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際女人沒有國家?深度

專訪熱田敬子:從戰爭性暴力到性產業,我用交叉視角認識東亞、國家與女性

如果人們只關注國家歷史,不關注女性個人歷史,那若戰爭再發生,性暴力也可能重演。

2007年3月6日,日本大學生在觀看慰安婦的肖像照片。攝:Ahn Young-joon/AP/達志影像

2007年3月6日,日本大學生在觀看慰安婦的肖像照片。攝:Ahn Young-joon/AP/達志影像

端傳媒記者符雨欣 發自東京

刊登於 2023-06-20

#女人沒有國家?

華語區頗有熱度的上野千鶴子,曾經是熱田敬子的指導教授,兩人一度是好友,為日本的女權論述和女性運動出力。不過二人現在沒有了聯繫。敬子說,裂痕主要體現在她們對日軍性暴力受害者的觀點差異上。

自1991年第一位日軍性暴力受害者、來自韓國的金學順向國際作證以來,「討回公道運動」已歷超過30年。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受害者,二戰時還是荳蔻年華(13、14歲),首次現身時年逾六十,如今已近百。3月21日,菲律賓一名受害人離世,在世者剩約20位;5月3日,韓國一名受害人離世,在世者僅剩9位;5月22日,台灣最後一位受害人離世;中國今年暫未有離世者,倖存者12人。跨國戰爭性暴力受害者中,不被知曉名字的人數以幾十萬計。

她們從來沒有得到日本在國家層面的道歉。

熱田敬子是畢業於東京大學本科、早稻田大學碩博的八十後社會學學者,受第三、第四波女性主義思潮影響,主張用交叉視角看待性別、階級、民族國家等問題。為研究東亞的「慰安婦」受害者,她最早在中國的山西、海南、上海等地做田野,也去過韓、台,與老人阿嬤們感情深厚。歷史以外,她也留心時下各國女權運動的進展,2022年付梓新書《ハッシュタグだけじゃ始まらない:東アジアのフェミニズム・ムーブメント》(不僅僅是標籤:東亞的女權運動),匯編了中、韓、台、港四地研究者的觀察。

如今,國際社會多從迫害人權的性奴隸角度審視「慰安婦」問題,有的放在「用以解決男性性慾」的框架下,而上野千鶴子和熱田敬子都認為,應該承認這是在戰爭中被國家用以管束軍隊的一種制度化手段。二者的觀點差異,在於敬子認為後者只用性別視角看待日軍性暴力,而這樣的視角會將所有女性、例如日本女性和其他國家女性的經驗混為一談。

上野千鶴子主張「性暴力連續體」,意思是日常生活中的性騷擾到戰爭性暴力都在一個層面上,敬子反駁這樣的視角,指即便同為女性,女性之間也存在如殖民者、高階層者、愛國者向被殖民者、低階層者、非本國者的壓迫,不僅日本中產女性不能「代言」本國的草根女性,日本女性也和其他國家的女性不一樣:「如果我們日本的女權主義者說,(日本女性)和日軍性暴力受害者的經驗在同一條線上,我們就會忽略殖民、戰爭和戰後(戰爭的三個階段)處理中,日本女性一直站在加害者的位置的問題。」

敬子說,自己的視角起初和上野千鶴子一樣,但田野研究的經驗讓她思考,只用性別視角,會看錯問題。她覺得這個議題上的交叉性特別明顯,「見過日軍性暴力受害者、看了她們的生活環境、社會背景,慢慢明白她們的受害經驗跟戰後經歷、種族歧視、階級歧視、性別歧視、後殖民情況、城市和農村的差異都有關聯。」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