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圍爐:中港台樂評人聊聊搖滾在中國
「啊,你們搞搖滾的怎麼還有車開?」
10首香港英文歌:那些廣東流行樂沒有的「香港質感」
這裡是廣東歌中少見的表達方式:不單純為了過場的結他Solo、不為了再進副歌的「升key」、實驗味的聲音效果
你還會如常地期待音樂嗎?2023年初令你耳目一新的音樂推薦
身份、語言、情緒的困境,如何通過音樂表達?這些音樂人會怎樣書寫自己的尷尬與痛苦?
樂團裝咖人:孤魂野鬼還是二二八記憶,什麼是我們時代的「台」味?
這些年輕人的「台」不再是「藍白拖、吃檳榔」,他們用台語叫自己「鄉下人」,他們從音樂、故事、文學中唱自己的「台」味⋯⋯
Yuki Lovey 勞嘉怡專訪:現在我這種任性是 OK 的
接受過去的自己,抓緊僅有的自主,Yuki Lovey 重新出發。
被封殺的台灣樂團,和他們背後的中國「聽團仔」
諸多台灣樂團風靡中國,累積了一批特殊的中國「聽團仔」。樂團們先後遭到封殺時,「聽團仔」選擇翻牆還是脫粉?
一家老字號麵家催生的四場爵士現場,落閘之後,音樂家們唱唱反調
四家不同的香港本地小店成為爵士音樂連結社區的空間,那些不該抹殺的小智慧。
香港「雞蛋蒸肉餅」來台變「絕命青年」:獨立樂團在這時代的內心翻滾
「天始終會亮,人總會抑鬱,我只是想為那些抑鬱的人帶來力量。這一年來很多人離鄉背井,我們想要大家知道,大家並不孤單。」
宋冬野不理解的,我全都理解了:當中國獨立音樂人面對恥辱、憎恨與改造
而憤怒的公衆對於這樣赤裸的規則侵犯沒有任何異議,因爲他們「罪有應得」。
端問答:my little airport 的內地歌迷,對香港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理解?
「後來遠遠地看着香港發生的這些,我總會想起這句歌詞。我只有暗暗祝福我想像中香港青年,希望他們的勇氣和行動不是白費。」
身體站起來,要帶腦袋出去:「飛狗」老崔與他的邀請
在個體生活被胡蘿蔔和大棒打成碎片的時代,還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歌唱?既然我們並不真的在一起,真正共享時代的整體經驗⋯⋯
my little airport告訴我們的:如何在香港的新時代保存自己?
MLA的矛盾,也像是香港的矛盾,我們得與它共存,而這如此「香港」的獨特聲音能怎樣延續下去?
明哥、阿詩、MLA:香港違禁歌手,和他們的中國粉絲
「以後應該也很難了。時代不會那麼快就好轉的。沒有看到一點點希望。」
電子音樂人 hirsk 專訪:引誘耳朵辨認出熟悉的香港,一座被消失的城市
他問,為什麼欣賞不同的音樂之間會有鴻溝?可不可以既喜歡謝安琪,也喜歡在柏林聽到的白噪音演出?
岑寧兒專訪:不想做明星,我只是想唱歌
「站在台上,幾多人知道我們燃燒了什麼?我們是否記得我們為什麼站在這裡?」
萬能青年旅店唱了什麼?直到你看不見看不見方向的人們
這一次,我們甚至沒有浪漫可以裝飾⋯⋯
在大疫之年的中國鋌而走險!——五條人樂隊帶來的意外希望
「知道五條人之後,我想開啟一種新的人生。」
左小祖咒:翻唱心裏的台灣,以及,藝術是怎麼瞎折騰出來的
「偉大的事,別人就不太搞得懂,我也不想讓他們聽一下子就能聽懂的⋯⋯不要輕易否定一件事情,這是我最重要的思想。」
不想聽Spotify還能聽什麼?五個當下最受歡迎的獨立音樂串流平台
互聯網巨頭時代,在哪裏才可以聽到世界上真正新鮮的音樂創意和獨一無二作品?我們為音樂付出的每一分錢,如何可以避開巨頭惠及真正需要資助的創作者?
台港連結:在帝國末日裏恣意遊走,我聽香港的獨立樂團
聽香港獨立音樂,總能在大國的強勢政經影響下生長出屬於島嶼城市的遍地經歷,那與台灣的島嶼情感完全不同,既難免受到壓抑,卻也因而勁草疾風。
台港連結:A面與B面,我們聽到的那些台灣獨立音樂
在香港樂評人的眼裏,台灣獨立流行音樂為何如此吸引?歌聲之中的哪些細節跨越了地域界限?
中國搖滾三十 V.S. 台灣民歌四十:什麼樣的歌才是自己的歌?
大陸搖滾和台灣民歌有着不同的發展脈絡,但它們背後有一種共同的音樂精神。
音樂串流殺死所有唱片行?深水埗白噪音,你願陪它一起流徙嗎?
不過,資本亦不可能將所有文化及社會創意圈死,始終只有通過不斷衍生出差異和獨特性,文化消費才能保持一定的活力。
影像:香港Live House「This Town Needs」的最後一夜
疫症之下,這場告別演出也份外小心,600名入場觀眾必須量體温,亦要使用酒精揉手方可進場,人人也戴著口罩來聽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