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法院前線的香港人:聽到「台灣香港化」時,他們的複雜感受

在移居之後的新抗爭裡,在台港人希望其他人想起香港的時候,不只記起現在「黑暗的事實」。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民眾在集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太陽花學運十週年 台灣 香港 公民社會 政治 社會運動 風物

「我是一個來台灣的香港學生,也是台灣公民社會的一份子。」

5月21日星期二晚上10點,台北青島東路立法院側門外,「反立法院擴權黑箱法案」台上,戴著黑帽與黑色口罩的香港人阿林以「台大學生組織聯合聲明」連署發起人之一的名義發言:

「香港對民主的憧憬跟追求,大家應該有目共睹。現在,(台灣)國會倒退,人民該怎麼辦?站出來,反抗!我們要保護台灣的民主。」

這晚有3萬人走上街頭,三日後人數更達到10萬,其中就有21歲的阿林、27歲的小真與不少18、19歲的在台港生。幾名因參與反修例運動而陸續流亡來台的港人也結伴而來,看到街頭洶湧的人潮、滿滿的標語,不免想起當初的抗爭,有人一度感觸落淚。

拒絕台灣國會「香港化」的口號、「台股變港股」的民眾自製手牌、「戰車」上傳來的華語版《願榮光歸香港》歌聲⋯⋯在5月21日、24日、28日的立法院外集會中,「香港」以各種形式出現在場上,有在台港人上主台演講、做志工、支援物資、手繪標語牌、靜坐參與,成為這場被稱為「青鳥行動」的台灣社會運動裡,不可或缺的角色。

「退回審議!」阿林帶領台下的群眾大喊。

他身旁的螢幕寫著「民主倒退,公民搶救」,以及議場內即時轉播的立法院長韓國瑜站在主席台的畫面。阿林接著宣讀聲明稿之中的訴求:國會改革應公開透明且權責分明,應理性做實質討論,並譴責國會暴力。除了他之外,3天的立法院外集會中,流亡港人「赴湯」(7.28上環暴動案脫罪被告湯偉雄)、前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外務副會長羅子維等也多次出現在台上,以香港人身份聲援台灣。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民衆集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民衆集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主台兩側,志工攤位和人群中傳來粵語,是相識的在台港人一同來幫忙,當中就包括28歲的流亡港人家衛和在台港生小真。家衛在數年前因反修例運動「理大圍城」事件而流亡來台,曾受濟南教會庇護。他在主台前幫忙做攝影記錄,直到深夜11點才離去。

台下,是下午1點就坐在「搖滾區」的香港人阿偉,他以配偶身份來台2年。他聽了整場立院轉播與宣講後,發現來聲援的人已經湧出立法院正門口的中山南路,幾名黑衣的香港人舉著「光時」的旗子在人群中穿梭。

中午,數個民間團體聯合召開的「反對國會擴權記者會」上,「台港守護民主關注組」的港人代表說出擔憂,「倘若未來親中立委惡意要求在台港人提交資料,威脅要處以高額罰鍰」,在台港人該怎麼辦?關注組也想把「香港化」的論述拿回來,讓台灣人看到香港的抗爭精神,而不是只看到香港的黑暗現實。

夜幕降臨,更多的人群湧入,溢出到150米開外的濟南教會所在地,濟南路上也開始架設舞台、街講與「戰車」。在台北開港式餐廳的 Andy早在下午3點就把150瓶能量飲料送到作為物資總站的濟南長老教會。教會門外,一對在台港人夫婦,68歲的 Shawn 和 72歲的 Bonnie ,正在等待他們的老朋友來會合,一同參與集會。

5月28日,立法院在國民黨與民眾黨佔多數席位的情況下,不顧10萬人的反對聲音,還是三讀通過了《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刑法》之中有關於「藐視國會、調查權、聽證權」等修法。下一步的戰場可能在法院、社區,街頭抗爭暫吿一段落,阿林的一些台灣同學陷入無力感。而作為港人,他也一直在想,他還可以做什麼?

