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雨欣

符雨欣

編輯

端傳媒評論組編輯

袁源x林垚 戰爭與責任對談(下):作為戰爭的旁觀者,我們能做些什麼?

俄烏戰爭

袁源x林垚 戰爭與責任對談(下):作為戰爭的旁觀者,我們能做些什麼?

當我們身處戰爭的範圍之外,「圍觀」這場戰爭時,又是否有自己可以盡到的責任?

中港台青年大對談:我們討論六四,因為它是關照當下政治的過去

評論

中港台青年大對談:我們討論六四,因為它是關照當下政治的過去

「我們不能回歸正常,因為正常正是問題所在。」

私人記憶:34年,一個人的六四,紀念是什麼形狀

大陸

私人記憶:34年,一個人的六四,紀念是什麼形狀

「至今我仍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但我依然在紀念。」

專訪李立峯:公開的六四紀念消失了,記憶會斷裂嗎?

評論

專訪李立峯:公開的六四紀念消失了,記憶會斷裂嗎?

任何社會都有保留一種記憶的能力,就算多細小也好。

中國文化圈#Metoo:3週、5位被指控、逾35位指控者,與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大陸

中國文化圈#Metoo:3週、5位被指控、逾35位指控者,與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端傳媒整理事件始末、報導,採訪到當事人及過去與現在的#Metoo行動者。

日本學者活動家阿古智子:在中國與香港的人權迷霧裏,她想做撕開口子的人

國際

日本學者活動家阿古智子:在中國與香港的人權迷霧裏,她想做撕開口子的人

「人跟人之間可能還是平視比較好,什麼是正確、什麼是客觀⋯⋯人總是看不到後腦勺的。」

跨性別與順女對談:公共衛生間的恐懼和尷尬中,我們究竟在爭吵和爭取什麼?

評論

跨性別與順女對談:公共衛生間的恐懼和尷尬中,我們究竟在爭吵和爭取什麼?

公共衛生間是一個怎樣的空間?順性別女性和跨性別者在其中分別有怎樣的經歷?

塔爾(TÁR)對談:權力沒有性別?藝術可以獨立於藝術家嗎?

評論

塔爾(TÁR)對談:權力沒有性別?藝術可以獨立於藝術家嗎?

虛構真空權力場,還是呈現了真實的權力問題?

專訪學者陳效能:香港女性遭受暴力,很多時我們仍假設「家庭」很溫暖

評論

專訪學者陳效能:香港女性遭受暴力,很多時我們仍假設「家庭」很溫暖

每4名香港女性中,可能有1名曾在親密關係或家庭內遭遇暴力。

不要父權要多元,封控抗議中女性與酷兒的臉

國際

不要父權要多元,封控抗議中女性與酷兒的臉

「當女性抗爭者站出來的時候,首先被攻擊的是她們的性別,比如在女性手舉的白紙上,P圖『五百一晚』。」

瘋狂對談:媽的多重宇宙,還是媽的多重悖論?

評論

瘋狂對談:媽的多重宇宙,還是媽的多重悖論?

在虛無內在於真實的戲碼中,電影提出了什麼政治問題,又是否給出了有效的解方?

烏克蘭連線:被捲入戰爭的平民,「只能微笑著體面地道別」

俄烏戰爭

烏克蘭連線:被捲入戰爭的平民,「只能微笑著體面地道別」

或逃亡離開、或自衛抗爭、或發言反戰⋯⋯一夜間,他們的家園成為戰場,他們的命運如今名為「戰爭」。

否認「入侵」、信息污染、疑美,烏克蘭危機中港台輿論觀察

俄烏戰爭

否認「入侵」、信息污染、疑美,烏克蘭危機中港台輿論觀察

所有美麗與醜陋的,怨恨的與溫暖的,都一再提醒人心的多面。

中港行動者對談:香港大解散?不能讓政治否定公共的價值

評論

中港行動者對談:香港大解散?不能讓政治否定公共的價值

那個心態不是等待,而是把每個實踐都變成你可以參與其中變化的東西。

專訪職工盟:三十一載工運路,歷史留了未來的城堡

香港大離散

專訪職工盟:三十一載工運路,歷史留了未來的城堡

「你先要保留這些故事,其實最令人害怕的是這個故事而已。」

台灣疫苗何時來?怎麼來?

台灣

台灣疫苗何時來?怎麼來?

等待國產?以任何方式向國際廠商購買?或接受國台辦的捐贈?兩週以來,這無疑是所有台灣居民最關心的話題。

專訪政治學者馬嶽:20多載研究香港選舉,「我的範疇被DQ了」

改造香港選舉

專訪政治學者馬嶽:20多載研究香港選舉,「我的範疇被DQ了」

馬嶽自嘲教學也直面黑暗,「讀政治,尋求政治庇護嗎?這個年頭叫人讀政治,我也真的說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