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
-
江澤民逝世:他如何改造了中共的政治基礎,又為當今習近平政治帶來什麼?
從歷史而言,這些變化有進步的一面,也有腐朽的、滯遲中國發展的一面,甚至形塑了部分當下領導人習近平的統治特色。
-
【現場】北京亮馬河:此刻,我們在這裏就是意義
他們留下了各種口號、宣言,也為某種自由的信仰而吶喊。
-
【現場】烏魯木齊中路一夜一日,燎原的火花被點燃
他從烏魯木齊火災到官方發布會,再到市民抗議疫情封鎖講了一遍。警察聽完說了一句「我操。」
-
從負到零的中國抗議:如果轉折點沒有來,是因為現在才是開始
眼下運動持續三天,已經超乎所有人預期。
-
台灣人在大陸
一個台灣人的「大陸化」:我不讓自己站在風口浪尖
台灣人范傑臣隻身到上海做社區營造,從自由一百分的地方到只有三四十分的地方,短短一年半,同事已叫他做「新上海人」。
-
中港台奧運輿論觀察:金牌榜上洶湧的國族意識
體育競爭與政治競爭是一回事嗎?
-
成都49中墜樓案餘波:公共輿論危機時代的「鎮壓反革命」
以「顏色革命」的定性作為收場,可能會成為日後社會事件的標準結尾。
-
民主退潮、道路自信與國際公民,兩位中國Z世代留學生眼中的世界
經歷了疫情,「道路自信」的聲音格外強烈,新一代的中國大陸精英留學生,是如何表述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的關係的?
-
關於COVID-19疫苗,中港台最關心的六大問題
中國大陸產的疫苗可信麼?能為香港帶來群體免疫麼?台灣的疫苗將來自哪裏?中國的疫苗外交在港、台形成了怎樣的迴響?
-
人物故事
花總丟了金箍棒:在中國做 KOL 就是一場幻覺
他以鑑錶走紅微博,卻說自己深諳風險控制。他不是一個勇敢的人,但想做故事的紀錄者。
-
「想過一了百了,只能一忍再忍」,後疫情時代青少年心理困境
一直被隱匿的家庭教育問題和親子矛盾,在突然失常的生活和被迫封閉的家庭環境中被放大、審視,甚至爆破。
-
中國對台資深官員,為何在兩會前夕落馬?
新的「鄭立中現象」已然在中國官場蔓延,習近平讓所有涉台官員提心吊膽,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就懸在頭上不知何時落。
-
作為「世界的聖誕工廠」,中國聖誕產品都銷往哪裏?
義烏聖誕村有600家工廠,它們生產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聖誕消費品。
-
數說中國經濟
中美貿易戰的600天:關税是如何升級的,又是誰在買單?
十三輪貿易談判,五輪關税生效,數以千億計的商品——在這場漫長爭端中,痛的不僅是中美,全球經濟都將損失4550億美元。
-
緬甸有媳婦(上):緬甸姑娘的「孤身」中國婚禮
這場婚禮對於開了一間跨國婚介公司的李總非常重要,對還在觀望是不是要把兒子送去去緬甸相親的好些鄰里而言,沒有什麼比一場別人家的婚禮更具說服力的了。
-
特朗普的下一步:貿易戰重開的意料之外與意料之中
新的貿易戰端並不是坊間所指的「極限施壓」,而特朗普也不是不按常理出牌的瘋子。
-
歸化球員能「拯救」中國男足嗎?
允許外國球員入中國籍、進中國隊,是中國足球一次「改革開放」。連續16年無緣世界盃,這個肩負習近平奪冠願望的球隊,依舊難逃政治捆綁與體制原罪。
-
金山上的來客(下)
中國是這個世界的「新礦工」,足跡深入亞馬遜熱帶雨林。處理與礦業周圍原住社群的關係,則是他們的新課業。
-
金山上的來客(上)
為了阻止來自中國的礦業公司,厄瓜多爾一個金礦附近的社群,利用原住民特有的權利,將礦區告上了法庭。並且贏了這場官司。
-
紅色中國70年
榮劍:黨權主義在新時代的最後鬥爭
黨權凌駕於一切國家權力部門,凌駕於公民社會和市民社會,這是黨權對政權、軍權、法權和民權的全面宣戰。
-
重磅:廣西文革天坑殺人案
坑殺後的第一天,老人的哀嚎、小孩的尖叫、女人的哭喊……混雜着從半徑五米的洞口散出。李太蘭把自己鎖在家中,三天三夜不敢出門。
-
評論
豆瓣的「無為而治」,最終也經不起時代的風浪
豆瓣沒變,只是水淹過後,它看起來不一樣了。
-
「人民幣台幣港幣都想賺」,當台灣奶茶遇到政治表態
「一芳」們在大陸面臨的,還有文化吸引力的下降和商業模式的式微。
-
搶灘越南,大陸商人被台商拋在身後
和台商相比,中國大陸商人在過去20多年裏坐擁天時、地利,有可觀的本土勞動力資源、供應鏈以及物流網絡作為憑靠,因此習慣了靠價格戰取勝的策略,對全球經濟週期的變化不敏感。貿易戰開始之後,他們變得有些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