為什麼移民來台灣之後,港人還要繼續上街頭?他們怎麼看待自己在這場運動裡的角色?端傳媒跟隨7位在台港人,從他們身上的香港與台灣聊起,在台北街頭一起討論了兩地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繼續處理國會改革法案,示威者在立法院外集會。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繼續處理國會改革法案,示威者在立法院外集會。攝:林振東/端傳媒

從一個前線到另一個「前線」

阿林在反送中運動時只有16歲,以中學生的身份參與示威,其後來台灣讀大學,也參與大學異議社團及在台港人組織。

在這次的台灣立法院示威之中,阿林以個人和團體身份總共在主舞台和「學生戰車」、街講發言了五次。

阿林強調,香港人出面抗爭,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香港人沒有一個真正代表人民的議會,沒有自己的制度去改變香港,所以他們出來爭取普選,「而今天台灣同樣發生的,是國民黨跟民眾黨不尊重人民對他們的信任。」因此,阿林說,當這個議會不再能夠代表人民的時候,人民就會出來抗爭,否則將「使議會失去民主價值」。

有台灣人在「戰車」上以華語唱《願榮光歸香港》,也有台灣人用華語喊「光時」口號,對於這些抗爭符號的再現,阿林感到振奮。他說,雖然這些口號是用在香港的社運,但「這句話的動力,能夠拿來推動這次在台灣反對國會亂權的運動,我就覺得好像香港的努力還是有被承認到,或者說,所謂香港反抗的精神也有被體驗到。」

「我覺得是很感動的,台灣人還是有記得這些反抗的香港人。」他說。

他也擔憂著身邊第一次上街頭的台灣同學,對於社運的成敗是否有概念,或者,若面對升級的場面,是否身心已經準備好應對。比起同樣20歲出頭的台灣學生,阿林的街頭抗爭經驗確實更多。「我怕他們最終會受傷,香港人的(反修例)抗爭後五年了,這五年裡面看到很多,學習很多經驗,比如夥伴要怎麼扶持,一件事情結束之後要怎麼樣。」

跟阿林一樣在反修例運動時上街頭的還有流亡港人家衛。他今年30歲,最早參與的社運是反國教,雨傘運動時已是大學生,也加入學生組織,經歷過傘後社運氣氛的低迷,卻還是持續參與,直至反修例運動大規模爆發。至今,他的手臂上還留有2019年6月的傷痕。隨著警方武力升級,家衛和示威者們的抗爭手段也變化,到11月理大事件,與他同批的手足陸續被抓,他不得不在短時間內做出決定,工作也沒辭,只通了電話說要放長假,逃到台灣,就這樣過了四年。

在台港人家衞 。攝:陳焯煇/端傳媒
在台港人家衞 。攝:陳焯煇/端傳媒

因為倉促逃離,家衛在台灣舉目無親,沒有住處,簽證不知能否在台灣久留,也沒有收入來源。因為台灣公民組織與濟南教會的幫助,他才逐漸在台灣穩定下來。這些曾幫助他的台灣公民社會網絡,在這次立法院示威中扮演重要角色,有的是主辦和協辦團體,教會則成為物資站。他愛好攝影,知道主辦方需要攝影志工幫忙拍照,就第一時間報名。

但他仍有身份安全的顧慮。他做攝影志工,可以待在舞台較為裡面的位置,只是仍會擔心普通人的鏡頭,也會避開警察胸口的鏡頭,盡量不要在第一排,「因為我還沒有身分證嘛。」

他知道,十年前的太陽花運動中,台灣鎮暴警察也在附近的行政院路口打人,用水炮車噴人。但這是他第一次親身參與「台灣本身的本土運動」,所以對於自己參與運動的角度,仍有較複雜的心情。「因為投票是台灣人投的,民主制度就是這樣,你投錯了,就要承受後果。」

即便如此,台灣仍可能是他第二個家,他說,自己作為一個「受台灣照顧的香港人」,「不論今天的我有沒有投票,這些人是不是我投出來,我還是會去支持(這場運動)。」

同樣以志工身份在現場幫忙的還有小真,她來台灣後就加入在台港人組織,5月底6月初本來最大的行動,是要參與6月9日的反修例運動5週年台北遊行。在香港參與運動時,她曾組織過幾間大學的同學一起罷課,去不同區域的街頭支援。2014年時她還讀中學,便參與傘運,睡在金鐘街頭。「真的很唏噓,十年,又來到台灣了。」

