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院

进入探索学院里,我们将从既有的思考惯性中解放,一同探究更多,再发问更多。

刘擎:2018西方思想年度述评(观念/文化篇:自由主义之死与智识争论复兴)

刘擎:2018西方思想年度述评(观念/文化篇:自由主义之死与智识争论复兴)

“自由主义造就了现代世界,但现代世界正在背离自由主义”。如果要复兴自由主义的活力,必须反省它失去活力的多种成因。

刘擎:2018西方思想年度述评(政治/时局篇:美国独行与欧洲徬徨)

刘擎:2018西方思想年度述评(政治/时局篇:美国独行与欧洲徬徨)

即便你研读了近百篇最有声誉的报刊评论与学术文献,获得的感知可能依然是凌乱不堪。世界局势扑朔迷离,专家学者莫衷一是,成为2018年西方思想的一个显著征兆。

马华灵:何谓“民粹主义”?一个最低限度的定义

马华灵:何谓“民粹主义”?一个最低限度的定义

民粹主义可以分为“薄民粹主义”和“厚民粹主义”。前者是所有民粹主义都共享的内核,通常会跟其他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结合,从而形成各种厚民粹主义。

专访社会学家李静君:在非洲,中国是全知全能的“殖民者”吗?

专访社会学家李静君:在非洲,中国是全知全能的“殖民者”吗?

在李静君看来,中国政府的“无所不能”虽有现实的权力基础,但也是一种迷思。

杜卿:法国总统迟到61年的道歉,和仍未终结的记忆之战

杜卿:法国总统迟到61年的道歉,和仍未终结的记忆之战

奥丹事件的昭雪,离不开知识分子与媒体人的坚持。不同媒体在捉摸不定的审查制度中,完成了公共空间内与政府对抗的大协作。

专访汉学家彭轲:中共体制依然牢固,但治理模式正在丧失平衡

专访汉学家彭轲:中共体制依然牢固,但治理模式正在丧失平衡

1989年在天安门广场上骑单车的荷兰博士生,曾亲身感受空气中的火药味,如今执掌欧洲最大的中国研究中心。当年的经历如何影响今日对中国的观感?他是官媒期待的“亲华派”吗?

南亚移民史,与现代东南亚国家的起源 ——专访《横渡孟加拉湾》作者、哈佛教授阿姆瑞斯

南亚移民史,与现代东南亚国家的起源 ——专访《横渡孟加拉湾》作者、哈佛教授阿姆瑞斯

一个东北亚中心的亚洲史必然不断在几个尚未解决的冲突上绕回圈,尽管这些冲突很重要也影响我们生活至深,但若我们开始认真思索东北亚、东南亚与南亚的各种其他连结,或许就能将我们自既有的思考惯性中解放。

【重温】专访余英时:没有一个政权能全恃暴力而传之久远

【重温】专访余英时:没有一个政权能全恃暴力而传之久远

这位名满天下的历史学家,承认在眼见的未来,现状似乎没有改变的可能;但绝不认为“党资本主义”专政已一统天下、无可撼动。

专访政治学家高敬文:中国注定走向民主,但不要低估党国体制适应能力

专访政治学家高敬文:中国注定走向民主,但不要低估党国体制适应能力

党国体制极强的适应能力,让中共成功应对了经济减速、政治僵化、腐败丛生等诸多危机。在高敬文看来,这一体制长远来看无疑会被民主体制所取代,但这一进程将漫长而坎坷。

专访潘鸣啸:经历五月风暴的汉学家,如何思考伞运、文革及习氏施政?

专访潘鸣啸:经历五月风暴的汉学家,如何思考伞运、文革及习氏施政?

1968年,年轻的法国学生们走上街头,潘鸣啸也一度怀抱着“改天换地”的理想加入其中,如今却认为这场“失败”是件好事。五十年来,他研究知青、思索文革、关注“雨伞运动”,给出的人生忠告是“不要绝望”。

“身为问题是什么感觉?”─《黑人的灵魂》作者杜博依斯的遗产

“身为问题是什么感觉?”─《黑人的灵魂》作者杜博依斯的遗产

美国第一位黑人社会学家杜博依斯在20世纪初的重要著作《黑人的灵魂》终于出版中译本。以台湾的社会学界来说,对于杜博依斯的认识并不多,他不属于任何常见的社会学学派,也不常在教科书或授课大纲中出现。

林开世:人类学有什么用?

林开世:人类学有什么用?

