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COVID-19疫苗,中港台最關心的六大問題

中國大陸產的疫苗可信麼?能為香港帶來群體免疫麼?台灣的疫苗將來自哪裏?中國的疫苗外交在港、台形成了怎樣的迴響?
2021年2月19日香港國際機場,國泰航空飛機運送了首批2019冠狀病毒疫苗抵港。
COVID-19疫苗 被疫情改變的生活 台灣 大陸 香港 公共衛生

一場大流行病令全球陷入停滯,各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資源投入疫苗研發。2020年末至2021年初,多款疫苗Ⅲ期臨床數據出爐,超過107個國家和地區開始推進疫苗接種。

2月19日,美國是全球疫苗接種數量最多的國家,高達6000萬劑,其次是中國,超過4000萬劑。但從接種率來看,中東地區的以色列和阿聯酋、非洲塞席爾則居前三,接種率均超50% ,以色列以82%列於首位。

與此同時,圍繞著疫苗的安全性、購買途徑等問題,中港台三地均出現大量爭議。其中的「中國因素」,亦挑動著港、台的敏感神經。中國大陸生產的疫苗可信麼?港府的採購計劃能為香港帶來群體免疫麼?身為非聯合國會員國,台灣的疫苗來自哪裏?中國的疫苗外交是如何開展的,又在港、台形成了怎樣的迴響?端傳媒採訪香港大學生物醫學院教授金冬雁、香港疫苗專家顧問團隊成員孔繁毅教授等多位業內專家,並取得大陸產疫苗說明書、爬梳大量官方文件,試圖解答中港台三地最關心的六個問題。

一:中國大陸已接種的4000萬劑疫苗來自哪裏?民眾願意接種麼?

2020年12月,媒體披露:中國政府計劃於春運前,為至少5000萬人接種國產疫苗,但並未說明來自哪一廠商。當時,中國兩家疫苗企業——國藥集團中國生物(Sinopharm)與科興生物(Sinovac),Ⅲ期臨床報告均未出爐,僅科興在印尼的合作方發布了期中數據。

12月30日,國藥集團(北京)在官網發布了位於阿聯酋的Ⅲ期臨床期中數據。翌日,中國國家藥監局批准該疫苗上市。2021年1月1日,北京市衛健委率先發布通知,計劃在1月中旬完成全市所有重點人群的首針接種,2至4週後完成第二針;春節後接種將擴大到一般人群。緊接著,上海、廣東、河北、浙江等地也啟動了對重點人群的接種。

「重點人群」是指包括交通運輸人員、醫療衛生人員、有出國需求者及社區工作者等9類人。北京網約車司機老李就是其中之一。北京發布通知後,各網約車平台要求所有司機接種疫苗,否則需每7日上傳一次核酸檢測報告。

「要不是平台要求,我自己肯定不考慮,」老李說。疫苗接種目前是免費的,但北京的核酸檢測每次要120元,每7天做一次,既麻煩又成本高。老李聽說國產疫苗是「滅活疫苗」,「好像問題也不是太大」。「這把年紀了,無所謂了」,這樣想著,老李便悶著頭去注射了。

2月10日,北京防控發布消息稱,全市網約車平台已增設「疫苗接種」標籤,乘客可查看司機疫苗接種情況及核酸檢測紀錄,多家傳統出租車企業也已完成九成以上駕駛員的接種。

據端傳媒了解,1月起中國大陸對重點人群接種的疫苗,以國藥集團(北京)所產為主,科興生物的疫苗直到2月5日才被中國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

此外,中國大陸還有國藥集團(武漢)的滅活疫苗、中科院微生物所與安徽智飛的重組蛋白疫苗、及軍事科學院與康希諾的腺病毒載體疫苗等,另外三款疫苗正在進行Ⅲ期臨床試驗,尚未發佈任何結果。

據中國國家衛健委數據,截至2月9日,中國大陸已接種疫苗超過4000萬劑——仍遠低於中國政府年初設想的5000萬人共計1億劑的疫苗注射量。

面對1億劑的注射計劃,民眾意願如何呢?1月14日,豆瓣小組「生活組」討論區曾出現一條貼文:「現在有資格打新冠疫苗,你們會打嗎?」獲得最高讚數的評論稱,國產疫苗以滅活的方式生產,不會有重大副作用,自然會打。另一條高讚評論則表示質疑,提及2007年山西多起兒童注射疫苗致傷致死、2016年山東變質疫苗、及2018年長生生物百白破疫苗效價不合格等數起問題疫苗事件。這則貼文目前已被管理員設為不允許回應,此前的評論也不再可見。