24日晚上,她與幾位在台港人組織的夥伴在立法院附近碰面,先討論了6月9日遊行的事,然後一起走向青島東路的主台,加入志工的攤位。下午,她在濟南路覺得人不夠多,有點擔心會被注意到身份,到晚上,人愈多,她就覺得愈安全。

一路上人潮洶湧,所以每隔幾十米都要停下,短短一段路走了許久。而且,她發現來到現場的香港人遠比她想像的要多。

「蠻久違的,這個場景。」小真的語氣帶一點鄉愁,接著,她自問自答:「香港幾年前可以坐在街頭喊口號?就是五年前嘛。大家當時就是會自己做不同的標語,自發地做一些物資站、音響啊、發言。我覺得這種感覺還是蠻好的,覺得好久沒有了。」

離開香港的時候,她只是想要到一個民主的地方去進修,看看能不能學習台灣的公民社會經驗,帶回香港。但她漸漸發現,在海外做關於社會運動的研究,回香港會有點危險,所以目前選擇直接留在台灣。

邊走邊說著,抵達主台的時候已經晚上11點,和其他志工一起,小真在帳篷下,機動支援著現場的事務。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有民眾集會。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有民眾集會。攝:林振東/端傳媒

10萬人中的一個點

5月24下午,現場人潮已十分擁擠。年過半百的 Bonnie 和 Shawn 在濟南教會找到老朋友後便找地方坐下。兩人都是學者,在2019年後退休移居台灣,Bonnie 一見到記者,就拿出「支持天安門母親」的燭火造型小燈,說將會在台北自由廣場的六四晚會上發放。

「我自己是香港人,也經過香港的自由民主被剝奪,所以感受是非常深的。」對於為什麼要聲援這場運動,Shawn 毫不猶豫地說,就是要表達一種支持。

不像阿林、家衛和小真那樣走得很前,兩人是3萬、10萬人中的一個點、兩個點,就像大部分參與者的角色。在香港時,他們長年參與七一遊行,對集會現場感到熟悉。

「其實來場外參與,作用好像不是很大。」Shawn 說,「但是起碼對於人心的一種(鼓舞),(表達這種)決心是非常有用的。比方說(就算)三讀通過了,(集會)也是有用的⋯⋯要是我們連走都不走出來的話,那就不行了。」

對於台灣街頭上的香港符號,他們也表示贊同,認為中共政權對於體制的介入與操作,是他們見證過的統治手法,可能在台灣重演,「因為我們經歷過,所以我們知道其中的一些dynamics(運作方式)。」

他們強調,知識分子要時常保持與年輕人的聯繫,要跟著時代有所進步。「年輕人不可限量的,他們是推動社會的力量。」Shawn 馬上補了一句:「所以(台灣)18歲可以投票,我覺得一定要有。」

接著,他們開展話題,聊到台灣人資訊安全意識不足;思考台灣公民社會的發展如何做得更好;城鄉差距導致不同地方的治理邏輯斷裂的問題;學校教育如何使台灣學生接軌國際,而不能只靠自己的力量。

今天這場集會的支援,是他們表示對於台灣社會改革的支持的其中一站。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民衆集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民衆集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跟 Shawn 夫婦一樣參與香港社運多年的還有41歲的阿偉。若要說第一次參與社運,該是2003年反對23條立法的遊行。「之後幾乎每一場運動我都有在。」他按起手指,數著每一場參與過的大型運動。

10年前,台灣發生太陽花運動,阿偉特地來參與。「太陽花我第一天就到了,搭飛機過來。」那時他還只是個遊客,這一次,他成了台灣人的配偶。

他5月21日就在青島東路坐了9小時,24日又再次來到現場,中途會去附近的獨立書店「左轉有書」稍作休息。透過書店的玻璃外牆,可以看見舞台的短講現場。書店內也以粉筆繪製十年前台灣佔領立法院的圖示。不只台北的大型抗爭,阿偉繼續說,他連高雄旗山的抗議都參與過,因為他很喜歡高雄,經常戲稱自己是高雄人。

來到台灣參加這麼多次抗爭,這次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嗎?阿偉說,一整天下來,看到很多年輕人是晚上交班,慢慢的替代白天來的阿公阿嬤,「這是我在香港的時候沒看過的畫面。」人數漸漸增加,每一次公布人數都會覺得有點感動。

