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際大陸深度端對談

緬北X電信詐騙:電詐與東南亞地方「綑綁」,還是在全球遷徙流變?|端對談

在國家與邊界、中心與邊緣的對立中,她們思考小寫的人與大寫的人的生命故事。

2017年11月3日,一名逃離了緬甸的男人,在難民營使用手機。攝:K M Asad/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2017年11月3日,一名逃離了緬甸的男人,在難民營使用手機。攝:K M Asad/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端傳媒記者符雨欣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3-09-05

#電信詐騙#詐騙#緬北#端對談#柬埔寨#東南亞

繼去年「柬埔寨」與「電信詐騙」兩個詞綑綁在一起之後,今年,「緬北」又成了第二個熱詞。受害者的血淚故事、網投園區封閉管理的聞之色變、詐騙的愈來愈隱密和高明,跟金三角的賭毒軼事纏卷在一起,投射出一副黑白混雜的地區想像。對於詐騙,輿論一般沒有寬容的空間,縱然知道其中雜揉各種權力、歷史紛繁,也缺乏再細緻了解的耐心。

因此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電信詐騙,雖說現在主要的參與者和被騙者都是中國人,但若讀者仍有記憶,台灣人、福建人、馬來西亞、印度、非洲等,也曾經是這一產業的代名詞;而除了電信詐騙,短信詐騙、殺豬盤、虛擬貨幣詐騙等,也在這幾年大大「豐富」了詐騙的種類和人群。「電詐」,本身的發展和變化就讓人目不暇接。

在缺乏了解的時候,問題往往會被歸因為地方或人群特色,然而詐騙到底是一個地方土壤上生長出來的東西,還是一個在全球遷徙流變的行業?當技術越來越成熟,「地方」還是詐騙不可脫離的母體嗎?我們是否認為把問題拋給地方就可以「潔淨」自身所處的環境?但回過頭來,「地方」和詐騙的結合,難道就沒有一點因果關係嗎?

更進一步的是,我們如何看待詐騙的道德困境,或說,我們看待「潔淨」與「危險」、「文明有序」與「混亂無序」的框架是怎樣的,是否和問題的本質相吻合?如果我們想避免用一種獨善其身的方式看待詐騙對所有地區所有人的影響力,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它?

端傳媒邀請兩位年輕學者來對談這個問題。楊漪,是北京師範大學人類學博士後,曾以被稱為金三角「腹地」的大其力為田野點,在2017-2019年三次到訪大其力共16個月,關注緬甸邊境地方社會與經濟運作,博士論文為《「金三角」的恐懼:緬甸邊境社會經濟聚簇的民族誌研究》。陳豔瑜, 是國立清華大學人類所(台灣) 博士生,2020年開始在柬埔寨進行博士論文的田野調查,主要關注西港土地投資的興衰與變遷。

在國家與邊界、中心與邊緣的對立中,她們思考小寫的人與大寫的人的生命故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