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性別
港府提同志伴侶替代框架惹議員反對,上訴人岑子杰指已比要求同婚卑微|Whatsnew
政府框架要求登記人先在海外註冊同婚,同志團體指未有全面保障同志權益。
台灣修正人工生殖法,那些被法律困住的伴侶|端聞 Podcast
儘管台灣的人工生殖技術在全球位列第二,但同志伴侶仍未能合法使用技術,生育子女。
王政自序:《五四女性:現代中國女權主義先行者》
「三十多年前與五四新女性的相遇,深刻地影響了我的後半生。」
謀殺女性曾可減刑的意大利,極右翼政府為何推動設立「殺害女性罪」?|Whatsnew
梅洛尼政府接下來還有可能加強使用「刑罰民粹主義」,針對那些右翼社會共識中最不受歡迎的人。
白宮大量清除氣候﹑傳染病及性別數據,民間能否自救?
每天都有新的內容消失、鏈接失效,或是被重新上傳,人們無法明確知道究竟多少信息遭到抹除或是刪改。
印尼音樂故事在台灣:為愛情與寂寞購買一首歌;為光明與鼓舞組一支樂團
「有一次我被罵,我就去洗衣服,我在哭,我大哭,但哭的時候,靈感就這樣跑進來。」
耽美的代價:一場圍捕海棠作者的執法風暴
落後的法條在實踐中出現什麼問題?耽美是道德敗壞還是愛慾探索?已經出現分層的耽美社群,生存空間會進一步縮窄嗎?
從邊緣到核心:女權與酷兒群體如何重塑韓國抗爭現場|端聞 Podcast
她/他們把遊行變成街頭蹦迪,廣場變成講述生命故事的開放麥,在K-pop與政治口號間,試圖創造出一個更平等的廣場。
泛身心靈#MeToo:以瑜伽按摩為名的隱密侵害,是如何發生的?
昕昕從未想到,自己的經歷會成為女孩們勇敢發聲的契機。她的視頻在網路上被廣泛轉發後,許多人才意識到自己的創傷需要被看見。
電視辯論現驚人「厭女」爭議,反女權男青年會再次左右南韓大選嗎?|Whatsnew
上次南韓大選時,性別平等和女權主義是年輕選民關注的焦點議題,這次候選人是否在極力避免這個話題?
導演張明貴專訪:《越與南》承載的家國記憶與身分政治
《越與南》探討愛情、親密關係與戰爭創傷的遺緒,它跨越了同志情慾、記憶、身分認同、歷史、戰爭、地緣政治等多個議題。
說出來之後,我們接住了嗎?圖解台灣MeToo兩年後的未竟之路
台灣MeToo兩年後,受害者說出自己的經歷後,我們接住他們了嗎?
1
2
...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