英國市場研究公司YouGov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追蹤到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有61%的人有意願接種疫苗,這一數據在英國是80%,泰國更高達83%。香港及台灣接種意願更低,分別占比40%與41%。

2021年1月15日中國北京,工人包括保安人員,在朝陽區的疫苗接種中心等待接種疫苗。
2021年1月15日中國北京,工人包括保安人員,在朝陽區的疫苗接種中心等待接種疫苗。

二:中國大陸生產的科興、國藥疫苗可信麼?

全球COVID-19疫苗目前共有四種類型:一種是mRNA疫苗,以德國BioNTech與美國輝瑞合作開發的BNT162及莫德納(Moderna)為代表;其二是滅活疫苗,以中國大陸的國藥集團及科興疫苗為代表;其三是以牛津大學AstraZeneca為代表的腺病毒載體疫苗;最後是目前尚未投入使用的重組蛋白納米顆粒疫苗,以Novavax為代表。

簡單來說,疫苗的工作原理是提前將可能的「入侵者」特徵呈遞給人體,使人體對這些「入侵者」產生並「記憶」免疫反應,同時,「入侵者」又不至於對人體產生嚴重危害。以COVID-19病毒為例,記錄其最關鍵生物學特徵之一,是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這些蛋白使病毒可以穿透宿主細胞引發感染,也是使得人體內產生保護性抗體中和抗體(NAbs)的主要誘因。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院教授金冬雁對端傳媒表示,理論上講,目前投入使用的前三種,各有利弊。

其中的第三種——腺病毒載體疫苗,因使用的載體具有弱活性,引起的發燒等不良反應可能相對強烈,但也因此,其「免疫反應譜」可能更廣,除抗體之外,可能還會引發細胞免疫、黏膜免疫等,使機體面對入侵者時,建立起方方面面的屏障。不過,因腺病毒本身較為常見,不少成人體內存有對腺病毒的抗體,這可能使得腺病毒在未侵入細胞前便被抗體中和攻擊,從而影響疫苗的有效率。

第一種——mRNA疫苗所引發的「免疫反應譜」僅次於腺病毒疫苗,可能引發的免疫反應也較滅活疫苗強烈。mRNA疫苗的組成部分最為純粹,編碼刺突蛋白的mRNA也不會在體內留存。儘管相關技術的研究早在30年前便已開始,並普遍用於癌症疫苗的研究,2011年該技術的癌症疫苗已進入人體試驗,但如此大規模的投入市場,mRNA疫苗是歷史上第一次。

而滅活疫苗是使用最為廣泛、工藝最成熟的一種,過去經驗裏僅有一種學界較擔心的可能不良反應——ADE效應(抗體依賴增強效應)——即接種疫苗後再次感染時,體內抗體因某些原因可能會增強病毒的感染力。ADE效應過去曾在登革熱病毒中發生。不過,滅活疫苗所引起的「免疫反應譜」最狹窄,可能有效性不如前兩者高。

然而,人體免疫反應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動物實驗和理論可以無限趨近,卻難以完全模擬,因此人體臨床試驗才顯得尤為重要。其中,一般需超過3000人參與的臨床Ⅲ期,因樣本數足夠大、成員足夠複雜而對醫療專家判斷接種意見,而被認為最為關鍵。

「這個是最基本的標準,WHO也都有這個標準,」香港疫苗專家顧問團隊成員孔繁毅教授接受端傳媒訪問時解釋到,一份完整的Ⅲ期報告,一般會包含整體有效率和安全數據,以及數據的測量標準和計算方法,並記錄不同年齡群組和有糖尿病、心臟病等長期病患群組的有效率,是一份對疫苗較為詳盡的闡釋報告。

目前,中國大陸的國藥、科興兩款疫苗,均對外發布了Ⅲ期臨床報告的有效率,但未有相關報告發表、未經同行審閱,亦未見到樣本量、年齡分組、計算方法與標準等具體指標的呈現。

