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台灣MeToo

性平之夏:台灣反性騷擾30年後,為何學生又站了出來?

這應該是台灣性平法實施19年來,各個大學最忙碌也最具挑戰的一個暑假。

插畫:Rosa Lee

插畫:Rosa Lee

端傳媒記者 黃奕瀠 王怡蓁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3-07-17

#metoo#台灣metoo#性別平等#性騷擾

【編者按】台灣性別研究學者專家咸認為,相較於職場,校園性平法制較為完整與細緻,教育相關單位也積極執行性平教育與督導,然而,從五月台大經濟系學會候選人歧視性政見引發校園性平討論,到至今持續被揭露的校園性騷擾、性侵害案件,都不免讓人發問:哪裡出了問題?

回顧過去,性別三法與校園性平機制,都是以受害人的斑斑血淚與痛苦經驗為鏡而建置的。其中,被害者現身的勇氣以及帶著民主進步思想的學生行動,更是性平法制的重要推手。

在反性騷擾運動30年後,被害者與學生又再次站出來,改善性別平等環境,甚至促進性別三法的修訂。

學生是校園的主體。修法在即,讓我們再重新回顧校園性平運動的發展,以及性平機制發展的歷史,檢視台灣性平之路走到哪裡,而我們又期待什麼樣的未來?

六四前夕,忙著期末的清華大學人文社科院學士班的學生們,在看到中國民運人士王丹性騷擾李元鈞的訊息後,各自在社群網站表露不安、驚訝與其他複雜的情緒——事件主角王丹既是天安門學運領袖,也曾於2010至2017年在這個學院裡教書,下學期更將重返清大開課。

即將接任下學期系學會會長的吳杰倫,一開始感到不可思議──以人社院重視性平的特性,不可能有這類事情發生。然而,當他看到王丹對性騷擾指控的回應,竟是否認、不解釋,還強調自己很忙,吳杰倫的情緒轉為憤怒:「這有失師長的風度。」

隔日,即6月3日,為了證明王丹確有性騷擾的習慣,人社院學士班畢業生徐豪謙以自己曾遭王丹上下其手的經歷聲援李元鈞,更讓學生們議論紛紛。

王丹則發出第二次回應,「由於對方的指控,與我的認知和記憶有巨大的落差。再加上,與我互動過的學生,工作夥伴眾多,有些也許久未聯絡,我的確難以就他們單方面的文字描述,有進一步的回應。」

人社院學士班畢業生徐豪謙以自己曾遭王丹上下其手的經歷聲援李元鈞,並於6月5日舉行臉書直播說明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人社院學士班畢業生徐豪謙以自己曾遭王丹上下其手的經歷聲援李元鈞,並於6月5日舉行臉書直播說明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此舉激怒了即將離任的現任系學會會長林芝婷,她原本還很期待王丹回清大開課;作為學生代表,她不能只有情緒,也得思考該如何做,才能確保同學們的安全?她即刻在群組向大家保證:系學會會發布聲明。

就在徐豪謙貼文這日,林芝婷與吳杰倫前後兩任系學會會長交換了意見,而後分頭調查王丹在清大教書的時間與過程,再分別和性別平等委員會、以及下學期聘任王丹教書的社會所所長溝通,確認性平法規與校方的處理方式,好做準備。

當晚9點,他們開始擬寫聲明,聲明重點:代表學生譴責性騷擾、不允許校方忽視學生權益、督促校方採取積極作為、支持受害者。

「系學會本來就是代表系上學生和校方互動的自治組織,我們必須彰顯學生的立場跟態度。」吳杰倫認為,系學會理應在此案扮演重要角色,他說,如果校方不重視和積極處理性騷擾案,那麼「性別平等」就是空談,而性平機制的存在,也是荒謬。

幾個學生徹夜在群組撰寫、編修,只為了趕在6月4日中午發出。這個聲明也是此次MeToo運動中,學生自治組織對校園性騷擾發出的第一槍。

「為什麼要趕在6月4日?」林芝婷語氣譏諷:就是為了讓大家都注意到這件事,「畢竟,王丹說他很忙。」

從旁協助學生行動的清大性平會副主委林文蘭表示,「我始終相信,學生是校園裡進步且重要的力量。」而人社系學會的聲明正是學生積極維護自己權益的證明,「他們既呼籲校方相關單位進行妥善處理,表示持續監督的立場,也向那些疑似有受害經驗,但不敢或不願站出來的人動之以情,讓他們相信有支持的網絡存在。」

就在人社學生一邊忙著期末,一邊趕發聲明的同時,性平會與社會所,也為此案忙碌著──根據教育部的函釋,若校園性平通報事件有多名疑似被害人、教職員工對學生的性平事件,學校性平會得以檢舉案形式啟動調查程序。此外,依據《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經由媒體報導之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應視同檢舉,學校應主動將事件交由所設之性平會調查處理。

清大社會學研究所也於6月4日(星期日)召開課程委員會與臨時所務會議,討論停課程序和處理措施,會後,旋即在官方網站發出決議聲明:「盡一切的可能,以所有的方式來保護同學。」6月5日,完成停課的行政程序,並召開教評會中止王丹兼任客座助理教授的聘任流程。6月7日,清大性平會也向外公告:「將依性平法展開全面擴大調查。」

林文蘭表示,過程中,校方、所方和系學會彼此都有信任基礎,也知道需要眾人的力量,才能讓受害者站出來,「基本上,大家的立場都是一致的,就是保護學生的受教權。」

今年5月31日由民進黨前黨工率先揭露的性騷擾經驗而帶動的MeToo潮中,王丹案是第一起校園師對生性騷擾的案例,緊接著是大專院校性騷擾案件的連環爆,對此,教育部還於6月5日發出「性平問題零容忍」的嚴正聲明。

學者專家咸認為,自性平三法實施後,教育部便特別注重校園性平教育與性平處理機制,因此,相較於職場,校園性平問題較能夠被妥善處理。清大對王丹案的迅速反應,以及其他國立大學在性騷擾案爆發第一時間的應對,都顯示校園性平機制的細密完善。而這個機制的建立乃至於其對應的法規的背後,都是過去受害者的斑斑血淚與校方處理的慘痛教訓。

這些經驗教訓,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的機制與應對,還有哪些不足嗎?

2019年5月19日,台北,王丹參加華人民主書院與支聯會舉行「六四事件30周年中國民主運動的價值更新與路徑探索研討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2019年5月19日,台北,王丹參加華人民主書院與支聯會舉行「六四事件30周年中國民主運動的價值更新與路徑探索研討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30年就前開始的反性騷擾討論

距離王丹案送清大性平會的整整30年前,這所大學的學生們就針對校園性侵未遂、肢體性騷擾事件發出議論。

在台灣學生運動史上,清大學生對性騷擾與性別平等的行動與討論,算是領先其他大專院校。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