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
-
人物故事
花總丟了金箍棒:在中國做 KOL 就是一場幻覺
他以鑑錶走紅微博,卻說自己深諳風險控制。他不是一個勇敢的人,但想做故事的紀錄者。
-
「想過一了百了,只能一忍再忍」,後疫情時代青少年心理困境
一直被隱匿的家庭教育問題和親子矛盾,在突然失常的生活和被迫封閉的家庭環境中被放大、審視,甚至爆破。
-
中國對台資深官員,為何在兩會前夕落馬?
新的「鄭立中現象」已然在中國官場蔓延,習近平讓所有涉台官員提心吊膽,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就懸在頭上不知何時落。
-
作為「世界的聖誕工廠」,中國聖誕產品都銷往哪裏?
義烏聖誕村有600家工廠,它們生產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聖誕消費品。
-
數說中國經濟
中美貿易戰的600天:關税是如何升級的,又是誰在買單?
十三輪貿易談判,五輪關税生效,數以千億計的商品——在這場漫長爭端中,痛的不僅是中美,全球經濟都將損失4550億美元。
-
緬甸有媳婦(上):緬甸姑娘的「孤身」中國婚禮
這場婚禮對於開了一間跨國婚介公司的李總非常重要,對還在觀望是不是要把兒子送去去緬甸相親的好些鄰里而言,沒有什麼比一場別人家的婚禮更具說服力的了。
-
特朗普的下一步:貿易戰重開的意料之外與意料之中
新的貿易戰端並不是坊間所指的「極限施壓」,而特朗普也不是不按常理出牌的瘋子。
-
歸化球員能「拯救」中國男足嗎?
允許外國球員入中國籍、進中國隊,是中國足球一次「改革開放」。連續16年無緣世界盃,這個肩負習近平奪冠願望的球隊,依舊難逃政治捆綁與體制原罪。
-
金山上的來客(下)
中國是這個世界的「新礦工」,足跡深入亞馬遜熱帶雨林。處理與礦業周圍原住社群的關係,則是他們的新課業。
-
金山上的來客(上)
為了阻止來自中國的礦業公司,厄瓜多爾一個金礦附近的社群,利用原住民特有的權利,將礦區告上了法庭。並且贏了這場官司。
-
紅色中國70年
榮劍:黨權主義在新時代的最後鬥爭
黨權凌駕於一切國家權力部門,凌駕於公民社會和市民社會,這是黨權對政權、軍權、法權和民權的全面宣戰。
-
重磅:廣西文革天坑殺人案
坑殺後的第一天,老人的哀嚎、小孩的尖叫、女人的哭喊……混雜着從半徑五米的洞口散出。李太蘭把自己鎖在家中,三天三夜不敢出門。
-
評論
豆瓣的「無為而治」,最終也經不起時代的風浪
豆瓣沒變,只是水淹過後,它看起來不一樣了。
-
「人民幣台幣港幣都想賺」,當台灣奶茶遇到政治表態
「一芳」們在大陸面臨的,還有文化吸引力的下降和商業模式的式微。
-
搶灘越南,大陸商人被台商拋在身後
和台商相比,中國大陸商人在過去20多年裏坐擁天時、地利,有可觀的本土勞動力資源、供應鏈以及物流網絡作為憑靠,因此習慣了靠價格戰取勝的策略,對全球經濟週期的變化不敏感。貿易戰開始之後,他們變得有些措手不及。
-
莫拉克.十年
巨災之後,大陸援建工程走進台灣南部鄉村
2009年,莫拉克風災發生,兩岸分別由「胡溫體制」與馬政府領導,被稱為兩岸交流「最好的時候」,許多大型的交流項目正要啟動,巨災之後,大陸善款湧入災區,成為重建的關鍵經費,也引發許多政治效應。此情此景,可說空前絕後,即便在十年後習近平的《告台灣同胞書》中,都不忘提起。
-
曾經監督政府的報紙,現在幫政府做微信號運營
市場和審查的雙重壓力下,一些報社向政府推出新聞服務,比如政務賬號代運營、發宣傳稿,甚至把編輯直接派到政府辦公室辦公。
-
評論
單雲樓:「公知」任正非與華為的輿論勝利
過去的華為以順應民族主義打開國內市場,現今的任正非以口頭反對民族主義賺取滿堂喝彩。民族主義成為任正非手中一張雙面王牌,正面或反面亮出都能穩贏。
-
華為總裁任正非就美國禁令答記者問
我們永遠需要美國芯片;公司不會出現極端斷供;海思也是站在別人肩膀上的創新;千萬不能煽起民粹主義的風;美國不會有那麼強大的力量號召所有人都跟它走。
-
中國互聯網產業轉型
反996運動全紀錄:想通過代碼改變世界的人,為何難以改變加班現狀?
從誕生到被遺忘,反996運動經歷了什麼、喚醒了哪些討論;反996許可證是否違反了開源精神;以及,這場運動為何沒能走得更遠?
-
她用12年尋訪逃離者,記錄1949年「離開上海的最後一艘船」
「我想我們沒法說,哪一艘船是真正的『最後一艘』。這其實是一個關於人們感受的比喻:巨大的恐慌和瘋狂,以及逃離未知、動盪甚至是災難的迫切感。」
-
勞工自媒體人危志立被捕,妻子鄭楚然「假裝」自由
這三年間,危志立多次被問話又被放,她感受到丈夫在政治風眼中,總會有一次被捲走。
-
評論
楊路:「996」和中國特色的技術焦慮
中國式焦慮的根源,在於沒有足夠的信心回答兩個問題。
-
評論
996工作制:東亞式工作倫理,面對互聯網時代拐點
相當多中國互聯網公司一方面口頭上宣稱崇尚「矽谷文化」, 但另一方面和上一代中國民營企業沒有太大實質區別,內心深處仍然信奉東亞式的工作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