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电影《十年》摘金像奖最佳影片,被内地严密封杀,在港引发争论日报

独立电影《十年》摘金像奖最佳影片,被内地严密封杀,在港引发争论

Tam Daniel:时间不是时间,十年就是现在

香港人看《十年》的温热,与其说是政治觉醒,毋宁说是另一次借题发挥;想重新上路,但方向隐伏,问题却继续悬在半空,无法解决。

50后 × 90后谈本土:《十年》标志“本土新浪潮”

马杰伟:研究身份认同多年,深知身份这回事,并没有必然本质。你说香港本土是什么?香港人是谁?

苏海天:《十年》──香港人的信任危机

现在《十年》光芒四射,正在享受支持者的欢呼声,然而在镁光灯背后,《十年》给香港人一个怎样的启示?笔者认为《十年》成功反而反映了香港社会现今一些核心问题。

黃津珏:仇恨,在《十年》戏内戏外

电影中对香港未来的想像如此狭窄,怎能够“为时未晚?”若《十年》的抑郁恐惧纯属故意,这些恐惧的出路是民主吗?

我在金像奖现场:在政治的漩涡里,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现在已经没人在意电影了,电影已经不重要了。

《十年》:想像香港崩坏时

“《叮当》也禁,傻的吗?”我们都不会想要那个没有《叮当》的未来。

专访张坚庭与欧文杰:从《表姐,你好嘢》到《十年》,同样的恐惧,不同的审查环境

张坚庭曾大胆呈现中国威胁,但今天却说,他不得不“自我审查”;欧文杰说,他受够了“自我审查”,《十年》让他看到本土市场的希望。

胡清心:《十年》获奖,精神和骨气之外必须的反思

衷心地,我希望在未来,不会再有,也不需要另一部《十年》出现。

我们已经生活在《攻壳机动队》里的未来吗?

《攻壳机动队》为我们作了绝佳的未来预演,自由意志还将决定一切吗?

《血观音》延伸:内有深厚的台湾历史细节,你看出了这些密码吗?

《血观音》并非仅止服务于一部深刻描绘本土政治的电影,更让人思考我们的社会结构。

张君玫:《黑豹》──一则关于暴力与爱的阶级寓言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看到美国黑人小孩兴奋的载歌载舞,因为终于出现“长得跟自己一样的英雄”了!事实上,不仅是美国的黑人,非洲许多国家的群众也热烈欢迎甚或庆祝这部片子。

第90届奥斯卡奖:这是 hashtags 比电影更重要的时代?

奥斯卡无法摆脱政治,无法摆脱 hashtags,但一个简单的议题真的是电影获奖的原因吗?

2017电影时刻:端编辑们私享片单

这是2017年端挥之不去的电影印象,我们在电影院里欣喜,难过,愤怒和尴尬。

禁片观影手记:“病毒”一样的内参片在中国曾象征着权力与身份

内参片是无意中偷盗来他乡的思想火种,异域的创新之光,在艺术之外,影响更是大象无形,润物无声。它四处飘散,强大无比。

专访惠英红:脑退化角色,妈妈就是我的表演教科书

第三次提名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惠英红的演技来自成长环境,她舍不得抛弃。

《明月几时有》许鞍华、陈灭对谈:为何我就是不能接受这样的情节

他们不觉得一个抗战片是会令人笑的,因为这是很严肃的题材。

动画电影《Coco》:个体与群体的拉扯,压缩视角与全球化的尴尬

PIXAR 为电影花费大量时间心力的取材,难免要回应更为宏观的社会问题──“传统价值”和“全球世界”的此消彼长。

纪录片《藏宝女王》:储物狂妈妈的人生,不肯放手是一种“病”?

演员 Gustavo Salmerón 为母亲拍了一部纪录片,十四年的片段汇集疯狂的储物情结,到底应不应该断舍离?

《幸福路上》的台湾温吞世代,如此走过四十年

动画宣传一直在强调“幸福”,但电影中的时代氛围与细节才是编导的诚意所在。

《小偷家族》影评:是枝裕和的暧昧家族,人性是善还是恶?

《小偷家族》拿下康城影展最高奖,在情理法的边界,真假难以辨别,你能想像边缘人的真实心情吗?

本土卖座神器失灵年?台湾电影2017的崩解与重建

2017年的台湾电影,很多东西崩解了,但是并没有毁灭。在一片废墟微尘之中,我们还是瞧见了重建的可能性。

专访汤浅政明:在这一部动画里我放弃了重口味

从疯狂到温暖,从自由职业到成立工作室,与 Netflix 合作,汤浅政明有哪些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