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來信:巴以問題正撕裂社會,減對烏戰關注,增恐襲風險|Whatsnew國際

巴黎來信:巴以問題正撕裂社會,減對烏戰關注,增恐襲風險|Whatsnew

比起滿街飄揚的以色列六芒星旗幟,「不應忘記烏克蘭」的標題顯得黯然失色。

圖解半年來俄烏戰況:反攻乏力,攻守再易勢|Whatsnew

夏季反攻未能取得預期成果,烏克蘭社會想必將經歷一段痛苦的調整時期。

「北溪」管道被炸後續:德媒稱線索指向烏克蘭|Whatsnew

仍有許多問題等待回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烏克蘭政府多大程度上參與了行動的策劃和執行,但每個人都在迴避問題。

前路坎坷?烏克蘭夏季反攻的失望與希望

本文試圖對目前烏克蘭戰場的軍事局勢做一簡要的總結和分析,並探討這一局面背後可能的經驗教訓和未來的局勢發展。

升級對烏行動令普京在國內外面臨新風險

分析人士指出,在普京試圖打破俄烏戰爭僵局之際,吞併烏被佔領土,以及一系列不得人心的將俄羅斯推向戰爭的舉措,可能引發風險。

另類視角分析: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寡頭對國家政治與經濟的操控

蘇聯解體後長達三十年的時間內,烏克蘭的寡頭如何產生?又對烏克蘭的經濟與政治、甚至當下的形勢有著什麼樣影響?

烏克蘭餐廳在港21年:這座小小烏國博物館裡,他們的痛香港人能懂

「幾年前是香港很艱難的時候,當時我們支持香港人,現在香港人支持烏克蘭,因爲大家互相了解,大家都追求自由與和平。」

在台烏克蘭女性募資:讓戰爭中未被看見的女性得到幫助

上線10天,「烏克蘭女力在台灣」募得76萬台幣。她們優先選定資助三個組織,主要針對婦女及孩童。

戰火裏的烏克蘭童年:沒有歡笑,只剩下炮火、警報聲和死亡

6歲的布查男孩直視母親的死亡後,「現在他知道什麼是死亡了。」

音樂在烏克蘭的真實身份:弱小可以抵禦砲火的秘密

國歌、紅遍世界的民族樂團、流行歌手,為何音樂成為烏克蘭2014年後重要的改革力量,可否啟示其他抗爭之地?

烏克蘭四大導演:你在新聞裏看不到的,電影都有講出來

「對照現今政治局勢,《普丁的見證人》當年捕捉到的畫面如同某種預言,預示眼下的一切絕非偶然,亦非歷史的巧合。」

烏克蘭猶太受難史中的詩與人:沉入烏克蘭的茫茫大雪,曾經的命運也是今日的?

「基輔女人」這首詩裡,是一個受盡酷刑的女性,詩人寫的時候,應該是害怕筆下殘酷文字,成為未來的預言⋯⋯

烏克蘭「醫院騎士」:志願者如何強化戰地急救

「醫院騎士」是一個由志願者組成的烏克蘭醫療營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醫院騎士」的急救員們仍然活躍在戰鬥前線救死扶傷。

【3.1更新】哈爾科夫襲擊造成數十人死亡;歐洲議會呼籲限制進口俄國油氣

俄軍多方面空陸進襲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簽署加入歐盟的申請文件,呼籲歐盟「緊急接納烏克蘭」。

詩在烏克蘭:過去與此刻,你就是武器,武器就是你

俄羅斯近日對烏克蘭的第一次空襲,詩人以破碎的詩句寫下一位女子迂迴穿過街道:「忘記。麵包和世上每一個活著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