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态度、观点、分析,深度思考与解析,你的时代观察伙伴。

【书评】《谁在害怕性别?》当性别成为制造恐慌的鬼魂,巴特勒如何拆解

【书评】《谁在害怕性别?》当性别成为制造恐慌的鬼魂,巴特勒如何拆解

性别研究说来说去就是从权力中解放欲望,让我们自由地爱、共识地欲、欣然地活出自我。

坠落与审判:女强男弱的家庭分工,就是女强男弱的婚姻吗?

坠落与审判:女强男弱的家庭分工,就是女强男弱的婚姻吗?

对我们理解现代婚姻和性别问题有何启示?

《可怜的东西》:如何制造女性虚假意识

《可怜的东西》:如何制造女性虚假意识

而寻找答案,毫无疑问要回归到原著与电影之间。

对话反锡安主义犹太活动家: 在德国,犹太人成为“反犹”指控的最大受害者

对话反锡安主义犹太活动家: 在德国,犹太人成为“反犹”指控的最大受害者

当一切罪行都是以犹太人为名而实施,当犹太人被彻底与以色列政权绑定在一起,反锡安主义的犹太人的在场就更加重要。

解殖批判如何从法治出发:读《在夹缝中抵抗》

解殖批判如何从法治出发:读《在夹缝中抵抗》

今天还应该如何理解法庭和法治的价值和角色呢?

叶静伦:花莲大震之后,巨额捐款如何成为捐款人想要的样子?

叶静伦:花莲大震之后,巨额捐款如何成为捐款人想要的样子?

钱花不完、很难花,甚至乱花,真的只是捐款专户可信度的问题吗?

她邦:祛除国家叙事的女性共同体

她邦:祛除国家叙事的女性共同体

我始终坚信关心身边一位失业女工的生活窘境,比关心一场“夺回领土的战争”更迫在燃眉。

中共如何破解威权宣传的两难困境:新媒体时期的官媒策略与大众动员技巧分析

中共如何破解威权宣传的两难困境:新媒体时期的官媒策略与大众动员技巧分析

官媒超出预期地全面激发了群众的兴趣和认可度,“十年前,没有人读《人民日报》,今天,所有人都读《人民日报》”。

专访联合国难民署驻乌克兰代表比林:乌克兰人最深的恐惧是被世人遗忘

专访联合国难民署驻乌克兰代表比林:乌克兰人最深的恐惧是被世人遗忘

“我的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让世界上的人们也能感受到乌克兰人在感受到的痛苦。”

“中国因素”失效,“疑美论”四起,台湾大选后中美台的下一步

“中国因素”失效,“疑美论”四起,台湾大选后中美台的下一步

大选期间,台湾对中国的不信任感上升,但这并不意味著台湾人会更加亲近美国。

台湾保母虐童案:“不好找”与“没得挑”外,居家托育还有哪些问题?

台湾保母虐童案:“不好找”与“没得挑”外,居家托育还有哪些问题?

若无法有更多专业、年轻的保母投入,面对安置的需求与时间压力,更容易落入“先求有,再求好”的困境。

刘文、丘琦欣:离散华裔左翼与中国民族主义情结

刘文、丘琦欣:离散华裔左翼与中国民族主义情结

文章提出“左独”立场,思索其困境与可能的出路。

“缅A”的3000点保卫战:中国股市的政治经济学与制度困境分析

“缅A”的3000点保卫战:中国股市的政治经济学与制度困境分析

中国股市,谁的意志?看似是经济问题,其实是政治问题。

一念之变,十年之途:太阳花精神的离散与重访

一念之变,十年之途:太阳花精神的离散与重访

如今在距离太阳花既不远也不近的十周年,记忆这场运动最好的方式,也许已不再仅是谈论它的历史定位与成就。

疫情后中国制造业的罢工潮:经济下行时,中国工人的行动与困境

疫情后中国制造业的罢工潮:经济下行时,中国工人的行动与困境

2023年的罢工潮相比2016年,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无论是资方策略、工人行动、还是政府态度都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金厦快艇事件,北京的“切糕困境”和对台政策的转向可能

金厦快艇事件,北京的“切糕困境”和对台政策的转向可能

如若在未来习时代的中国不能或无法突破“切糕困境”那么,“统一”的目标大概率会变的愈发幻灭。

专访乌克兰经济部副部长索博列夫:乌克兰的战时经济是如何运转的?

专访乌克兰经济部副部长索博列夫:乌克兰的战时经济是如何运转的?

战争开始的第一年,乌克兰的经济出现了全方位的断崖式下降,GDP暴跌29%。但战争进入第二年之后,经济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白人Tradwife回潮:主动选择做家庭主妇,像1959年那样顺从

白人Tradwife回潮:主动选择做家庭主妇,像1959年那样顺从

她们的回应是:女权主义者无权指责我们的自由选择。

“手淫有害,国家有难”:百度戒色吧与男性气质的塑造

“手淫有害,国家有难”:百度戒色吧与男性气质的塑造

当代中国的男性气质不是固定的或单一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并与社会中的权力关系相连。

降格为执行者的中国总理,和习时代转为逆风的“中场时刻”

降格为执行者的中国总理,和习时代转为逆风的“中场时刻”

对习近平而言,第三个任期的开局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顺心如意。他仍坚持亲自主导国家管理和负责“顶层设计”,相当有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