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24年春季烏克蘭前線危機:新美援終獲批,但遠水不解近渴|Whatsnew

多數軍事專家認為,烏軍很可能要在2025年才能重新建立前線均勢。
2024年4月19日,烏克蘭基輔,31 歲的軍人佩特里琴科(Petrychenko) 在頓內茨克州的一次戰鬥任務中犧牲,葬禮上儀仗隊舉著肖像,周圍的人們點燃手上的信號彈。攝:Oleksii Samsonov/Global Images Ukraine via Getty Images

烏克蘭武裝力量總司令瑟爾斯基(Olexandr Syrskyi)4月28日在其電報(Telegram)頻道發帖陳述了烏軍目前在前線「惡化」的形勢:「為了奪取戰略主動權、突破前線,敵人將主要力量集中在幾個方向,在兵力和資源方面形成了巨大優勢。他們正沿整個前線積極進攻,並在某些地區取得了戰術級成功。」

縱觀俄烏兩軍交戰的前線態勢,尤其在俄軍攻勢最為猛烈的頓涅茨克州,瑟爾斯基的評價絕非危言聳聽。(延伸閱讀:《俄烏戰爭兩週年,遇到困境的烏克蘭未來還能採用什麼戰略?》)

從去年5月攻下的巴赫穆特,俄軍向西推進,逐漸接近了要塞城鎮查西夫亞爾(Chasiv Yar)。自2014年以來這裏就是烏克蘭在頓巴斯作戰行動的指揮部所在地。2024年4月中旬,城東防線因烏軍67旅臨陣脫逃而遭俄軍部分突破。隨後該旅被鐵腕整肅、撤銷番號並重組。5月2日,烏軍情局副局長斯基比茨基(Vadym Skibitskyi)承認,查西夫亞爾陷落很可能只是「時間問題」。當日美聯社發布的一段無人機航拍片段顯示,由於俄軍的猛烈轟炸,該城中幾乎已沒有完好的建築。

該城位於方圓幾百公里範圍的至高點,且有運河保護,極難進攻。然而一旦俄軍將其拿下,就獲得了通向頓涅茨克州其餘地區的鑰匙。城西、北部低地處就是由克拉馬托爾斯克(Kramatorsk,烏控頓涅茨克州的臨時州府)等四座城市組成的大型城市群,戰前有近40萬人口。

2024年2月要塞城鎮阿夫季伊夫卡(Avdiivka)陷落後,烏軍始終未能在城西建立牢固的防禦陣地,不斷敗退。4月中旬,正當前線看來逐漸穩固時,俄軍又意外突破烏軍防線,沿鐵路長驅直入數公里,迅速拿下位於高地的防禦重鎮奧徹萊特內(Ocheretyne)。幸而俄軍本身資源亦有限,也不足以將這次戰術級突破擴大為作戰級勝利。

拿下奧徹萊特內高地後,俄軍在這一地區完全掌握主動。向東可包圍烏軍要塞託萊茨克(Toretsk)城市群,向西可進逼基輔通往頓巴斯的門戶、樞紐城市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更重要的是,向北推進不到10公里,即可切斷外界通往克拉馬托爾斯克的動脈公路。

再往南不遠處,俄軍攻入了烏軍已固守十年的要塞城鎮克拉斯諾霍里夫卡(Krasnohorivka),烏軍在這一地區的防線亦面臨崩潰。再向西15公里,俄軍即可抵達樞紐城鎮庫拉霍韋(Kurakhove),切斷通往武赫萊達爾(Vuhledar)的唯一道路。後者是烏軍防線最東南角的支點,自2022年秋天起,俄軍對這座小城發起多次猛攻,遭受慘重損失後仍無法接近。

簡而言之,烏軍在整個頓涅茨克州剩餘的防線都處在巨大的危險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崩盤。當然,俄軍不計損失的作戰風格或許也讓他們自己的資源日益捉襟見肘,能否持續這樣的高強度進攻也是未知數。(延伸閱讀:《為免全面動員影響民衆支持,普京利用全球人口販運網絡招募兵源》)

造成烏軍目前不利處境的,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是歐美援助拖延導致的彈藥短缺。在前線的不同區段,烏軍的炮彈發射量往往只有俄軍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對這樣一場首先是火炮對決的戰爭而言,這樣的差距可謂致命。

防空彈藥的短缺也造成了嚴重後果。自2023年冬天起,俄軍開始大規模將傳統的航空炸彈改裝為遠程投放的滑翔制導炸彈(UMPK)。這種炸彈的投放距離超過烏軍在前線擁有的便攜防空射程,因而俄軍戰機可以不受威脅地用這種廉價而威力巨大的炸彈將烏軍防禦工事摧毀。這也被認為是1月以後阿夫季伊夫卡局勢急劇惡化的重要原因。到4月,開始流傳出俄軍飛機直接飛臨烏軍陣地轟炸的視頻,表明部分烏軍單位甚至連便攜防空導彈都已耗盡。