孔繁毅直指,國藥集團(北京)在其官網中發布的79.34%的有效率數據,「唔代表任何嘢」(「不能證明什麼」)。

科興生物目前發布了兩組有效率的數據,該公司表示,在土耳其全部為18至59歲的志願者中,疫苗組相較對照組有效率為91.2%。而根據科興的合作夥伴、巴西布坦坦研究所(Butantan Institute)於1月12日公布的數據,科興疫苗有效率為50.4%——勉強高於WHO制定的最低標準(50%)。科興於巴西進行的臨床試驗,將病例分為無症狀、非常輕微、輕微、中度和重度。有效率50.4%,是指接種科興疫苗後,有50.4%幾率令接種者完全不會感染病毒,或者即使感染了,病症亦非常輕微,不需求醫。在預防需治療的輕症病例方面,科興疫苗的有效率是78%;預防中度至重度病例方面的有效率為100%。

另一個關鍵性問題涉及年齡群組。

一般來說,成年接種者年齡越大,或患有的慢性疾病越多,機體抵抗力越差,產生的有效抗體越少。過去一年的經驗顯示,COVID-19病毒對高年齡群組最為致命。

但在國藥及科興的疫苗數據中,均未告知年齡組別的情況,端傳媒僅能從各地衛健委發布予接種者的知情同意書及疫苗包裝說明書中,找到一些信息。

國藥集團的描述較為矛盾。部分地區知情同意書中寫著:「原則上,接種當日年齡在18-59歲之間的成人」,但其藥用說明書中卻稱:本品用於成人及3歲以上兒童。不過,根據目前中國大陸的接種政策,暫時未考慮60歲以上人士。

而科興在巴西的Ⅲ期研究中,只招募了600名、60歲以上的長者,當中僅有413人完成2次接種,未合乎參與臨床試驗所需的1260人。在端傳媒獲取到的科興疫苗說明書(其上市前的版本)中,接種對象「建議為18-59歲易感者」。

交付給端傳媒科興說明書的接種者提到,當時醫護工作者曾囑託「不要分享給外國人」,稱「國外很多人想要我們的數據,所以只對內不對外」。

「他們(中國國藥等國營公司)需要有一個開放和透明的系統,但他們似乎不擅長這樣做。」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金冬雁2020年12月對《自然(Nature)》這樣說,他認為,從目前其他接種疫苗的國家實際情況而言,若數據更公開,中國的疫苗是有機會得到認可的。

此前,12月9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所研發的滅活疫苗在阿聯酋獲批上市,公布有效率為86%,除志願者數量外未披露更多詳細數據。從當天起,國藥控股的股票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幅超過20%,國藥控股隨後發聲明強調,其雖與中國生物同屬於國藥集團,但並不參與研發及經銷疫苗。

三:香港政府採購了哪些疫苗?科興為何讓公眾擔憂?

香港政府至今採購了3種疫苗:產於中國大陸的科興疫苗;產於歐洲的BNT162b2(中文名「復必泰」)疫苗;以及產地尚未公布的阿斯利康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疫苗。100萬劑科興疫苗已經於2月19送抵香港,「復必泰」將於2月下旬抵港,而阿斯利康預計最快2022年第二季末起抵港。港府表示,疫苗接種可於3月初展開。

自2020年12月,港府公布將採購科興疫苗後,香港多位專家、醫護界和坊間對此疫苗的成效和安全性質疑不斷,中國大陸、台灣、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都出現了抵制科興疫苗的聲音。然而兩個多月間,疑雲未釋,港府已批准科興疫苗的緊急使用。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聯同香港醫護聯盟、香港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這三個團體有關疫苗的不同民調,均可見香港市民對科興的憂慮,主要基於對疫苗效果本身的懷疑,多於政治或對疫苗產地的不信任。首兩個民調顯示,當巴西公布科興疫苗的有效防護力降至約 50.4%後,希望接種科興疫苗的受訪者均出現顯著下降;亞太研究所的數據亦指出,「怕疫苗有副作用」為拒絕接種疫苗的最大原因,其次是「對政府不信任」,第三是「怕疫苗無用或未知成效」。

