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風物

還可怎樣說故事?《月明星稀》編劇陳炳釗:去創作就知道了

30多年來,他曾以劇作回應香港,又或純粹地探索。爾今的環境使他疲倦,但他仍想繼續創作;只不過一切回歸聆聽自己的內心。

《月明星稀》編劇陳炳釗。攝:林振東/端傳媒

《月明星稀》編劇陳炳釗。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徐嘉蒓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4-07-16

#香港戲劇#香港大離散#劇場#香港文化#香港

【編者按】本文涉及部分劇本情節。

2022年,資深劇場導演、編劇陳炳釗身邊不同背景、年紀的朋友親人,都陸陸續續離開了香港。那時他正埋首上一部作品《鐵行里》的創作及排練,無暇兼顧道別,也無法消化情緒。「一定會傷感的,對吧?因為知道那不是個很輕鬆的原因。」語氣沒有高低起伏,陳炳釗平靜地說。

大半年後,他終於能在繁忙的劇團工作和處理舊居水浸的日常中抽身,休假十天,他選擇到英國「旅行」。「我覺得好像有個可能性,我看看會怎樣……到了英國,選一個地方,我去見人,見一下朋友。」

異邦久別重逢,眼前就是熟悉的朋友,陳炳釗說不出哪裡不同了,但他很快就感受到,他們正在一個不是「香港」的地方見面。「香港是很獨特的,香港的生活節奏、我們見面時的狀態,當我們去到其他地方,在外國的咖啡室也好、在別人家也好,你也會感覺到整個氣氛都跟香港很不同。這種不同,可能你去溫哥華或者回鄉探親也會感覺到不同,總之那一定不是香港囉!」

「如果你不去街市,你就不會見到賣魚的人。」如果不走出去,接觸到真實的肉身,可能永遠無法理解離開是怎樣一回事。於是,陳炳釗繼續前往歐洲多個城市田野考察,拜訪當地的香港人。「我想做一部創作,去思考離開或留下來的背後,一些可以連成故事的會是什麼。」2024年夏至,他編劇的新作、由梁菲倚和盧宜敬導演,一部龐大的離散群像《月明星稀》在香港公演。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