然而他也說,「我們只有一顆心是沒辦法保護國家的。」看似悲觀的語氣,但看到暴雨停歇,天氣轉好,他又浮起笑容:「那麼,會有5萬人,10萬人囉。」他也是這10萬人之一。

同樣是10萬人之一的,還有在台北開港式餐廳的 Andy。5月21日和24日的兩次動員號召,他都以物資運至現場做實際支援,合計發送了約300份能量飲料。他不以餐廳的香港食物支援,是擔心利益迴避的問題,希望純粹表達支持台灣民主運動的心情,所以自掏腰包購買。

5月28日的第三次集會現場,Andy 知道現場物資已經充足,便帶著店內的香港工讀生自繪手舉牌,在中山南路站了一整晚。牌上畫有代表台灣的青鳥和代表香港的紫荊花,寫有台語羅馬字寫成的「Hiong-káng-lâng thīn Tâi-uân(香港人挺台灣)#青島行動」。

不少台灣人停下來問 Andy 來台灣幾年了,並分享自己去香港旅行的經驗,也有不少人點頭致意,說謝謝香港人來支援這次運動。他也遇到幾名民眾黨的支持者「小草」,叫他香港人不要干涉台灣內政,他也泰然處之,嘗試說明自己的立場,直到對方默默離開。

「其實也不知道可以做什麼,就是以香港人的名義,要給台灣民眾知道,我們香港人還在,沒有好像新聞所說的,香港人很難留下來就跑掉。」他說,「我們沒有跑,我們一直都在,我們是支持台灣的。所以台灣有什麼事,我們會走出來。」

在台港人Andy 。攝:陳焯煇/端傳媒
在台港人Andy 。攝:陳焯煇/端傳媒

作為抗爭符號的「香港」與「台灣香港化」

在運動現場和網路討論中,不只一次出現了「國會香港化」的說法,人們會以「台灣不要變香港」來動員更多人上街聲援。在台港人對此有複雜的感受。

關於本次爭點之一「藐視國會」,「台港守護民主關注組」的聲明之中,提到《權力及特別條例》的第17條「藐視罪」和第19條「干預立法會人員罪」;但他們認為,這項制度設計原旨在保護議員履行職責時免受干擾,往後卻成為打壓民主派議員的工具,例如2020年11月的八名香港民主派人士,因在立法會內務委員會抗議而因上述罪行被拘捕。因此,他們認為這次修法更須格外戒備。

儘管台港的國會運作、抗爭經驗與動員情緒可以某程度上共鳴,但兩邊的處境畢竟很不相同,阿偉覺得不能簡單類比。這次的法案表決被指違反程序正義、黑箱作業,家衛、阿偉、Shawn、Bonnie、阿偉和小真都聯想了在香港立法會的「拉布」(Filibuster)傳統。然而,阿偉覺得該去探討的是大家心裡期待的程序正義是如何,以及這樣的程序是否適合台灣。

作為曾經的香港「衝組」,家衛也注意到這次運動中,許多台灣人在現場舉著「不要衝」的標語,但以他的香港經驗來說,6月的和平集會是有用的,但到了運動後期,人數再增加也無法帶來改變,於是才從和平示威轉變為更激烈的抗爭手段。他說,他明白香港和台灣很不同,未必是鼓勵要升級武力,但他很擔憂這些集結,是不是真能撼動更高的權力。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繼續處理國會改革法案,示威者在立法院外集會。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繼續處理國會改革法案,示威者在立法院外集會。攝:林振東/端傳媒

24日晚,小真走經中山南路與忠孝東路的交叉口上,看到「擴權拚三讀,港股變台股」標語,停下來拍照。小真明白,標語是在「延續『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動員對中國統治的恐懼感」。

「如果台灣的民主制度被蠶食的話,那香港未來確實可能是會重現在台灣。」她說,「但也覺得蠻心酸的,香港好像成為了一個死亡案例。看到這種標語的時候,也會覺得有一點唏噓啦,有一點情緒。」

不過,她覺得如果在運動中出現關於香港的討論,可以讓更多人關注香港,也是好的。「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在台港人的處境,或是關注香港目前發生的事情,而不只是關注香港現在股票很差。」