港大學者金冬雁對端傳媒表示,香港市民對中國疫苗的懷疑是可以理解的,他對於大陸的藥品腐敗問題也深惡痛絕。金提到,科興生物的創始人尹衛東,曾以55萬人民幣賄賂當時的藥品管理局官員尹紅章,以加快疫苗的審批,尹衛東稱是尹紅章向其索賄,並因作為污點證人與檢察院合作而免予起訴。

據《紐約時報》,2018年至2020年期間共有59宗涉及疫苗企業的腐敗訴訟案,其中54宗與賄賂地方官員有關。《健康時報》2019年的報導提到,2018年292起醫療受賄案中,多數藥企高管、經理等以「證人」形式出現,而免予責罰,醫藥代表行賄並被處罰的,僅18起。

2020年9月24日北京,一名技術員在科興生物的實驗室工作。
2020年9月24日北京,一名技術員在科興生物的實驗室工作。

金冬雁認為,這是規制的「傲慢」,但他同時認為,醫藥腐敗應和產品分開對待,從他個人而言,他相信香港專家的評審制度及專業精神。

然而,港府一直未收到科興疫苗的完整臨床數據,包括在審批過程中至關重要的Ⅲ期臨床試驗報告。2021年2月10日,香港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召集人、港大內科部風濕及臨床免疫學講座教授劉澤星在記者會上表示,收到科興向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地方監管機構提供的資料。劉澤星表示,I、II期臨床測試數據顯示,科興疫苗的安全性是可以接受,而Ⅲ期報告亦顯示疫苗存在效益。

雖然科興的Ⅲ期報告未於醫學期刊上發表,許樹昌在記者會上表示,委員會有成員是醫學期刊評審員,他們亦相信科興Ⅲ期報告的測試數據,未來將會在一些醫學期刊上刊登。他亦指出,希望科興可以提供更多數據,待兩週後再行決定是否向當局推薦疫苗。

然而,6天後,2月16日,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再次召開記者會,表示根據科興最新向委員會提交的數據,疫苗整體有效率約50.66%,若相隔28日才接種第二劑,有效率會升至約62.3%。委員會一致認為,科興疫苗的效益比可能存在的風險高,決定向政府推薦作緊急使用。召集人劉澤星於記者會上表示,審批疫苗過程中沒受到任何人施壓。

兩日之後,香港食物及衛生局認可科興疫苗在香港作緊急使用。港府隨後宣布,2月26日開始為優先組別接種疫苗。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香港醫務委員會委員馬仲儀接受端傳媒訪問時表示,香港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的成員固然是專家,但並不等於可以取代國際學術期刊的獨立審核。

她指出,假若只論個人層面,若科興疫苗並無重大安全風險,接種疫苗後,即使做不到完全免疫,至少可避免中度及重度的病情。

然而,若論社會衛生層面,接種疫苗的目的理應是達至群體免疫。觀乎50多%的有效率,馬仲儀表示,本來只需約6至7成人口接種,現時則可能需要8成人口接種,方有望達至群體免疫。

香港疫苗專家顧問團隊成員孔繁毅亦向端傳媒指出,由於日常疫苗注射後並不會再進行抗體檢查,若抗體數量不夠高、有效率不夠好,當整個國家或地區7、8成人接種後,原本認為是達到群體免疫了,但實際有效率卻不足五成,放開活動後,有可能再度發生嚴重的大規模感染,疫苗並沒有起到原應有的保護作用。

「我們真的有時間去選擇一些比較好的,有效率和安全性都比較好的疫苗去接種,以及等齊Ⅲ期報告再去配合。」孔繁毅再度強調,歐美國家目前感染率和死亡率很高,有緊急接種的需求,但亞洲國家和地區並不存在這樣嚴重的醫療壓力。

不過,金東雁卻認為,事先做好免疫的屏障,可以減少感染帶來的不必要的損失,這與疫情是否嚴峻不完全相關。

此外,如前文所述,科興疫苗在長者群組中的有效性存疑。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據此指出,建議此疫苗只可應用於59歲以下人士,中國大陸和智利亦作出同樣推薦。

不過,2月19日,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轄下兩個科學委員會表示,儘管參與科興Ⅲ期臨床試驗的60歲以上人士數量未達到統計學規定,但數據顯示疫苗有效性與I、II期結果相若,因此認為60歲以上人士均可接種。據香港政府安排,60歲以上長者是優先接種的群組,首10間安老院舍將會接種科興疫苗。

