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天水幼兒園出現鉛中毒事件,校園餐和醫療檢測問題引關注|Whatsnew

近年來,中國校園餐屢次出現質量隱患和貪腐問題。
2020年5月11日,中國湖南的一所幼兒園的孩子們吃校園餐。攝: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大陸 社會 公共政策 教育

端傳媒獲2025年SOPA卓越新聞獎十項大獎,請支持我們完成下一篇報導,用訂閱守護新聞價值:暢讀會員首年9折,立即解鎖全站深度內容;尊享會員首年6折,同時獲得《華爾街日報》及《當今大馬》會籍。

7月初,中國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褐石培心幼兒園傳出幼兒鉛中毒事件。7月8日,根據天水市聯合調查組發布的官方通報,培心幼兒園的251名幼兒經過檢測後,發現血鉛異常人數多達233人,結果正常的僅有18人。多名教師進行血檢後,也出現嚴重鉛超標。

7月3日,天水市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和醫療專家對家長召開的通報會,會上稱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聯合第三方公司對涉事幼兒園的食品、自來水和純淨水等進行了抽檢,其中檢測結果異常的樣本分別為三色棗發糕、玉米腸卷,初步判斷為添加劑超標。

7月8日,針對該事件成立的天水市聯合調查組發布調查通報指,培心幼兒園園長、法定代表人朱某琳,與投資人李某芳為進一步擴大生源和增加收益,批准後廚人員網購不可食用的彩繪顏料,並在幼兒園部分面點製作過程中非法使用。

麥積區公安分局以涉嫌生產有毒、有害食品罪,將包括上述人員在內的八位食堂從業者刑事拘留,另有兩名涉案者被採取取保候審強制措施。

事發後,麥積區褐石培心幼兒園臨時關停。該園長名下另有三家幼兒園,三家幼兒園的學童在檢測後結果均正常。

有網友對官方「用顏料製作面點」的說法提出質疑。此前有家長對媒體表示,有不在學校就餐的學童檢測結果為191ug/L,雖數值較情況嚴重的學童更低,但仍超出正常值。也有網友質疑,顏料與食用色素的市場價格相差並不大,且食用色素用量少,校方或難以從中牟取較大收益,部分網友懷疑還有其他污染源。對此官方未有進一步解釋。

有專家懷疑為慢性鉛中毒

據上游新聞報道,早在今年開學後,已有孩子經常出現腹痛、腹瀉、噁心、腿疼和牙齒變黑等症狀,一些家長帶孩子做了身體檢查後,發現血鉛異常。而後,越來越多家長帶着孩子進行血液檢查,由於部分孩子在同一間幼兒園上學,家長逐漸懷疑血鉛異常與幼兒園有關。7月1日,有群衆向天水麥積區市場監管局和公安分局投訴,有關部門才開始調查涉事幼兒園。

頗受關注的是,此次事件中,有許多家長跨省就醫,將孩子從天水帶去西安的醫院就診。根據澎湃新聞報道,7月1日,有20位孩童檢查出血鉛異常,幼兒園通知家長做集體檢查,家長才得知孩子出現異常。然而,由於幼兒園進行的是集體檢測,結果以口頭通知、沒有單獨檢驗報告,家長不放心便帶孩子前往西安檢查。

許多家長隨即發現,在西安的檢測結果與天水提供的結果大相徑庭,引發對天水檢測結果造假的質疑。根據澎湃新聞報道,有人在天水檢測後的結果為33.78ug/L,屬正常範圍,但西安醫院的報告單結果為441ug/L;另有未接受檢查的兒童家庭被天水方通知檢查結果正常。對此,有醫生認為,雖然不同醫院檢測或有誤差,但幾天內的檢驗結果差異不會很大,出現時而正常、時而超標的可能性很小。

目前官方通報中,並未對兩地調查結果的差異作出說明。

2025年7月,中國甘肅省天水市褐石培心幼兒園傳出幼兒鉛中毒事件。網上圖片

據中國衛生部標準,血鉛水平為判斷鉛中毒的主要依據,兒童的正常血鉛水平為100μg/L以下,等於或高於200μg/L即為中毒。兒童鉛中毒可伴有非特異的臨床症狀,如腹隱痛、便秘、貧血、多動和易衝動等。

7月6日,極目新聞的記者在西安市中心醫院採集到74份血檢報告,其中70名達鉛中毒標準,6名達重度鉛中毒,最高值為528μg/L。而4名檢查結果正常的孩童,並不就讀涉事幼兒園。在拿到醫院檢測結果後,有家長出現情緒崩潰,有人因身體不適被急救擔架帶離現場。