小真曾遇過網路上不友善的言論,是在立法委員林靜儀反對放寬港澳居留資格的時候。即使如此,「我們還是盡量參與公民社會的活動吧,就是用我們的行動來證明,在台港人是跟大家走在一起。」她說,「我覺得還是溝通跟接觸,建立信任,那就是最好的證明了。」

阿林則參與了大學社團的討論,共同寫作聲明稿,列出「學生戰車」發言的原則性規範,張貼在車身。規範最後一點寫著:「(來自香港人的心聲)不要再消費香港。」

他覺得「台灣香港化」的說法似乎把香港鎖成了一個負面、受害者的形象。「香港人所追求民主的失落,我們很清楚。」他在主台發言時說,「但是,當我們想起香港的時候,不應該只是現在黑暗的事實,而是記得香港有一群為了自己發聲,爭取自己未來的公民。」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有民眾集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有民眾集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每一個以台灣為家的人」

阿林希望這樣理解作為抗爭符號的「香港」:「我們是以人民的身份來保護自己的民主,香港人,台灣人,一起走民主的路。」

這不僅是因為在台港人要聲援台灣,也是因為台灣作為港人的移居目的地和新的家園,當地法案與政策的變化會實實在在地影響到在台港人的權益。

小真就覺得,這次的法案直接與在台港人息息相關,例如「調查權」:會不會用來取得流亡港人專案的名單,甚至騷擾、威脅他們的人身安全?「我覺得這個恐懼是存在的,背後是一個很龐大的中國的跨境鎮壓。這個不安全感是存在的,所以我們是很想反抗他們的。」

阿林與夥伴也盤點出在台港人可能受到影響的面向,包括:援助香港的NGO 與握有涉及政治敏感港人資料的陸委會,萬一被國會惡意調查,若要維持機密,是否就有涉及藐視國會和反質詢的風險呢?

阿偉正在從事獨立事業,也認為這次修法對他有切身影響。阿偉說,若是國會調查他所參與的組織,自然也可能取得他想要保密的資料。關於藐視國會罪的刑事罰鍰,他說:「我馬上先要打多幾份工,存錢繳那個罰款。因為我真的不知道那個線在哪裡。」

「其實我覺得是影響每一個在台灣生活的人,影響每一個以台灣為家的人。」他說。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繼續處理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議場掛滿布條。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繼續處理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議場掛滿布條。攝:陳焯煇/端傳媒

以台灣為家的還有Shawn。移民到台灣後,他對新身份有了認同。「我也知道台灣現在的民主是經過很多的犧牲。那我現在是台灣人啊。」所以他當然要保護台灣這個地方。

「我們同時要保護自己,還有台灣這個社會。」阿林說。「我們現在搬來台灣,可不可以用『台灣的一份子』來為這件事發聲?很多香港人光是來到這裡就投注很多心力與時間,這種付出不要被白費。」

街頭運動告一段落,阿偉對這次運動的後續發展感到擔憂,「說實在話,人是很容易被習慣的,你可以每個禮拜,『我在嘉義我也要上來』、『我在屏東我也要上來』嗎?還有人會說,我們一年後罷免他就好啦,行政院也可以不簽三讀,到最後也有總統(不宣示法律生效)。」

「如果你每一下、每一下都覺得,我們還有保護線、我們還有保險線,我們還有這條、這條、這條、這條。但當他越過我們的底線,一開始的時候,大家想想舉手投票是多少年前的事情,然後我們還以為我們自己還有很多保險線,其實是不是有點太樂觀?如果真的通過這些法案,中間還沒到被罷免之前,有些人被抓、有些人被提告,那他們不是很無辜嗎?」

5月28日,爭議法條三讀通過後,家衛說這樣的結果是意料之中,但還是會感到失望。「民間能不能繼續在這個事情上面去深耕,下一次議題能夠回扣到這一次運動的餘溫,就是今天在台上的組織者,以及關心社會的台灣人接下來的工作。」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繼續處理國會改革法案,示威者在立法院外集會。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繼續處理國會改革法案,示威者在立法院外集會。攝:林振東/端傳媒

尾聲

爭議法條塵埃落定,這波抗爭看似暫歇,不再動員大規模的集結。主辦單位、講者及台灣的社運工作者們呼籲人們回頭做組織,到社區之中與人溝通,繼續關注區域立委在國會的表現,以及未來爭議法案可能在體制內做的倡議步驟。

