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百科牆裡人:中國大陸的維基編輯們大陸

牆外百科牆裡人:中國大陸的維基編輯們

大陸維基編輯們能繞過虛擬世界裏的牆,但現實世界中的安全紅線,積年累月,已經一步步內化成了一種本能。

趙瀾標:貿易糾紛背後的戰略衝突——美國朝野重新審視中美關係

貿易糾紛所導致的中美關係降温和對統一戰線戰略的研究,促成了美國學者們集體對中國戰略的再考量。學界達成的共識是:中國企圖改變世界對中國故事的敘述模式的同時,不僅傷害到了美國社會,也觸及了美國的核心利益和價值觀。

【舊文重溫】李銳訪談:「黨權高高在上,個人說了算,這是權力的異化」

「一個黨也好,一個國家也好,必須講自由民主,講科學,必須法治,不能人治。黨不能搞『一把手』說了算,把個人抬得高高的。」

朱令的二十五年:(三)「名譽高於一切」,誰能為她確診?

家屬的心急如焚,北大同學的焦灼,海內外人士的熱情,都如同一個個拳頭,一次又一次擊打在了「體制」的堅硬外殼上。

朱令的二十五年:(四)看似獲得「庶民的勝利」,卻是慘勝,甚至沒有贏

汶川地震時,父母用朱令的名字捐了錢,想告訴人們,朱令還活着,有情感、有尊嚴地活着。

朱令的二十五年:(二)專家與鉈,「什麼壞事都趕上她了」

「鉈」這個生僻字及其所代表的金屬元素,第一次出現在朱令的診斷文本之中,卻又幾次與正確的診斷結果擦肩而過。

朱令的二十五年:(一)她得了什麼病?因特網或許知道

這是中國第一例互聯網求助、全球會診的案例。在誕生初期強調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曾在體制、權力圍攏的層層疑霧中,撕開了一絲希望的口子。

吳戈:習近平訪美,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成果」

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成果」之間,中美關係危機依舊,而其要害仍在於:究竟如何對待美國,中國已人格分裂。

邵宗海:「習奧會」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既然中美在區域平衡上的共識是維護和平,那台灣如果仍希望藉美日同盟來壓制大陸,可能會得不償失。

陳一新:奧習會中的交換與無法交換

奧習會達成的第一類協議是在交換關係的基礎下達成,第二類是說易行難無法交換,最後一類則各說各話。

現場:習近平抵達西雅圖 不會聽見不會看見抗議

中方向美方提出的要求之一是,美方安保人員必須保證,習近平在訪問期間「不會看到、也不會聽到抗議」。

端專訪:駱家輝談習近平訪美

美國前駐華大使駱家輝接受端傳媒專訪,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看點,及卸任後的個人生活。

誰在裝扮習近平的海外形象?

「他好英俊」、「可愛的臉」,這些說的是誰?習近平訪美期間,中國官方媒體忙著樹立習的海外形象,但效果如何呢?

中美峰會之後,可能到來的新冷戰

習近平在美逗留的整整一週里,與奧巴馬的接觸僅僅只有一次晚宴和一天的會談。中美峰會最終並沒有取得什麼令人驚豔的成果。雙方的分歧卻在峰會前後、記者會上顯露無疑。

他們在中美國宴之外

由於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美國對中國人權的關注,正處於低潮期。

一張色卡看懂中美關係冷暖

奧巴馬與習近平「坦誠直白地」交流分歧,而習提出中國的問題要一步步來。

習近平訪美前夕 中美商業間諜疑雲再起

「假設中國個人和公司竊取美國公司的知識產權,就如盜取了王冠上最耀眼的寶石。」卜睿哲說。

馮媛:主持全球婦女峰會 習近平會承諾什麼?

2002年以來,中共最高決策層建立集體學習制度,已經有上百名專家學者先後為政治局常委講課至少近百次,但無一次涉及性別平等相關內容。

習奧會前瞻:該挑戰美國了,但不能全面對抗

這是習近平對中美關係的矛盾之處──首先相信美國該被挑戰了,中國能辦到了。但出於實力差距又不敢與美國全面、激烈地對抗。

「我本以為中國還有皇帝」,美國中學生在習近平訪問後説

習近平向外界傳遞了這樣的個人形象:他看過《紙牌屋》,喝海明威喜歡的酒;讀過梭羅、馬克·吐温、湯瑪斯·潘恩和美國「憲政藍本」《聯邦黨人文集》。

習近平錯過的中國女權行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婦女峰會中,指出1995年北京大會在提高婦女權益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與此同時,他錯過了一場展覽邀請,展覽中不被中國官方讚許和肯定的青年女權主義者們的影像。

徐賁:「文革道歉」必須先清除「文革基因」

「文革基因」的殘存,不僅讓懺悔者仍然享受某種保護,還讓他們不充分的懺悔暗中繼續為「文革」辯解。

五十年文革記憶,如何檢視後文革時代的政治文化?

文革結束後的這四十年,中國社會劇烈變遷。人們回憶、觀照、反思這段歷史,真切折射出其所處的政治文化現實。

李振盛:我曾歡呼文革,直到它張開血盆大口

將兩萬張「反動」文革底片藏在地板下數十年的李振盛說自己是「一心一意」的,當造反派是,拍「壞」照片是,道歉是,反思是,不入黨是,愛國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