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遊行、留守或離場:公民社會變幻後的大坑西邨拒遷抗議香港

一人遊行、留守或離場:公民社會變幻後的大坑西邨拒遷抗議

大坑西邨正在倒數,邨民想法縱有不同,仍共同面對居民抗議的重重困難。

重回太陽花學運現場,聽見「20歲」的聲音|端聞 Podcast

十年前,「太陽花學運」改變台灣,十年後,時間改變社會與記憶,不同世代的年輕人也有著不同的學運記憶。

走入體制後,學運領袖林飛帆:後太陽花世代「想要一個新的政治認同」

但這一次,年輕世代想要一個新的政治認同,或許代表一種反叛、一種叛逆的精神或潮流。

印尼大選背後的「新世代」與「舊問題」:公民社會也無法扭轉政府的威權轉向?

那個言論集會等自由被嚴格限制,公民社會空間被一再打壓的時代,要回來了?

民運圈#MeToo調查:圈外是極權,圈內是父權,受害者的多重受困

「這些被指控性騷擾的人,沒有意識到極權和父權的同構性,對自己壓迫者的角色一無所知。」

關心台灣政治、不知從何說起香港,他們在不安中開展真正的生活

關心台灣不是因為「確定能待下來」,也不是「為了待下來」才做,而是「因為想在這裏待下去」。

香港眾籌法——國安法時代下,民間團體面對的新挑戰

港府展開為期3個月的眾籌法諮詢。規管眾籌如何成為政治議程?如何影響公民團體運作?

坐監已八年,律師夏霖將於兩年後出獄

「他剃着光頭,看起來精神還好。會見的時候,他主要是問候家裏人。他最牽掛的還是親人和朋友們。」

被打壓、解散、重組——香港的大學學生會能看到曙光嗎?

「若果沒有辦法動員或去團結一班人,是不會有這一些類似公民力量的東西存在。」

香港公民社會解散潮一年︰當失去成為日常,他們頹廢、酗酒、躁鬱症復發

我無法再承受別人要離開、坐監、流亡。當我每次在社交場合見到人時,我便想吐、無法呼吸。

紋身故事記錄者林曉聰:講述者的願望,僅僅是「被看見」

林曉聰曾經人生順遂,2019年之後,他試圖紀錄香港紋身者的故事,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該死的阿修羅》導演樓一安:他這樣講述一個隨機殺人的故事

縈繞在心頭的夢境是「撞向國貿大廈」,幾篇深度報導幫他找回了創作初衷。

專訪職工盟:三十一載工運路,歷史留了未來的城堡

「你先要保留這些故事,其實最令人害怕的是這個故事而已。」

鄧小樺:記住五夜講場的美好,公共廣播的精神

生於光明的人亦需要學習在黑暗中摸索,將之變成另一種滋養,即使並不舒適。

遭官媒港府圍攻兩周,48載教協宣布即時解散

教協成為官媒筆下「必須剷除的毒瘤」,同時遭港府切斷關係。壓力下,會長馮偉華宣布解散這個由已故民主派元老司徒華創立的機構。

「教協」狹縫遭砲轟:香港公民社會如何面對潘朵拉的盒子?

教協本是極少數早就決定支持香港回歸的組織之一,也具有深厚的香港民間底質,但當2021年,一切無法想像的事情悉數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