馬仲儀對此表示憂慮。她指出,在安老院的長者因行動不便,未能自行前往不同的疫苗中心,只能被動接受政府人員帶來的疫苗,「變相不是根據長者的個人意願決定接種什麼疫苗。」

2月17日,香港食物及衞生局政府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10億元撥款,為接種疫苗後出現的異常情況設立保障基金;初步建議40歲以下的死亡個案,最高保障額為250萬;40歲或以上為200萬;至於傷害個案,40歲以下最高保障額為300萬,40歲或以上為250萬。

2020年12月15日英國斯特拉特福德,接種診所內的輝瑞/BioNTech疫苗。
2020年12月15日英國斯特拉特福德,接種診所內的輝瑞/BioNTech疫苗。

四:海外疫苗就安全嗎?「復必泰」等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2020年12月,公布採購科興疫苗的同時,香港政府亦公布,將採購疫苗BNT162b2,其後命名為「復必泰」。港府聲稱,此疫苗是由中國復星醫藥、德國 BioNTech及美國輝瑞藥廠共同研發,但當晚即發稿將輝瑞剔除;令輿論擔憂——此疫苗與科興一樣於中國大陸生產。翌日,陳肇始出席電台節目時,又改稱輝瑞亦有參與研發,且疫苗是在歐洲生產。

復必泰(BNT162b2)是BNT162的疫苗變種,兩者均由德國BioNTech及美國輝瑞製藥共同研發,BioNTech負責研發,輝瑞則負責出資、組織臨床測試及向各國申請許可。2020年3月,中國復星醫藥子公司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同意向BioNTech支付8500萬美元的授權費及購買5000萬美元的BioNTech股份,因此取得BioNTech的mRNA疫苗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的代理權,負責該疫苗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的臨床試驗、上市申請和市場銷售,並承擔相應的成本和費用。截至發稿前,復必泰未送抵中國大陸,亦未開始接種。

值得留意的是,對比國藥、科興等滅活式疫苗,BioNTech疫苗採取mRNA技術,因此在運輸和注射前,需保存於攝氏零下70度,注射前要先解凍及稀釋,稀釋的比例亦要十分準確。早前,許樹昌曾表示,由於香港沒有足夠的大型冷藏倉庫,以符合輝瑞疫苗的運送和儲存要求,其接種程序亦頗為繁複,不建議香港採購輝瑞生產的疫苗。

不過,根據Ⅲ期報告,該疫苗有效率為港府採購的3種疫苗中最高,達95%。香港市民可於2月23日開始,在網上預約注射第一劑至第二劑的時間和地點。

根據臨床試驗報告,接種「復必泰」的用者,有14.2%出現發燒,1.1%出現作嘔徵狀。

2021年1月至2月期間,挪威有近30人在接種輝瑞+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後死亡,死者均為年過75歲以上的長者。挪威公共衛生研究所表示,經過對其中13宗死亡個案進行調查後,死者都是年老的長期病患者,死因不必然與疫苗有關。挪威藥品管理局雖然持類似態度,但亦表示,不能排除一些疫苗的常見副作用,例如噁心或發燒,會對虛弱的病患者造成致命後果。

不過,以色列及英國現時已開始大規模接種輝瑞-BioNTceh疫苗。以色列衛生部近日曾指出,疫苗在60歲以上人士成效顯著,接種後感染率僅0.07%;而英國於今年1月,80歲以上長者感染率亦下跌36%。

至於另一款外國疫苗阿斯利康/牛津大學的疫苗,截至2月18日,仍未向港府提出緊急使用申請。2020年10月,該疫苗在巴西進行臨床試驗時,有一位志願者死亡,此外暫時未出現死亡案例。

不過,南非政府宣布,因應有研究顯示,阿斯利康疫苗對南非的變種病毒只提供有限保護力,當局將暫停為民眾接種這款疫苗。另外,阿斯利康疫苗的Ⅲ期試驗中,僅招募到450位70歲以上的長者,縱然歐盟藥品管理局以英國已在年長者中接種的實際案例為由,批准了阿斯利康疫苗,但德國、波蘭因其保護效力的證據不足,不建議為65歲以上人士接種,義大利亦建議年長者接種其他品牌。

綜合各方訊息,目前香港政府採購的三種疫苗,似乎均對長者有一定風險。

2020年5月15日台灣新北市,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與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會面。
2020年5月15日台灣新北市,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與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會面。

五:台灣的疫苗將來自哪裏?疫苗中的「中國因素」是怎麼回事?