此外,俄軍重新開始大規模轟炸烏後方的民用基礎設施。與2022年冬天的轟炸不同的是,2024年俄軍開始用大量導彈對準同一個目標,耗盡當地防空,隨後將目標徹底摧毀。根據烏外交部長庫萊巴不久前的說法,烏克蘭半數能源基礎設施已受損。在更靠近俄羅斯的哈爾科夫,全城所有的發電廠都已被炸燬。

防空的耗盡也導致了平民傷亡明顯上升。聯合國人權官員在4月初表示,3月烏克蘭平民喪生人數比2月高出了20%,其中兒童遇難人數更是翻倍。

2024年4月27日,烏克蘭赫爾松,海軍陸戰隊第 37 獨立旅執行支援第聶伯河左岸步兵的戰鬥任務,士兵操作 2S1 Gvozdika 自行榴彈砲。攝:Kostiantyn Liberov/Libkos/Getty Images
2024年4月27日,烏克蘭赫爾松,海軍陸戰隊第 37 獨立旅執行支援第聶伯河左岸步兵的戰鬥任務,士兵操作 2S1 Gvozdika 自行榴彈砲。攝:Kostiantyn Liberov/Libkos/Getty Images

第二個原因是動員的遲緩導致烏軍士兵極為短缺。烏軍前線官兵在訪談中普遍抱怨人員匱乏。例如在阿夫季伊夫卡以西,俄軍投入了12個旅,而烏軍只剩下5個殘缺不全的旅,因此,當烏軍115旅被指臨陣脫逃導致防線崩潰,隨後回應稱俄軍數量是自己的10-15倍時,他們可能並不完全是在為自己開脫。

這兩者一起又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西方盟友見烏克蘭沒有動員意願,就更不願提供武器;武器遲遲不到,即使有了新兵也無法武裝,上戰場的風險就更高,民衆也就更牴觸動員,因而政府也就更不願動員。(延伸閱讀:《專訪聯合國難民署駐烏克蘭代表比林:烏克蘭人最深的恐懼是被世人遺忘》)

第三個原因是烏軍並沒有在長期經營的第一道防線和要塞化城鎮之後大規模挖掘第二、第三道防線,因而當第一道防線被俄軍攻破,後續就很難立足於穩固的新防線中,只能不斷撤退。這一點在阿夫季伊夫卡失守後尤為明顯。

2024年4月11日,烏克蘭議會通過了討論已久的新版動員法案,並由總統澤連斯基簽署,法案將於5月16日生效。4月20日,美國衆議院也終於通過了被拖延數月之久的610億美元新烏克蘭援助法案,隨後參議院和拜登迅速跟進,這項對烏克蘭而言生死攸關的援助才終於塵埃落定。4月下旬,開源情報調查者發現,烏克蘭在扎波羅熱州已經基本建成了兩道防禦工事線,但頓涅茨克州的工事仍非常不成體系。

2024年4月29日,布查鎮俄烏戰爭受害者紀念碑上,愛丁堡公爵夫人索菲到場悼念。攝:Anatolii Stepanov - Pool/Getty Images
2024年4月29日,布查鎮俄烏戰爭受害者紀念碑上,愛丁堡公爵夫人索菲到場悼念。攝:Anatolii Stepanov - Pool/Getty Images

在610億的美援中,有120億美元屬於烏克蘭能快速從美國國防部倉庫獲得的武器,與2023年的數字基本持平。但考慮到西方盟友的炮彈儲備已所剩無幾,產量要在2025年底才能基本與前線需求量持平,軍事觀察家普遍認為,這筆援助遠不能讓烏克蘭轉向反攻,甚至不能達成實力均勢。即使在及時送達的情況下,它也只能幫助烏克蘭免於防線崩潰。(延伸閱讀:《專訪烏克蘭經濟部副部長索博列夫:烏克蘭的戰時經濟是如何運轉的?》)

而倉促出台的新動員方案在烏克蘭政界、軍界和社會都引起不滿。烏駐外使領館停止對未進行兵役信息登記的男性公民提供領事服務的消息,也讓越來越多人開始懷疑:烏當局是否會漸漸逼迫大量身處國外的公民回國服役。即使之後動員進行得順利,也至少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讓新兵得到恰如其分的訓練和武裝,並形成戰鬥力。多數軍事專家據此認為,烏軍很可能要在2024年年底才能逐漸走出目前的危機處境,並在2025年重新建立起均勢。

讀者評論 2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閱讀者, 你說俄羅斯嗎?

  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