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

巨災之後,大陸援建工程走進台灣南部鄉村

2009年,莫拉克風災發生,兩岸分別由「胡溫體制」與馬政府領導,被稱為兩岸交流「最好的時候」,許多大型的交流項目正要啟動,巨災之後,大陸善款湧入災區,成為重建的關鍵經費,也引發許多政治效應。此情此景,可說空前絕後,即便在十年後習近平的《告台灣同胞書》中,都不忘提起。

2019年8月8日,馬英九於高雄出席「小林村莫拉克重建10週年『一起回家,好嗎?』紀念活動」。

2019年8月8日,馬英九於高雄出席「小林村莫拉克重建10週年『一起回家,好嗎?』紀念活動」。攝:陳焯煇/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陳莉雅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19-08-12

#莫拉克風災#台灣政治#台灣#中國大陸

【編按】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帶來豪雨,造成中央山脈南段區域嚴重受災,共計造成670餘人死亡。一場風災,讓中央山脈南端地貌大幅改變,同時也讓台灣社會的容顏隨之變幻。高雄、屏東、嘉義等地出現前所未有的「永久屋」社會實驗,在淺山地區居民與災難之間,注入了新的時間觀念;來自大陸的高額捐款、援建項目成為輿論焦點,是一次讓南部民眾認識「陸援」概念的歷史時刻

十年後的今日,端傳媒重新走訪當年受災的區域,看見居民努力重建的身影,回顧風災給台灣留下的影響,也追蹤重建政策在居民身上留下的痕跡。端傳媒自8月8日起刊載莫拉克風災十周年系列文章及特製頁面,此為第三篇。


「總統好!總統好!」

2019年8月3日,前總統馬英九與前法務部長,現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會長王清峰於莫拉克風災十週年之際,一同前往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的達娜伊谷、山美永久屋與逐鹿社區視察,當地仍有喜愛他的民眾,親切地喚他一聲「總統」,彷彿時空仍停留在十年前,未曾改變。然而,即便馬英九早已卸任,他為台灣留下的政策決定,仍持續影響今日的地景,不過 五年前 ,大陸紅十字組織聯絡部長張明也曾帶著參訪團,走訪阿里山的這幾個社區。

這些地點的重建,部分是由大陸紅十字會所捐助的經費所援建而成。其中,位於嘉義縣阿里鄉山美村與新美村之間的「福美吊橋」,原本名稱為山美吊橋,但因為重建費用主要來自福建省紅十字總會,爾後當他們的會長來台灣視察重建項目時,決定把名字從山美吊橋改為福美吊橋,紀念福建援建山美、新美二村的往事。

這些大陸善款援建的痕跡,遍佈整個莫拉克災區。根據陸委會於莫拉克風災一週年提出的報告顯示,若將物資折現,大陸善款總共將近 40 億台幣,此外還有1000 棟組合屋。至於其他國家的外援,總計約 3.5 億台幣,捐款前三名分別是友邦國甘比亞的 2297 萬、日本 2099 萬、美國 820 萬。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