截至2月20日,台灣預計將取得3000萬劑疫苗。當中,或有可能最快取得的一批疫苗,是由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平台分配到的476萬劑。

COVAX(Covid-19 Vaccines Global Access,Covax),由比爾蓋茲基金會支持的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共同組成。其以國家人口數來分配疫苗,低收入國家優先,以3%人口做標準、後續將提高到20%,5%將分配給人道主義組織,同時綜合考量該國醫護一月病歿人數與是否開始接種計畫,也分配給非聯合國會員國。COVAX的目標,是在2021年底前取得至少20億劑疫苗,分給簽署協議的國家。

台大公衛系教授陳秀熙對媒體表示,當前的COVAX機制以人口進行分配,然而相同人口數之國家,其「過早死亡」和經濟傷害程度可能不同,值得未來注意並參酌改良。

早在2020年9月,台灣便加入COVAX計畫。雖然在COVAX的公開資料中,台灣並未列入分配國家名單,不過指揮中心仍向民眾保證,台灣確實會由COVAX取得疫苗。

但,由於疫情持續延燒,各國爭搶疫苗日趨激烈,COVAX機制是否能真正發生作用,仍在未定之天。台灣前疾管署署長蘇益仁便對此抱持懷疑態度,認為歐、美、日本等強國搶剩的疫苗,才會給COVAX,「等真正拿到疫苗的時候再說吧。」

對於相關質疑,指揮中心表示,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可能管道,除了加入COVAX計畫之外,分別向牛津購買1000萬劑阿斯利康疫苗,以及505萬劑莫德納疫苗,兩者均會在5至6月間分批到貨。

除此之外,台灣並與國內的疫苗廠商達成共識,預購國產疫苗約1000萬劑,將視國內廠商的人體臨床試驗進度而定。截至目前,台灣的國產疫苗廠共有3家,分別為國光生技、高端疫苗、聯亞生技。其中,高端與聯亞已經進入II期疫苗臨床試驗。

一如台灣其他大小公共事務,疫苗取得和與兩岸局勢脫不了關係。2020年底,台灣指揮中心透露,除了COVAX與阿斯利康疫苗之外,另會向某國際大廠購買500萬劑疫苗。

外界猜測,這五百萬劑是來自美國輝瑞公司,與此同時,台灣輿論也開始盛傳,由於與輝瑞共同研發疫苗的德國BioNTech,將台灣在內的大中華地區疫苗代理權,都授權給中國的上海復星,因此,該批疫苗受中國政府從中作梗,阻撓台灣簽約進度。

面對相關傳聞,台灣指揮中心一直未正面確認。直到2月17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電台受訪時證實,該五百萬劑疫苗的提供廠商確實就是輝瑞,而台灣在談判過程中,一直擔憂「外力介入」,所以未對外公佈廠商名單,但最後依然生變。

事態隨即發生變化。1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陳時中透露,BioNTech以email方式公佈聲明,承諾將會向台灣提供疫苗。陳時中表示,台灣對此樂觀其成,希望合約可以按照原來方式繼續完成,並以原先商談的500萬劑為目標進行。

對於「中國阻撓台灣取得疫苗」說,宣布將爭取參選2024年總統的媒體人趙少康批評,這麼嚴重的指控,陳時中不應曖昧,應該要把話講清楚,且「陳時中應該承認自己沒超前布署,疫苗這一塊落後,怪東怪西怪別人,怎麼好意思?」

趙少康並批評,陳時中說BioNTech承諾會向台灣提供疫苗,形同台灣以繞過大中華區總代理上海復星醫藥公司的方式,直接與總公司買疫苗,是「偷雞摸狗」的行為,最後合約還是會無效,「因為意識形態走捷徑,最後只會鎩羽而歸。」對此,陳時中則回應,如果這樣叫偷雞摸狗,他不知道什麼叫正正當當。雙方你來我往,隔空爭執不休。

而COVAX的疫苗究竟何時取得?指揮中心回應,下週便會確認第一批由COVAX取得疫苗的「數量」,時程仍未有定期。

2020年9月24日中國北京,一名工人在科興疫苗的生產線上工作。
2020年9月24日中國北京,一名工人在科興疫苗的生產線上工作。

六:中國怎樣開展疫苗外交?港、台對中國疫苗的態度如何?

