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在争议之中被误解的Barbie Land风物

《芭比》——在争议之中被误解的Barbie Land

“女性主义电影”似乎应该更严肃,更具有现实意义。《芭比》这样的喜剧类型片很容易受到指责。

哈萨克导演镜头下的诗人:在满布谎言的世界,无人得以战胜|人物专访

“俄罗斯殖民哈萨克的历史是痛苦的,大举建立的俄语学校冲击本土文化,现在又要面对英语的强势⋯⋯”

重现《明镜》丑闻,这部电影试图讨论新闻业的未来

2018年《明镜》丑闻,被形容为“希特拉日记”事件以来最严重的公信力危机。

乌克兰四大導演:你在新闻里看不到的,电影都有讲出来

“对照现今的政治局势,《普丁的见证人》里当年捕捉到的画面如同某种预言,预示眼下的一切绝非偶然,亦非历史的巧合。”

《野马分鬃》影评:巨婴的呻吟

电影意图捕捉大四学生毕业前的精神状态,空有青春片惯常的图谋,最终呈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隔海看金马颁奖礼:失去金马奖,大陆电影界失去了什么?

虽然墙内外不乏小粉红,但几家大陆自媒体还是坚持以“一边发布消息,一边删除稿件”的方式,展现完颁奖的全过程。

审查红线与威权剪刀:解严前台湾电影同样经历,但结果是……

只要观看的欲望涌动,影像创作需求仍在,渗透与抵抗就会存在。

一不小心,电影胶片复兴运动已经八年了:数码为何就是不能KO胶片

没有了film和cinema意涵,只余下movie的电影,仅仅指向“电影已死”这种供人炒作的命题吗?

端开麦:你的爱情标准由偶像剧说了算?我们如何被植入“爱情”这个说法

太多电影和剧集喋喋不休地在定义爱情和浪漫的标准,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秘密胶卷里的真实阿富汗:塔利班前高层也感绝望

“如果塔利班接手,所有的艺术都会被禁止。我们可能会在下一轮的打击清单上。”

台湾电影在春节档怎么垮掉了:这年头除非电影叫人一起哭,观众不会去戏院?

串流当道,但依然无法取代去戏院一起哭、或自己去秘密哭的电影“专属体验”,台湾电影从2021年起要学会面对这道习题了。

挡住中国禁片,却放进大外宣电影:陆片来台全靠抽签运气?

陆片來台靠「签运」,一年只抽十部,因此今年在台湾,你看不到娄烨新作,却能看到两部大陆主旋律电影……

《亲爱的房客》:所谓“家庭”,哪有必要的形状呢

郑有杰一直思考家庭的组成,在血缘族群国家性别之外,什么是必要和非必要的?所谓的家庭,是否有标准形状?

《夺冠》:爱拼不会赢,爱国才会

他们一个听到的是中国的胜利,另一个听到的是中国女排的胜利。

《孤城泪》:警暴与法国市郊青年的怒吼

这不是纪录片,却都用了虚构的故事和人物呈现法国社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即是所谓的市郊青年问题。

困于内地,徐克与周星驰的孙悟空:有今生,无来世?

徐周都在内地闯荡多年,控制与痛苦,屈辱与超越,唐三藏醒悟儿歌对悟空的伤害了吗?

亡国.爱国.殉国:溥仪与木兰,还有八佰护旗手

《末代皇帝》的空前成功到《花木兰》的焦头烂额,印证着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变迁。

小测试:假如你有机会拍一部电影,你会是李安还是黑泽明?

香港国际电影节近日开幕,电影大师韦纳·荷索首次亲临香港。热爱电影的你,有没有梦见自己是某位电影导演呢?玩玩我们的小测试,“实现”你的电影梦!

专访朱柏康:我和大部分同世代的人一样彷徨

“从小到大没有什么厉害的事发生在我身上,读书不行,运动不行,音乐也不行。”

“端对端”Special:戏院重开,你也被《天能》和《花木兰》轰炸了吗?

我们做了一期口无遮拦的映后谈,试著和生疏的电影生活拉近距离。

记者手记:疫情后的第一个世界级影展,我容易忘却自己身在何处

2020年的春天,电影人和影迷都没有想到这会是怎样的一年。

中国观众为什么不喜欢真人版《花木兰》?

《花木兰》在中国迎来了一边倒的吐槽,豆瓣评分很快便从5.9掉到了4.7分,创下了迪士尼电影的史上最差成绩。

中国票房分析:三四线城市依旧没有诺兰现象

“。士骑影电的诚忠个一是调强次再被会都他,时映上影电新有当每兰诺”

中国电影业还能撑多久:影院重开了,但还有人买票走进去吗?

意识形态审查冻结投资,疫情下中国四成影院预计关门,宅家生活,擅于吸睛剧情的串流媒体当道:重重夹击下,中国电影产业怎么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