鉛中毒的症狀較難察覺,但很可能對兒童留下不可逆的嚴重影響。世界衛生組織的文章指出,鉛對幼童的危害尤為嚴重,幼童吸收的鉛攝入量可能是成人的4-5倍。當鉛進入身體,會分布在大腦、肝臟、腎臟和骨骼等器官,並儲存於骨骼和牙齒。鉛會永久性影響兒童大腦發育,高濃度的鉛中毒會使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嚴重受損。該文強調,根據目前已知的情況,沒有不會帶來有害影響的鉛暴露水平。

兒童鉛中毒防治專家顏崇淮對《三聯生活週刊》表示,有兒童出現牙齒變黑的話,推測為慢性鉛中毒的症狀,這意味着當兒童血鉛濃度是400μg/L,實際攝入的鉛可能是400μg的幾十倍,攝入的鉛全部存儲在骨頭中。有一位家長對《中國新聞週刊》提及,入學越長的幼兒血鉛濃度越高,懷疑幼兒並非最近幾個月才接觸鉛。

校園餐的食安問題引起關注,招標、監管存隱患

官方通報指校方為牟利在面點中非法使用彩繪顏料,暴露出長久以來的校園餐安全和監管問題。

培心幼兒園為天水市的私立幼兒園,有家長透露一年學費1萬多元,保育費3500元、一個月伙食費360元,在當地算是比較昂貴的價錢。一位多次受邀參觀該幼兒園食堂的家長指出,幼兒園每年會組織家長參觀食堂,食堂有預先準備,食材放在冰箱和菜架上,家長看不出異常。

目前中國校園餐的供應模式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學校委託專門的餐飲公司經營,二是學校自辦食堂,原料統一招標,三是餐食集中配送。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輝曾表示,校園餐出現問題的原因不在供餐形式,而在於供餐環節不透明、缺少監督,學校負責人和外部供應商出現利益往來。

「在對營養餐供給、選擇的機構進行監督時,應當引入包括食品安全部門、行政部門、家長和社會力量的監督,媒體也要發揮監督政府部門的作用。」儲朝暉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亦指,「學生餐一直出問題是由於訂餐過程只有行政力量主導,沒有其他社會力量監督,以及招標不透明導致的。」

近年來,中國校園餐屢次出現質量隱患和貪腐問題。如2018年至2019年期間,四川廣安市一企業經營全市公立學校共20萬名學生的營養餐業務,公司部分股東在食材上以次充好,如在學生營養餐中用陳米代替新米、蔬菜替代肉品或向供應商索要回扣等方式,在學生餐項目上獲利180餘萬元。

多次參與中小學食堂招標流程的業內人士蔣方源曾對《中國新聞週刊》解釋,企業通過賄賂、給予回扣等方式中標後,項目支出也隨之增加,為了保證利潤,企業就需要在後續執行中「找補」回來,例如降低材料質量、減少成本或虛報開支。

2024年以來,中央在全國範圍開展「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截至2024年12月,國家監委指導各級監察機關查處貪佔學生餐費、插手招標採購、收受回扣等問題3.8萬件,處分2.3萬人。

「陪餐制」也被視為一種監督方法,2019年教育部等部門發布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中,曾要求學校和幼兒園建立「陪餐制」,即學校相關負責人和學生共同用餐。不過,在本次天水事件中,幼兒園老師也一同和學生用餐,多名教師血檢後顯示鉛超標。儲朝暉受訪時曾指出,「陪餐制」在多地流於形式化,因為無法判定「陪餐人」與「配餐人」之間是否具有利益相關性,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鉛中毒的損害是緩慢累積的,司法判定或成難題

今次幼兒園鉛中毒事件引發人們對近20年前甘肅一起鉛中毒事件的回憶。據中國新聞網報道,2006年甘肅徽縣一家鉛錠冶煉廠排放大量有毒氣體和廢水,有孩子被檢測出鉛超標,地方政府不重視,近千位村民赴西安做檢查,多數人顯示鉛超標。

該案與本次事件的另一相似點在於,當年有村民對中國新聞網表示,當地曾派來專家上門為村民檢查,結果與西安的醫院相反,顯示多數人指標正常,引發村民質疑。隨着媒體報道增多和國家環保總局的介入,涉事冶煉廠被責令停產,當地政府人員被處罰。

負責代理該案受害村民的劉湘律師曾表示,由於重金屬污染對人體的損害是緩慢累積的,這種損害如何判定是司法難題,徽縣案雖立案成功,但最終對村民的補償相當微薄,補償標準以每100微克/升為一檔,共計3檔。村民得到補償最多幾千元,少則幾百。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