伴隨著疫苗安全性及分配的爭議,疫苗外交的「戰線」亦越拉越長。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2月8日的例行記者會中表示,中方擬向巴基斯坦等53個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援助,並向COVAX平台提供1000萬劑疫苗。至目前,中國已與世界30多個國家達成了疫苗交易或捐贈,總數量遠超其向COVAX所供數量。科興生物董事長尹衛東1月初表示,科興已建成可年產五億疫苗的生產線,並有望在2月將年產翻倍,其公司已接到遠超過這一數量的訂單,主要來自印尼、土耳其、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

國藥集團則於1月5日與阿聯酋達成合作協議,中方授權在當地生產國藥疫苗。阿聯酋目前是全球COVID-19疫苗接種率最高的三個國家之一,截至2月19日達55%。另兩個分別為塞席爾(Seychelles)(62%)及以色列(82%)。塞席爾是一個擁有10萬人口的非洲國家,1月10日其接收到國藥集團的5萬劑疫苗,印度也在1月20日開始向塞席爾運送其生產的牛津大學AstraZeneca疫苗。以色列則主要接種輝瑞-BioNtech的BNT162疫苗。

法新社1月26日發布報導指,中東及北非國家在選擇訂購COVID-19疫苗時,除物流價格外,還會考量外交因素,中國與美國在兩地的疫苗外交戰已悄然上演。中國大陸官媒《環球時報》則在1月27日報導表示,阿聯酋借力中國,成為中東第一個生產疫苗的國家,或將打造「中東疫苗中心」。

中國大陸疫苗在非洲、拉美、中東及東南亞等地的大批量出口,也成為中國建構執政者勝利敘事的重要組成部分。2月1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目前至少8位外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公開接種了中國疫苗,「中國疫苗成為這些國家最期盼的『春節禮物』」。

在官媒及外交部發言人的口中,中國疫苗成為了「中國擔當」,「中國疫苗助力全球戰疫」也在2月2日成為微博熱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多次在與印尼、中東歐等其他國家元首的通話中提及疫苗合作。2020年11月21日,習近平在二十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中表示,中方將積極參與2019冠狀病毒疫苗的國際合作,「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和支持」。

媒體研究者Wendy Zhou對端傳媒指出,過去民間及外界對中國政治體制的治理能力及政權合法性,存在諸多爭議,尤以2019年香港反修例運動期間最為明顯。但2020年,中國政府對疫情強制的控制,使得執政者本身對自己體制合理性的塑造有了更多底氣。對於疫情控制及疫苗研發的宣傳,是過去幾年來「大國形象」塑造的集中體現之一,以構建「抗疫共同體」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治理觀。

與此同時,外國疫苗出現「問題」的消息則頻頻登上微博熱搜。不少民族主義意見領袖,發布關於如mRNA疫苗致西班牙老人院集體感染、mRNA疫苗致死等未經證實的流言、假新聞

1月16日,中國大陸官媒CGTN的記者發布一則報導截圖,標題及導語中寫著「德國有10人在接種輝瑞疫苗後喪生」,並稱「雖無法驗證,但令人擔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轉發了這條推文,並在下一條,轉發了中國駐奧地利大使指印尼、土耳其等國家總理接種中國疫苗以示信心的推文。儘管,該報導原文在第三段便提到Paul Ehrlich研究所的專家們發現,死亡與疫苗接種「不太可能」相關。

在香港,疫苗也籠罩在「中央政府對香港同胞的關懷」這一敘事中。首批100萬劑科興疫苗抵港後,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代表特區政府,衷心感謝中央人民政府的全力支持;中聯辦副主任仇鴻亦指出,國產疫苗順利抵港,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同胞的真誠關心。

事實上,早在委員會仍在就科興疫苗商討之時,香港的建制陣營已不斷要求,香港政府應該引入國藥疫苗。香港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均聲稱,既然中國已廣泛使用國藥疫苗,在非常時期,為何港府不能靈活變通,跳過提交數據的程序,使用國藥疫苗?

