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台灣MeToo

台灣MeToo一年後:願為浮木,為彼此打造方舟

我們並非束手無策,我們有成為浮木、建造船舶的能力。

(左)藝人暨圖文作家阿源(郭源元) 及 (右) 藝人大牙(周宜霈)。攝:陳焯煇、林振東/端傳媒

(左)藝人暨圖文作家阿源(郭源元) 及 (右) 藝人大牙(周宜霈)。攝:陳焯煇、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劉芷妤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4-06-29

#MeToo##Metoo#台灣metoo

「我想特別提出一件事。」

被粉絲們暱稱為阿源的藝人暨圖文作家郭源元,在我問起她去年(2023)6月引起軒然大波的那篇 MeToo 社群貼文時,她的第一句話是這樣的。「我希望你在寫報導的時候,不要寫出大牙的名字,如果需要提到,請你寫『同業』這樣就好。」

還來不及反應過來,阿源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很快地接續說明:「我不希望她的名字出現,因為我不知道一直提起這些事對她來說會不會是二次傷害,我很樂意談這個議題,也覺得有需要談,可是通常提到我的這件事,就一定會提到大牙,我不希望她再有受傷或難過的可能。」

阿源緩緩說出這些話時,我們頭上的燈管似乎微微地閃爍了一下。

「去年的事件之前,我並不認識她;在那件事過後,我雖然和大牙有一些連繫,但並不頻繁,我從媒體上得知她在這個事件過後陷入了重度憂鬱,所以真的很不希望因為我提到她而讓她再次受傷⋯⋯」阿源試圖解釋她劈頭便這麼說的原因。

她誠摯的眼神與堅定的語氣,讓我立即感受到:她是反覆思考過後,才在再度對這個議題發聲以及保護另一個女性之間,找出了這個可以平衡兩者的解法。

我們隨即說明接下來也有訪談大牙(周宜霈)的計畫,請阿源放心;同時,阿源此刻的話,也讓人無法不回想起,差不多就在一年前,阿源在社群媒體上寫下的長文中,最後那段話:「現在說出來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我不想讓大牙一個人。」

不管是2023年或2024年,無論是她的所思所想甚至所為,就是這麼簡單。

藝人暨圖文作家阿源。攝:陳焯煇/端傳媒
藝人暨圖文作家阿源。攝:陳焯煇/端傳媒

「不讓你孤軍奮戰」

阿源所考慮的事情確實有其必要,因為在2023年6月席捲台灣的 MeToo 發聲潮之中,她的發言與稍早之前另一位藝人大牙密切相關,難以被獨立看待。

2023年5月底,一位女性政治工作者在社群平台發文,自稱因當時《人選之人:造浪者》劇集中的名台詞「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而受到鼓舞,決定揭發政治工作中的性暴力內幕,以此為起始,社群平台上引爆了一連串的發聲,高峰期落在前一個多月,餘波則至今未歇,遍及政治圈、教育圈、文藝圈、演藝圈⋯⋯各領域的諸多揭露與聲援,令許多台灣民眾徹底體認到性暴力在台灣有多麼常見,又因為其特殊性而多麼容易讓受害經驗成為黑數與暗瘡——而其中最受矚目的揭露之一,就是大牙說出11年前,在出差香港時曾被當時的老闆陳建州(藝名黑人,現為台灣職籃 P. LEAGUE+ 副會長)闖入飯店房間、意圖不軌的事件。

由於事件中的兩造都是知名藝人,這則發文引來了極大的關注,受到指控的行為人陳建州隨即對出面揭露此事的大牙提告民事訴訟,求償新台幣一千萬元,而在提告消息公開的當天晚上,阿源的一篇長文,平靜敘述自己在數年前同樣兩度從陳建州的性暴力對待之下倖存,以這篇發文靜靜地站到了剛被求償千萬的大牙身邊。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