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Whatsnew

G7與瑞士和平峰會結束,烏克蘭為何「喜憂參半」?|Whatsnew

如果觀察與會國地圖,可以發現和平峰會仍以北美和歐洲國家為主,大量亞洲和非洲國家並未參加。

2024年6月16日,在瑞士奧布爾根舉行的烏克蘭和平峰會,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與各位領導人會談。攝:Michael Buholzer/Keystone via AP/達志影像

2024年6月16日,在瑞士奧布爾根舉行的烏克蘭和平峰會,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與各位領導人會談。攝:Michael Buholzer/Keystone via AP/達志影像

特約撰稿人 吳古

刊登於 2024-06-19

#俄烏戰爭兩週年#外交#俄烏戰爭#中國#俄羅斯#烏克蘭#中國外交

兩場對烏克蘭局勢發展非常重要的峰會上週在歐洲先後舉行。6月13-15日,意大利主辦了第50屆七國集團(G7)峰會,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作為嘉賓受邀出席,隨後,烏克蘭和平峰會於6月15-16日在瑞士度假勝地布爾根施托克(Bürgenstock)召開。

在G7峰會上,與會各國終於同意爭論已久的、用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的收益補償烏克蘭的提議,並承諾在2024年年底前以這些俄羅斯資產為抵押,向基輔提供500億美元貸款。當然,對烏克蘭遭受的戰爭損失而言,這筆款項仍只是杯水車薪——峰會公報援引世界銀行的評估,稱俄羅斯須支付的賠償金額將超過4860億美元。(延伸閱讀:《俄烏戰爭兩週年,遇到困境的烏克蘭未來還能採用什麼戰略?》)

此外,澤連斯基在G7現場還與美國總統拜登簽訂了一份有效期10年的雙邊安全保證協議。根據協議,美國將繼續訓練烏克蘭軍隊,雙方加強軍工合作,擴大情報共享。協議還保證,如果烏克蘭遭受襲擊,兩國須在24小時內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援助。儘管協議並不包括任何華盛頓對基輔的保護義務和財政義務,雙方仍將其視為通向烏克蘭未來北約地位的橋樑。不過,也有分析指出,由於這份協議僅在兩國政府間達成,未經國會批准,因此一旦特朗普重回白宮,就能輕易撕毀協議,因而這份協議也成了拜登對美國信譽的一次豪賭。

如果說G7峰會對烏克蘭的意義是向外界重申西方盟友的堅定支持,以彌補早先美國軍援法案長久拖延帶來的負面影響,那麼瑞士和平峰會的主要目的,則是試圖展現對烏克蘭更廣泛的支持,尤其是來自全球南方國家的支持。

在這一方面,很難把峰會成果稱作烏克蘭的巨大勝利。此前,瑞士官員稱總共發出了大約160份邀請,而澤連斯基在新加坡參加香格里拉和平對話會時則稱已有106個國家確認出席。(延伸閱讀:《2024香格里拉對話會關鍵詞:澤連斯基、中菲衝突、中美對話》)

2024年6月16日,在瑞士奧布爾根舉行的烏克蘭和平峰會,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與各位領導人會談。攝:Michael Buholzer/Keystone via AP/達志影像
2024年6月16日,在瑞士奧布爾根舉行的烏克蘭和平峰會,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與各位領導人會談。攝:Michael Buholzer/Keystone via AP/達志影像

雖然為了吸引儘可能多的國家參與,烏方在制定會議議程時,只挑選了其十點和平計劃中最能獲共識的三條——核安全、糧食安全、歸還兒童,甚至沒有列入俄羅斯撤軍這樣非常基本的內容,但是最後前來瑞士參會的,仍只有92個國家和8個國際組織的代表。而如果觀察與會國地圖,可以發現其中仍以北美和歐洲國家為主,大量亞洲和非洲國家並未參加。此外,亞非國家派出的代表層級也往往不高。

在最後發布的峰會公報中,烏克蘭甚至加入了未來峰會引入「各方代表進一步參與」的承諾,顯然是為了回應一些全球南方國家對俄羅斯未被邀請出席峰會的關切,然而包括巴西、印度、南非、墨西哥、沙特、阿聯酋、印尼在內的13個國家與4個組織還是沒有簽署公報。而這些國家不簽署公報的理由各異,比如印度和沙特稱系因峰會缺乏俄羅斯參與,而南非代表則表示拒絕與以色列出現在同一份呼籲和平的文件上。

就在峰會開始前一天,普京提出了他自己的「真正的和平條件」:烏克蘭割讓烏東四州,甚至包括其中俄軍從未曾踏足的大片領土,並且要求烏克蘭徹底放棄加入北約的計劃。這些條件的極度苛刻使其看起來更像是2021年底,也就是俄羅斯全面入侵前,他對烏克蘭發出的最後通牒。在這一時刻提出類似條件,普京的目的顯然是為了破壞峰會、分化共識,讓部分與會者,尤其是一些不在意具體細節,只希望戰爭儘快結束的全球南方國家代表產生一種印象,即俄羅斯正在尋求談判,但基輔及其「西方上線」不願收手。

在峰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普京的威脅,澤連斯基也針鋒相對提出了自己的和平條件:只要俄羅斯從烏克蘭的國際公認邊界撤軍,那烏克蘭隨時可以開啓和談。很顯然,雙方目前的「談判條件」都還只是在羅列各自的「最高綱領」,在戰場局勢發生重大變化前,雙方都很難真正產生坐上談判桌的意願。

澤連斯基在峰會後對媒體發布的聲明中,非常自信地稱下一次峰會將「結束這場戰爭,實現公正和持久的和平」,而且準備時間「需要幾個月而非幾年」。但從目前的戰場形勢來看,很難說這是一種現實的評估。(延伸閱讀:《圖解24年春季烏克蘭前線危機:新美援終獲批,但遠水不解近渴》)

2024年6月15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出席在瑞士奧布爾根舉行的烏克蘭和平峰會。攝:Michael Buholzer/Keystone via AP/達志影像
2024年6月15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出席在瑞士奧布爾根舉行的烏克蘭和平峰會。攝:Michael Buholzer/Keystone via AP/達志影像

同樣受到矚目的是,中國最後選擇了無視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的一再遊說,以及澤連斯基在香格里拉峰會上的批評施壓,沒有出席峰會。

在6月17日中國外交部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林劍亦表示對瑞士峰會公報不予置評。儘管峰會的議程幾乎已和中國去年提出的「和平方案」中的部分條款完全重合,但北京或許認為,出席一場由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友主導的峰會這一行為會破壞與莫斯科的關係。

早先據路透社報導,北京在瑞士峰會前已着手推動自己版本的對立「和平計劃」以「微妙抵制」瑞士峰會。評論界對中國是否真的會舉辦自己的俄烏和平峰會意見不一,但看起來,北京已認定瑞士峰會不會取得太大成功,而隨後主動權可掌握在自己手上。如果下次由北京組織這樣的峰會,很可能將西方陣營置於現在中國所處的境地——峰會成功,則可以為自己帶來和平締造者的聲譽,失敗,則可以將一切歸咎於對方。而如果不組織峰會,任由戰爭繼續,中國也不會受到太大損失。

柏林卡內基俄羅斯與歐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寒士(Alexander Gabuev)就認為:「中國將繼續墨守成規——間接幫助俄羅斯,破壞基輔主導的外交倡議,假裝參與外交,而不是真正嘗試與其他各方合作尋找解決方案。」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