家衛整理出在3天的集會上做攝影志工拍攝的照片,交給集會的台灣組織者,自己則要回到校園,趕畢業論文,為畢業後的簽證煩惱。

現實的居留困境,仍是在台港人生活裡最主要的不穩定因素之一。對於畢業後找工作的事,他有點迷惘,畢竟沒有入籍,在台灣做許多事情都很困難。

而台港社會運動之間的連結與共鳴,也決定了港人若懷抱社運關懷,似乎便沒有歲月靜好的選項。「很多香港人可能是在香港爭取(民主)的經驗裡面失落。」阿林說,「現在搬到台灣以後,也想為台灣的民主付出。」

幾次高密度動員後,阿林得先回去準備期末考,未來可能舉辦運動創傷讀書會,邀請台灣同學參加;家衛回去寫論文,也仍和台灣的運動者探討著過往佔領運動的經驗;阿偉在這波抗爭後馬上就出差工作,社群上仍持續追蹤著這波運動對於香港符號的詮釋;小真在網路上轉發六四晚會的活動消息,她希望在台港人還能與本地的運動者有更多討論。

5月28日,一群香港人把他們這幾天自發辦理的討論會內容,印成中英文的紙張,在集會現場貼成一面牆。紙張上包含法案爭議、各國相似法案的內容和影響等等盡可能多向度的資訊,最底下印著「香港人和台灣人站在一起」。許多人經過都停留了許久,閱讀並討論。

6月很快到來,六四紀念日與反修例運動開啟的紀念日陸續將至,關注香港人權的資訊平台裡,民間團體正在收集「呼籲港府應立即撤回對人權律師鄒幸彤等七人之追訴」聲明的團體連署名單。

在台灣,太陽花運動十週年才剛引起討論,運動者和民間團體便也思考著,雨傘運動同樣將迎來十週年,是否該做些什麼?今年,也和過去4年一樣,有在台港人發起的集會,有每年例行的集會遊行將舉辦,也可能還有因應時事的抗爭出現,這也意味著許多在台港人,可能更快迎來下一次的街頭相遇。再下一次是什麼時候?下一次站出來,能夠決定自己的命運嗎?下一步,還是未知。

(文中受訪者皆為化名。)

讀者評論 2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不久前才提到「…一個與當權者同行的群眾運動…」,這幾天賴清德提到,在釋憲結果有爭議時「青鳥飛出來」,頗有仿效川普國會山莊事件的「號召」作為…
    繼續看下去,他會怎麼演這齣「用民主反民主」的戲。

  2. @weber 謝謝閣下留意到在下的貼文。至於閣下的質疑…首先,這是在下對這次群眾抗議的文字與感想,但凡稱其為「民主抗爭」者,自覺有必要提醒其與當權者沆瀣一氣的矛盾與虛矯。
    或許被當權者矇騙而不自知者在所多有,讓在下不得不重複提醒。諄諄貼文出自本人,即使聽者藐藐但求無愧身為知識分子之心。

  3. 嗯。。。。😇💜
    🥰 人生在世 天給我們一個使命
    可能 各自追求 不一 人生軌跡也不同
    🥛🥛🥤❤ 無須介懷
    凡走過 必留下痕跡
    💞💜🧡💟💨
    勇敢向前 pursue your dream
    One-day 我們都會明白
    宇宙之大 非我們能
    想像
    各自在自己天空 發放 異彩🌏🌟

  4. @cilan 你同樣留言至少留第四篇了,會不會洗的太離譜?

  5. 唔想把邏輯差同智商掛鉤…但是有講A所以B, 就算認為A是正確的,就會自動接受B也是嗎?個人認為舊一代「香港人」都好清楚自己想要生活:賺錢,用錢材來保障自己生活上的自由。所謂的思想/主義都是用來「吹」的,只有自己身邊的利益才穩陣;對那些太理想化,進取的運動都避之則吉,因為生活經驗告訴他們所謂爭取「XX」的運動,都只是推動者包裝出來為他們自己的目的來利用其他人,而且不要天真以為其他人都是聖人…不過9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大部份都沒有經歷過慘痛嘅教訓,而且沒有從歷史吸取到經驗…我對於他們只有尊重,但希望他們試錯想不要拉我下水,謝謝。

