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十歲了,邀請你填寫 2025 年度用戶調研問卷,讓我們更了解你的需求,一起走向下一個十年。
- 完成問卷即可獲得十週年電子書、年度調研視覺化報告
- 前 100 位完成的讀者,將獲得「一年份尊享會籍」或等值禮物卡。
- 隨機再抽 100 位用戶贈送相同福利。
傳美國防部要求日澳就台海衝突角色表態,澳方強調不提前決定介入衝突
《金融時報》7月12日報道,指美國國防部負責制定政策的次長科爾比(Elbridge Colby)近數月不斷向日本和澳洲施壓,要求兩國表明一旦美中因台海爆發戰爭,兩國將扮演什麼角色。
其中一名消息人士透露,儘管美日澳一直有就台海緊急狀況進行實戰規劃和演習,但美國自身也從未對台灣作出安全承諾,美方的要求因此令日澳措手不及。
報道刊出後,科爾比在 X 發文,澄清美國國防部正在執行總統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下恢復威懾力的議程,包括敦促盟友增加國防預算,以及就美國與盟友的集體防禦作出各種努力。
澳洲國防工業部長康羅伊(Pat Conroy)於13日接受澳洲廣播公司的專訪,強調澳洲政府以國家主權為優先,不會討論假設性問題,也不會提前決定是否派兵介入未發生的衝突。澳洲總理阿爾巴尼塞(Anthony Albanese)日前訪問中國期間則重申,澳洲支持台海維持現狀。
美國8月1日起徵歐盟、墨西哥30%關稅,馬克龍籲準備美歐貿易戰
7月1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宣布,8月1日起對歐盟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徵收30%關稅。
特朗普公開了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信。他在信中提到,美方決定旨在糾正歐方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所造成的長期持續貿易赤字,如果歐盟同意開放市場,美國可以調整稅率。
馮德萊恩批評美方決定會擾亂跨大西洋供應鏈,損害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她表示,歐盟會爭取與美國在8月1日限期前達成貿易協議,但一旦談判破裂,歐盟會在必要時採取一切措施維護自身利益,包括對等反制。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則公開呼籲歐盟準備好打貿易戰,一旦限期前無法達成協議,就應該調動反脅迫機制等任何工具。《衛報》報道提到,相對於馬克龍,歐盟其他領袖普遍呼籲冷靜應對。其中,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認為應向美方發出務實回覆,還透露自己已經跟特朗普直接通話,向對方表明會致力在限期前推動歐盟重塑貿易政策。
另外,特朗普也公布了給墨西哥總統辛鮑姆(Claudia Sheinbaum)的信。他指責墨西哥政府未能阻止毒品芬太尼流入美國,也未有全力阻止非法移民進入美國。
墨西哥政府回應,不會接受美國的加稅措施,指美方決定是不公平對待。總統辛鮑姆稱,有信心與美國在限期前達成協議,但也強調墨西哥不會在談判桌上就國家主權作出讓步。
中美舉行外長會談,盧比奧稱未有討論中美峰會日期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於7月1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東盟峰會系列會議期間會晤,是特朗普今年1月再度就職美國總統以來,中美外長首次面對面會談。
據中方公布,中美雙方就兩國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王毅促請美方以客觀、理性、務實態度看待中國,以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為目標制定對中國政策,以平等、尊重、互惠方式同中方打交道,共同找到「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
美方則指出,盧比奧在會上強調美中雙方有必要保持溝通渠道暢通,繼續就兩國、地區以至全球關鍵問題進行討論。此外,雙方同意探索潛在合作領域,以及妥善管控分歧。
此前有消息傳出,中方有意邀請特朗普出席9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抗戰勝利八十週年」閱兵儀式,美方則有計劃邀請習近平訪美。盧比奧表示,特朗普與習近平有很大機會見面,但今次外長會談未有討論具體日期。
香港「泛民主派初選案」上訴聆訊展開
「法庭線」7月14日報導,香港「泛民主派初選案」上訴聆訊於7月14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展開。
首日聆訊處理律政司針對劉偉聰無罪裁決的上訴。律政司一方陳詞,指原審「過度考慮」劉沒有在其 Facebook 專頁發布〈墨落無悔〉聲明,但就串謀而言,這不應該是關鍵。律政司一方認為,本案有其他壓倒性證據證明劉不僅了解「35+」目的,以及其整體行為由始至終,包括在初選落敗後,都符合「35+」計劃。