许多同学在面临毕业的关卡,时常迷惘跑来问我,念了四年的人类学到底能干什么?人类学有什么用?虽然我暗地里想骂他说,你现在才问,是不是有点太迟了……

小熊英二:全球化下不安的年代,旧世界秩序迈向终结

小熊英二:全球化下不安的年代,旧世界秩序迈向终结

“所有的世界秩序都是维持三个世代左右。因为发生革命、战争或各种运动建立新秩序时,第一个世代的人是能够亲身地体会和记着这些变动的发生。第二世代的人透过父母能大概能了解当时发生什么事。然而,第三个世代的人已无法了解祖父、祖母那一代人的经历。”

王柯:“天命说”中的“天命”与“革命”──中国千古流传的以民为本思想

王柯:“天命说”中的“天命”与“革命”──中国千古流传的以民为本思想

统治者之所以失去民心,就是因为失“德”,而统治者失“德”就必然会失去民心,已经失去替天行德能力的现任统治者必然遭到民众抛弃。“天命说”告诉世人,“革命”的行为虽然是由“天”实施的,但是“革命”的真正源头却是民心。

“五月风暴”之后,法国街头示威运动何去何从?

“五月风暴”之后,法国街头示威运动何去何从?

法式示威自19世纪末诞生,历经百年,终于走到了尽头。虽然示威数量众多、诉求不一,却只不过是危机表征而已。法式示威曾经独具特色,如今却越来越泯然于诸国,而它所遭受的危机,也正是民族-国家和政治代议制所遭受的同样危机。

徐贲:“强制说服”下的羊群变异──五七干校与中国知识分子

徐贲:“强制说服”下的羊群变异──五七干校与中国知识分子

五十年前旨在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五七干校”早已成为历史。但是那个窒息知识分子的意识、削弱他们的智慧,使他们“鼓不起勇气、立不起志愿”的强制说服机制并没有消失,并在新时代衍生出新形式。

专访文革研究专家宋永毅:唯有甄别史料真伪,才能认识文革性质

专访文革研究专家宋永毅:唯有甄别史料真伪,才能认识文革性质

和个人记忆错位相比,有意识地掩盖和伪造历史的政府行为要严重得多。在中国,因为政府垄断了一切构筑民族集体记忆的渠道和手段,它很容易在数十年内把谎言变成真理。

从“伟大领袖”到“现代皇帝”:晚年费正清为何重写中国历史?

从“伟大领袖”到“现代皇帝”:晚年费正清为何重写中国历史?

当今流行的“哈佛中共学”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忽略费正清最后一部、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中国新史》。在这本书中,费正清不仅对中共及其领导人做出同此前截然相反的评论,而且还反思自己过去为什么会回避中共犯下的错误。

不满组织或国家,你会叛离还是抗议?──导读赫绪曼

不满组织或国家,你会叛离还是抗议?──导读赫绪曼

如果要在20世纪选出一本最精瘦却最有份量的社会科学著作,《叛离、抗议与忠诚》堪称第一。

2017西方文化与科技回顾:#Metoo运动是否会导致道德清洗?

2017西方文化与科技回顾:#Metoo运动是否会导致道德清洗?

2017年的反性侵运动重新定义了社会对待女性的标准: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容忍的。历史上每一次女性主义运动的进展都遭遇了反弹,但“时代精神”正在发生改变,每一次回潮都可能激发新的反思和勇气,开启下一次运动的再出发。

2017西方政治与思想回顾:当“特朗普元年”遭遇“马克龙时刻”

2017西方政治与思想回顾:当“特朗普元年”遭遇“马克龙时刻”

对于西方世界而言,2017年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时刻。但在一些结构性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因素制约下,这个晦暗时刻更可能是漫漫长夜前的黄昏,而不是黎明将至的预兆。

黄国巨:在绝望充斥的香港,尼采思想有什么启示?

黄国巨:在绝望充斥的香港,尼采思想有什么启示?

所谓“绝望政治”,就是在绝望的环境下,我们应该怎样作政治实践。因为希望本身和政治行动之间存在必然关系,我们去参与政治、投票、参选,总是希望行动会带来改变,但如果我们明知没有希望,甚至绝望,又有什么可以驱使我们去行动呢?

西方社会的政治极化,及其对自由民主制的挑战

西方社会的政治极化,及其对自由民主制的挑战

如果当前的政治极化难以缓和甚至不断恶化,有可能突破现存政体能够吸收和容纳的有效范围,那么“自由民主体制的危机”就不再是危言耸听的修辞。就此而言,政治极化是西方政治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陈纯:四个视角,看中国施派的误读与反西方现代性使命

陈纯:四个视角,看中国施派的误读与反西方现代性使命

我对从学术上指出中国施派的各种误读和滥用已经不抱任何激情,因为正如我在《施派的危险性,以及知识分子的限度》一文中说到,中国施派是一群不惜扭曲一切学术理论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纵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