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MeToo

「過去的我已經消失,新的自己仍在熟悉」——被性侵未遂後,她如何重拾自我?

「過去的我已經消失,新的自己仍在熟悉」——被性侵未遂後,她如何重拾自我?

「我不會對被告、和被告身邊的人感到抱歉。我可能很破碎吧,但我從來沒有一刻是感到羞恥的。」

解讀台灣新版性平三法:修法有哪些重點,還有什麼未竟之業?

解讀台灣新版性平三法:修法有哪些重點,還有什麼未竟之業?

在MeToo點燃燎原星火後,台灣迅速展開性平三法的修法,修法有哪些重點,又有哪些未竟之業?

為什麼難以說出口?十多年後,她要為16歲的自己走上性平申訴

為什麼難以說出口?十多年後,她要為16歲的自己走上性平申訴

她們受困於老師對她們的好與教導,直到最後才能清楚區分,加害者可以是一名好老師,但同時不應該侵犯學生。

接受完整性平教育的一代:台灣大學生怎樣應對性騷擾?

接受完整性平教育的一代:台灣大學生怎樣應對性騷擾?

「讓心中化膿腐爛的傷口重見天日,相信終有一天,它會留疤,它會痊癒。」

性平之夏:台灣反性騷擾30年後,為何學生又站了出來?

性平之夏:台灣反性騷擾30年後,為何學生又站了出來?

這應該是台灣性平法實施19年來,各個大學最忙碌也最具挑戰的一個暑假。

彭仁郁:台版MeToo浪起後,我們如何跟上浪,可以一起走多遠?

彭仁郁:台版MeToo浪起後,我們如何跟上浪,可以一起走多遠?

性暴力不會因為這波MeToo運動而終結,但這是社會集體共同覺醒、深入了解性暴力複雜性的機會。

台灣職場性騷擾:說出「我們不要這樣算了好不好」之前,你需要的底氣

台灣職場性騷擾:說出「我們不要這樣算了好不好」之前,你需要的底氣

如何在這波浪潮中,正視當事人的經驗,重新盤點制度的缺點與完善度,是這波浪潮中應該推進的重要工作。

陳宗元:在台灣,性騷擾及性侵害的困境是什麼,司法如何避免二次傷害?

陳宗元:在台灣,性騷擾及性侵害的困境是什麼,司法如何避免二次傷害?

在現實中,各單位在處理相關事件時,多為遮家醜而以各種方式勉強、勸服被害人息事寧人,導致被害人反而被體制所傷害。

【書摘】在台灣,女性經驗如何進入法律法規,並在實踐中發展?

【書摘】在台灣,女性經驗如何進入法律法規,並在實踐中發展?

社會上對於女性性別角色之定位與刻板印象,一再體現於實務運作及政策制定之中 。

MeToo巨浪中,范雲贏得性騷官司:「性平是台灣未完成的進步運動」

MeToo巨浪中,范雲贏得性騷官司:「性平是台灣未完成的進步運動」

「如果連我這種懂性騷擾法律定義的人去告,都告不贏,那這制度不是有問題嗎?」

台灣的MeToo時刻:說出自己的故事後,他們經歷了什麼?

台灣的MeToo時刻:說出自己的故事後,他們經歷了什麼?

在說出口後,他們經歷了什麼?真的因此感到放鬆了嗎?

陳美華:台灣MeToo為什麼遲到?異性戀常規下的女性日常

陳美華:台灣MeToo為什麼遲到?異性戀常規下的女性日常

「吃豆腐」的主詞是男人、動詞也是男人,豆腐/女人做為客體、受詞,還能談論主體性嗎?

MeToo六年:在歐美,這場運動面臨反彈與質疑

MeToo六年:在歐美,這場運動面臨反彈與質疑

其中一種反彈,就是挪用MeToo運動中的語言,將男性定義為弱勢群體,甚至是受害者。

林愚波:面對性侵指控, 公衆應該 「疑罪從無」嗎?輿論能保持中立嗎?

林愚波:面對性侵指控, 公衆應該 「疑罪從無」嗎?輿論能保持中立嗎?

我提倡,面對性侵事件,相比起「疑罪從無」, 我們應「預設發聲者可信」。

V太太:被取消、社死?台灣MeToo運動中,不平等分配的同理心

V太太:被取消、社死?台灣MeToo運動中,不平等分配的同理心

對於「誣告」和「潑髒水」的擔憂,來自於一種不合理、不平等分配的同理心。

周芷萱:台灣MeToo的第一波道歉與反挫,MeToo支持者的回應與思考

周芷萱:台灣MeToo的第一波道歉與反挫,MeToo支持者的回應與思考

這個社會中的所有人勢必要一起開始反省:過去每一種理所當然是不是有更好、更平等的可能。

喬瑟芬:台灣遲來的MeToo浪潮,民進黨性騷事件何以成漩渦中心?

喬瑟芬:台灣遲來的MeToo浪潮,民進黨性騷事件何以成漩渦中心?

為什麼長久以來,大家都「聽說」過某些事,卻無法讓這些人付出代價?

台灣MeToo運動星火燎原,延燒政壇、藝文、影視娛樂各領域【6月名單】

台灣MeToo運動星火燎原,延燒政壇、藝文、影視娛樂各領域【6月名單】

台灣的MeToo運動仍在進行中,端傳媒也將持續跟進。

台灣政壇MeToo風暴:造浪者捲起的性騷浪潮,將把民進黨帶往何方?

台灣政壇MeToo風暴:造浪者捲起的性騷浪潮,將把民進黨帶往何方?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很多事情不能就這樣算了,如果這樣的話,人就會慢慢地死掉,會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