貸款150萬,月供1萬出頭。

清遠位於廣東中北部、距深圳200公里。2019年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清遠的定位從「廣州後花園」晉升為「大灣區後花園」。何明升看好大灣區的紅利,他說自己最崇拜巴菲特,把「為未來投資」奉為人生信條。

包括他和王正坤在內的中國人曾經篤信,房價會一直這樣漲上去。

但2020年,政府收緊對房地產業的監管,房企融資難度增大,加上疫情、封控衝擊,大量房企出現資金鍊斷裂的危機。

那一年,何明升帶去看房的人比過去少了70%。

暴雷潮接踵而至。2022年起,恆大、碧桂園在內的30多家大型房企暴雷,總負債超過90萬億——當年中國GDP總量為120萬億

多處房產延遲交付、淪為爛尾樓,僅恆大一家留下的爛尾樓就達到162萬套,涉及600萬業主。

何明升買的房也爛尾了,開發商以資金鍊斷裂為由拖了四年。他購入時兩套房總價240萬,如今降價60萬都無人問津。作為房產中介,他的月收入也降到一萬元以下,還房貸都不夠。

面對低迷的樓市和不斷暴雷的地產公司,中國各省市在2023年出台超過670條支持樓市發展的政策,比如降低首付比例、放鬆外地人購房門檻等,政策環境已接近2014年最寬松階段。

但收效甚微。

2023年,中國商品住宅銷售額下降6%,新房交易量創下八年新低。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下跌9.6%,全國土地成交面積同比下降20%。中原地產研究部主管劉淵對媒體表示:由於人口和經濟增長放緩,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下行週期已成為行業共識。

入住豪宅的頭兩個月,王正坤家的房價就降了30萬。家裡的四位老人平日買菜路過地產中介,就進去問一嘴,每次問的價都比前一次低。有時大家一起在客廳看電視劇,主角聊到大城市的房價時,幾個老人不約而同地嘆氣,搖頭說這房真不值。

王正坤則嘲笑自己是「高位站崗」——這個詞最初源自股市用語,指股民在高價時買進,並隨著股價下跌被套牢。

近年,高位站崗一詞的適用範圍不斷擴大。除了房地產業從高位跌落,中國經濟在一些重要指標上亦露出疲態:2023年,中國吸引外資金額同比下降8%;出口總額同比下跌4.6%——為2016以來首次;除了9月以外,2023年4月以後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一直低於50的榮枯線。

經濟下行的漩渦正在「套牢」越來越多人。買房者被房貸套牢、投資者被債務套牢、打工者被基本的溫飽套牢、體制內的人被虛幻的穩定套牢……如果說中國過去20年的經濟增長給了他們站上高位的勇氣,那麼如今,他們中的大多數不得不用畢生積蓄、命運和理想,為中國經濟下行買單。

圖:Wilson Tsang

全民高位站崗

月供10萬的王正坤體會到什麼叫「禍不單行」。

2023年7月,中國對醫療系統展開反腐調查,多家醫院、藥企被查。醫療器械行業是「重災區」之一。A股124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的淨利潤降幅超過一半,由2022年前三季度的766億跌至223億。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