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也移民:藏身北倫敦的香港圖書館,郵寄借書的信任遊戲
當在英國面對華文藏書不足的問題,一個很自然反應是:「為什麼不自己做?」
專訪移英攝影師王仲偉:香港之後的香港 告別之前的鄉愁
想念香港的時候,他總幻想自己身處海邊,任溫暖海風吹拂身上,城市暖黃色燈光,將整個人浸沒。
關心台灣政治、不知從何說起香港,他們在不安中開展真正的生活
關心台灣不是因為「確定能待下來」,也不是「為了待下來」才做,而是「因為想在這裏待下去」。
從議員助理到英國外賣員,他為何選擇回流香港?
「(有些問題)如果要deal with,我無論身處何方,都仍然要deal with。」
陌生的台灣醫院——當獨居、雙老家庭的移台老年港人患病、入院
活了幾十年,求診、看病、住院,現在這些都要重新學習、適應。
兩年半內,逾40萬名香港居民經機場離港,對香港造成什麼長遠影響?
當人口外移、出生率急跌、全面人口老化,將會為香港社會帶來一場完美風暴。
香港人才流失︰「神科」的大學生和職場新鮮人,如何想像在港的出路?
「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我更加不知該何去何從,是一個比較徬徨或困惑的心態。」
端小聚回顧:異鄉港人的鄉味與鄉愁
香港味道究竟是什麼?跟我們的身份認同又有怎樣的聯繫?
端小聚預告:異鄉港人的鄉味與鄉愁
報名活動,可以獲贈一本新聞電子書《異鄉尋味:離散港人與故土滋味》
香港公民社會解散潮一年︰當失去成為日常,他們頹廢、酗酒、躁鬱症復發
我無法再承受別人要離開、坐監、流亡。當我每次在社交場合見到人時,我便想吐、無法呼吸。
當魚蛋和奶茶擁抱樹熊:「香港製造」是一種紮根他鄉的方式
有些口味吃慣了,就難以改。「他們看到我們的產品,會和我們聊幾句,說不用擔心在澳洲買不到這些東西,或者要自己帶過來。」
帶上點心、奶茶和廣東菜離鄉別井,他們只能還原80%的香港
「我想讓他們感受香港的味道、香港餐、香港的鑊氣。我從腦海最深的地方,把兒時吃過的味道拉出來。」
大型社運創傷之後,他們在時代崩壞中如何自我療癒?
「我覺得這一代人會有一種迷失。不斷參加社運,但過後我們到底是誰?」
港人斬根離家的哀愁焦慮,台灣移民政策的進退失據
「每一次移民、每一次遷移,都是很累、很耗時間和精力,香港人要重新適應。但大家都是無奈地離開。」
他將香港菜心種到英國:無論在哪裏,都要好認真生活
只要有土地與種子,農夫就能耕種。帶著迷惘到倫敦,最後異地種出香港味道,農夫職人的執著,是他紮根的方式。
專訪職工盟:三十一載工運路,歷史留了未來的城堡
「你先要保留這些故事,其實最令人害怕的是這個故事而已。」
辭職潮下的議助們:誤打誤撞入行,念念不忘地離開
跟隨區議員入主地區的一眾議員助理,有新手老手,有學生也有社運搞手,惟議員大規模辭職,議辦關閉,駐定他們的職業生涯皆短暫。
默念香港,抽出一張塔羅牌
時局太亂,蒼生有許多無法解決的問題,擔心未來、懷疑人生的香港人,鑽進了塔羅和卜卦的世界裏。
崩塌區議會:我們或許錯失了,苦候30多年的黃金年代
一陣吹風,不止吹倒數十年的區議會制度,更可能吹倒了香港重拾社區自主的希望。
走出仇恨、哀痛與愧疚:高壓時代,香港人如何情緒自救?
在面對種種社會和個人問題的輾壓之時,人們怎樣找到屬於自己的活下去的方式?好像沒有事情可以做,但也總有事情可以做。
冼麗婷:品味《蘋果》17載,戰場上的野蠻寫作
《蘋果》不是世外桃源,但它是個大海,流進流出,蝦兵蟹將與吃人鯊一起度日...... 就是這一種搏鬥與生存讓它充滿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