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一人遊行、留守或離場:公民社會變幻後的大坑西邨拒遷抗議

大坑西邨正在倒數,邨民想法縱有不同,仍共同面對居民抗議的重重困難。

大坑西邨是香港現存唯一私營廉租屋邨,59年過去,邨內殘舊失修,重建呼聲已逾十年,直至2021年落實重建。攝:林振東/端傳媒

大坑西邨是香港現存唯一私營廉租屋邨,59年過去,邨內殘舊失修,重建呼聲已逾十年,直至2021年落實重建。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實習記者李雯懿

刊登於 2024-04-27

#土地問題#公民社會#香港#城市規劃

走入九龍石硤尾大坑西邨的大廈,十室九空,零星居民正背著家當爬樓梯。街坊碰面打招呼, 「搬去哪?」、「執拾得如何?」有邨民打趣道,已搬到元朗錦上路的過渡性房屋,幾乎一下樓便能碰見大坑西街坊。

大坑西邨是香港現存唯一私營廉租屋邨,59年過去,邨內殘舊失修,重建呼聲已逾十年,直至2021年落實重建,平民屋宇卻改變原來的安置方案——居民要通過資格審查才可在重建後搬回,期間須自行尋覓落腳處。

儘管平民屋宇提供租金津貼,卻難平部份居民憤慨:有長者難以租屋,有人質疑平民屋宇欠缺溝通、以法律逼遷,有人不滿資格篩查⋯⋯近年有關重建逼遷的群眾運動不多,邨民的多番組織請願成為罕見景象。今年初平民屋宇向拒遷的59户發傳訊令,要求收回單位,不少原打算抗爭的居民選擇離開;亦有十多户上庭抗辯到底,甚至上街遊行。

2024年3月15日,是大坑西邨原定搬遷「死線」。過後,邨內未歸於平靜——留守者賣力講解理據,「打卡」的遊人駐足聆聽,還有未及搬離的居民。端傳媒訪問了堅持留守、選擇離去的居民,以及參與爭取的前區議員,在重建者冷處理、公民社會瓦解的現實中,這場居民運動怎樣走過來,又如何走下去?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