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艦」下水,2025成軍,規劃再造7艦|Whatsnew
後續潛艦是否建造、如何建造,關鍵在於原型艦的海試階段會發現什麼缺失,能夠如何改正。
台港中#MeToo對談(下):除了制度改革,#MeToo能有「私了」策略嗎?
「我們如何在私人生活中不做enabler,如何不讓不應發生的發生。」
台港中#MeToo對談(上):#MeToo是否檢討非性的暴力?是所有人的運動嗎?
「只有某一種論述(discourse)是普遍被接受的,跨出這個discourse之外,很多是沒有辦法被接受的。」
廣島核爆「在外被爆者」: 被遺忘的殖民地出身者,權利救濟的漫漫長路
美軍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的那兩天,也有為數眾多的殖民地出身者在此生活,後來成為「被爆者」,多數來自朝鮮半島與台灣兩地。
影像 : 演習台灣,戰爭陰影下的連場預演
每年夏季午後的空襲警報大響,街道空無一人,車輛靠邊停駛,門窗緊閉,人或趴下、掩蔽,年復一年成為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關心台灣政治、不知從何說起香港,他們在不安中開展真正的生活
關心台灣不是因為「確定能待下來」,也不是「為了待下來」才做,而是「因為想在這裏待下去」。
沒有傘的孩子 : 都市原住民青春紀事
都市中也有了部落,所以流浪的疼痛,混濁的焦黑的心,用歌唱與火堆,輕輕擁抱、安撫。
數據看「做人媽媽甚艱難」:母職懲罰、第二輪班及未完成的家庭友善政策
常言「世上只有媽媽好」,但數據告訴我們,世界對媽媽並不那麼好。
拆遷下的百年聚落,台中番仔路庄
遭拆除的林家古厝,僅僅只是被佔下的第一個城池。在窮盡法律救濟後,抗爭能否讓村莊躲過拆除的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