自辯的劉依賴書面陳詞,庭上僅作簡短補充。他重申自己從未提倡「五大訴求,缺一不可」、要求特首下台,及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他形容原審對涉及他的案情作出了明智、完全恰當的分析,不應該被隨意干預。
此前,本案另有13名被告提出定罪及 / 或刑期上訴,包括黃子悅、黃碧雲、何桂藍、余慧明、楊雪盈、陳志全、彭卓棋、何啟明、鄭達鴻、梁國雄、鄒家成、吳政亨及林卓廷。
彭卓棋的代表大狀盧敏儀14日庭上確認,彭卓棋已簽署撤銷定罪與刑罰上訴許可申請,法官批准彭撤銷上訴。
關於泛民主派初選案的更多法庭資訊,請見Whatsnew接下來的報導。
台立法院通過國民黨團「普發現金」提議,行政院擬不編預算
中央社報導,台灣立法院7月11日三讀通過國民黨團版本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匡列特別預算上限為新台幣5450億元。其中,條例規定供「普發現金」的經費為2350億元,並明定每人普發現金1萬元、今年10月31日前完成。至於撥補台電的1000億元,未獲立法院通過。
聯合新聞網14日報道指,行政院不排除循「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修正案的模式,不要求覆議新法,待總統公布後直接聲請釋憲,或不編列特別預算。報道稱,目前,台行政院仍主張,普發現金債留子孫實屬不當。
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早在12日受訪時稱,國民黨團提特別條例要求政府編預算,做法侵犯行政權,違法違憲,要提出釋憲。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3日則強調,民進黨不應忘記權力分立和權力制衡。他強調立法院制定的法律,全國人民包括民進黨都必須遵守。
中國一大學生與外國人發生性關係,校方公示擬開除引爭議
中國大連工業大學學生工作部日前發出公告,指名一位同學「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有損國格、校譽」,擬作出開除學籍處分,要求李某某在9月7日前進行申辯。
據傳媒報道,本次事件源於一名烏克蘭退役電競選手 Zeus 於2024年12月在粉絲群公開親密照片和影片,炫耀自己與一名中國女生發生性關係。網絡流傳,女事主為大連工業大學的一名在校生。
消息在中國互聯網上引發爭議。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對《瀟湘晨報》總結,爭議包括學校是否有權利評價學生的私生活,尤其是相關行為不違法,僅涉及道德層面時;因私德問題開除學籍的處罰是否過於嚴厲;及外籍電競選手涉嫌侵犯他人私隱和傳播淫穢內容,而未受法律或紀律處罰,中國女學生卻要面臨被開除學籍的嚴重後果是否公平。
鳳凰網評論部的微信公眾號「風聲Opinion」也發表署名張豐的評論文章,批評大連工業大學稱女生與外國人發生性關係是「有損國格、校譽」,指這種說法不但認為女生是「不名譽」的,也認為她損害了學校甚至「國家」的臉面,是一種道德侮辱,最終只會激起網絡上的「受害者有罪論」,以及針對女生的網暴。
中國境內不少媒體報導事件時,不少均引用校方公告,揭露了涉事學生的全名。澎湃新聞發表評論指出,學校應該有更謹慎和妥帖的做法,避免為該學生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並指「留姓匿名」的媒體處理更為謹慎。
此外,也有律師根據校方引用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質疑校方開除涉事學生,屬適用法律錯誤,且侵犯了學生的性自主權。
關於大連女學生被開除的更多資訊,請見Whatsnew接下來的報導。
現在網上很多言論是在攻擊女方出軌(指其已有男友),介入他人家庭(指男方已婚),端不做甄別和註明就引用,真的合時?
我說的這一句不太準確,我的意思是端的簡報里沒有指出「網上有不少關於雙方待證實的爆料與傳言」這一點。而不是說端在簡報里直接引用這這兩點而沒有作出甄別和註明。
當然端可以說網絡輿論突發,且女方沒有出來澄清,而日報欄目是每日製作,引用其他媒體報導難免有誤。但是既然是如此,而且後續也會做whatsnew,再把不太專業的報導放進簡報就不合適了吧?
另外 端雖然引用了比較傾向於女性的新聞報道,但是裏面的部分事實描述是有爭議且引用的報導里是採用了對女方不利的版本:引用的瀟湘晨報的報導指出涉事的男方是已婚的,但是事後男方有在社交媒體澄清自己是單身無子女。事實為何還需要進一步查證,但是端直接引用不作註明也是在陷女生不義吧?現在網上很多言論是在攻擊女方出軌(指其已有男友),介入他人家庭(指男方已婚),端不做甄別和註明就引用,真的合時?
首先,有偷拍還是全部是偷拍?Zeus在粉絲群分享的影片有的是女方在睡覺時被拍,有相當大機會是女方在不知情下被偷拍,但也有部分是女方在影片中與男方在一張床上在鏡頭前喂零食,向鏡頭打招呼的情節。這些打招呼的影片代表女性是否得知自己的行為被公眾知曉,還是以為是在向男方親朋好友打招呼?而且在打招呼的影片中並沒有淫穢色情內容,但現在端的簡報就寫得令人覺得是女方和男方的性愛片段被放上網一樣,對涉事的男女雙方都不公平吧。
最後一段的新聞處理很不專業。既然標題是「爭議」那就代表有人支持學校的決定,那就應該引用支持校方決定的觀點(不管端編輯部是否認同)。否則就應該用「惹來批評」做標題。事實上網絡輿論也有不少觀點是支持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