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台灣原住民族歌手巴奈與布農族丈夫那布、紀錄片導演馬躍・比吼,稱為「巴那馬」三人組。2016年蔡英文就任總統後,三人為了爭取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要求政府修改《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劃設辦法》,因而與族人走上凱道抗議。他們在凱道上紮營、辦活動,表達他們的反對聲音。幾經警方驅趕,他們搭建的帳篷、藝術裝置也不斷被強制拆除,從凱道一路搬遷到二二八公園內。
沒人能想到,他們堅持了2644天。直到蔡英文卸任,他們正式宣布隨著蔡英文的卸任拆掉帳篷,終於「回家」。
在今年,巴奈與作者徐璐合著了新書《巴奈回家》。這本書紀錄了巴奈作為一名原住民族權益倡議者、歌手、創作人的生命歷程——尤其是七年來的經歷,更是解答了大眾對於「巴奈住帳篷抗議蔡英文」的疑惑:是什麼原因讓她們堅持了七年之久?讓她們在惡劣的天氣與環境下,被警力不斷驅趕,被許多人遺忘,仍要堅持著在最顯眼的位置「提醒蔡英文信守當初的承諾」?

巴奈不是沒有家,她與那布的家在台東,但為了抵抗,他們以帳篷為家,抗爭七年。
2644天的帳篷生活,有人稱之為「史詩級」的抗爭。這場抗爭,在他們眼中源自於信任的建立與瓦解,也是尊嚴的踐踏與堅持,更是巴奈與那布為了「回家」而開始的路程。
走出捷運台大醫院站一號出口,是二二八公園。公園內的一處公廁前,有一頂約兩坪大(6.6平方公尺)的拼貼帳篷,橘色、綠色的帳篷與數把雨傘、遮陽的布料撐起這個空間。帳篷外掛著黃底紅字「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毛巾、巴奈與總統蔡英文的合照,並大大寫著一個「騙」字和夜宿凱道的天數。
「能不能把帳篷弄漂亮一點?」這是柯文哲當台北市長時看到他們帳篷說出的話。有人覺得破爛,有時被當成街友住的地方。巴奈只說,「我們不是來露營度假。」
帳篷外表沒有明顯的門,巴奈的解釋是,「因為這是我家,沒有門是告訴你,只能看,不要隨便進來。好奇,就在外邊呼喚我們,我們會出來跟你說話。」曾入內的人權團體工作者告訴我,裡頭就像是一個家裡密不通風的房間,有衣服、充電器、生活用品,還有好多台電扇,「我沒辦法想像(在這裡)住超過三天,但他們住了七年。」
帳篷距離總統府只有五百公尺,住在這裡的巴奈每天都能望見總統府的高塔,甚至看見政府官員的黑頭車經過。抗爭的七年,他們逐漸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