部分港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已開始帶頭示範。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等人,早前已接種第一劑國藥疫苗。他們表示,接種後並無特別反應。這批人士亦已於2月18日到達深圳,接種第二劑疫苗。而特首林鄭月娥、特區官員以及香港立法會議員等,亦會於2月22日接種科興疫苗。

在台灣,「是否要接受中國疫苗」同樣也成了輿論焦點。不但有立委建議施打,前總統馬英九也呼籲,疫苗取得過程有困難,希望現在政府「不要排除可能選項」。馬英九提醒,在他任內的2010年,兩岸曾就醫藥衛生簽署合作協議,可以以此為基礎,進行疫苗的合作。

對此,陳時中多次強調,根據《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貿易許可辦法》以及經濟部國貿局公告之「大陸物品不准許輸入項目彙總表」,台灣一直都沒有開放中國製血清、血液製劑和疫苗等物品進口,是因為長期以來對中國的製程有疑慮、也認為中國過去疫苗有出過問題,並非針對此次疫情。

根據風傳集團(另擁有台灣媒體風傳媒)的台灣指標民調中心調查結果,約有半數的台灣人願意施打疫苗,但若疫苗是中國製,願意施打的比例便下降至一成五,有77.5%的人不願施打。其中,泛綠支持者中,有九成不願接種「中國疫苗」;但若以同樣的問題詢問泛藍支持者,不願施打的比例約有六成,三成的藍營支持者願意一試。而沒有特定政黨傾向的民眾中,則有87%左右的人不願接種,與綠營支持者相仿。

截至發稿前,來自中國大陸的疫苗,仍未成為台灣政府的疫苗選項之一。

2021年1月11日特拉華州威爾明頓,美國總統喬·拜登於醫院接種輝瑞/ BioNTech新冠疫苗。
2021年1月11日特拉華州威爾明頓,美國總統喬·拜登於醫院接種輝瑞/ BioNTech新冠疫苗。

結語

截至發稿前,世界衛生組織僅批淮了德國BioNTech與美國輝瑞(Pfizer)合作開發的BNT162b2疫苗、阿斯利康AZD1222疫苗,授權各國緊急使用。

「COVID-19疫苗接種將是阻止大流行的重要工具」,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關於疫苗好處的最後一條寫道。學術界對此卻並不樂觀,《刺針》社評及不少公共衛生學者們,均憂慮疫苗維持的保護時間及全球不平均的疫苗分配帶來的影響。Bloomberg以2月初的疫苗接種效率計算,全球恢復正常可能需要7年。

愛丁堡大學公共衛生系主任Devi Sridhar亦在2月15日撰文指出,大流行不可能突然結束,而是逐個國家緩慢終結,富裕國家將通過更好的疫苗與治療方法實現,較貧窮國家則在反覆爆發與反覆控制中追趕,如同麻疹、腮腺炎、肺結核、小兒麻痺等曾經的世界流行病,在富裕國家已被控制且漸漸被人們遺忘,但不少貧窮國家仍然在其中掙扎。

端傳媒實習記者 甘明 對本文亦有重要貢獻。

讀者評論 1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河南在注里写的是有公布,但作图却标注的是无明确数据

  2. 没法截图保存,什么情况?

  3. 科学归科学,意识形态归意识形态。

  4. 回烏雲冰激淋:剛才試了 我可以

  5. 這個文章不可以存截圖嗎?

  6. 今日又有消息講林鄭所打之疫苗,按照針筒尺寸粗細判斷,實為細長身管BNT疫苗,而非短粗身管科興疫苗。不知是否為真。

  7. 感覺建制派議員以後會不斷重復「既然中國已廣泛使用XX,為什麼港府不做?」句式

  8. //2020年1月至2月期間,挪威有近30人在接種輝瑞+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後死亡,死者均為年過75歲以上的長者。//
    數據是指2021年嗎?

    1. 讀者你好,應是2021年。此處系筆誤,感謝指正,已訂正。

  9. 這篇文章挺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