  6. 與權力結合的群眾運動也配稱民主?!
    掌握執政權力者還在搞群眾運動的,擺明了就是反民主的政治操作。
    要判斷一個群眾運動是否符合爭民主自由的最簡單條件,就是它是否與執政者對立。台灣紅衫軍是、大陸六四是、香港雨傘運動是、法國黃背心是…而紅衛兵不是、美國國會山莊運動不是…
    這次就算再多的群眾聚集,也絕不會是民主運動,它就是向執政權力靠攏的政治操作。賴清德倒也老實,用感謝的方式,明示了掌權者在背後的操控。他以掌權者的身分不避嫌的鼓勵著:「謝謝」。
    繼續看吧,一個掌權者會如何感謝支持他的群眾運動…

  7. Also, when citing “research”, plz remember to attach a link or citation for reference. You are right, we are almost too different as regards of the education that we had privilege to be immersed in.

  8. @EvW Hello? Take a look at my comment before copying and pasting a great deal of irrelevaant stuff… I am talking about an underaged tenager and you are questioning about my faith in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Btw I reside one of the most liberal states in the world and apparently I am well-educated and well-trained to raise doubts sensibly in lieu of whining about irrelevant matters. Lol!

  9. 有研究数据表明,全球的民间抗议活动的实际政治效果在新世纪中减弱,原因有多种,但其中一个问题包括全球各政府代表的国家力量(不论政治体制)都在增强。With that being said, 街头抗议是民主体制中的公民权利以及在体制内立法渠道不畅通、失效的情况下必要的补充性政治参与途径,而参与政治是民主社会公民的【义务】。所以评论中如复读机一般说了多年的“幼稚、还相信这些”的人,I understand you are from a different system with different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cynicism never helps either. Look where you are. Over.

  10. 香港反送中運動中,有一句話是我到現在都還沒有忘記的,就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將此句返送給@Dorado。

  11. @anonymous3:國民黨立委廖偉翔的說帖裡是這樣寫的:『……立法委員如果擅自亂要求,也會喪失民意基礎,完全不可能隨意擴權。』
    也就是說,在當前國民黨進行國會「改革」的訴求裡,『民意基礎』就是阻擋立委擴權、濫權的防線。
    你卻說『行政机关用意识形态质疑民选的立法委员的正当性,并寻求对他们进行DQ。』,那就是挪用香港DQ立法會議員的概念,將台灣的民意監督污名化;而國民黨以民意作為國會自我約束的標準就已經極為不負責任,倘若把@anonymous3你視為「國民黨支持者」,那麼組合起來就會發現:
    中國國民黨一邊以『民意監督』作為擴權的制衡基礎,一邊又反手攻擊『民意監督』的正當性。
    順便提醒你,@anonymous3,過去民進黨推動法案是把國會議員的罷免門檻設的較高,不然依照這次所謂「國會改革」推動者、民眾黨總召黃國昌過去的標準,連他自己好幾年前就被罷免了,位子隨時都不保。
    另外,@anonymous3你在之前的『民進黨…消滅國民黨…不對抗中國共產黨』…那篇留言,前段我還能看懂你想表達的意思,但後段完全無法解讀。我還請國民黨支持者協助,他也無法理解你想表達的意思。你的資訊來源是否已經嚴重偏離台灣人所能理解的常識?

  12. 没错,台湾正在香港化,它体现在行政机关用意识形态质疑民选的立法委员的正当性,并寻求对他们进行DQ。

  13. @xdaifu 「過去8年民進黨做了什麼」都放在院會網站上你可以自己去看,別像個粉紅一樣只會打模糊不說清楚。

  14. 难道你们就不好奇过去8年民进党暗搓搓干了什么事情吗?还是要等70年后,再搞一次转型正义才能被揭露?

  15. 唉沒救了。16歲的時候都不懂什麼。上college了還這麼幼稚- –

  16. 希望所有留台香港人參加黑熊學院舉辦的課程。

  17. 香港人熱愛抗爭:是信仰,是自由,是宿命,也是詛咒。

  18.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留在香港,與香港人一起承受苦難的一班人。而不是一走了之的那幫!萬德拉受南非人敬仰是因爲他沒有拋棄同胞。不選擇在外面買慘!跑,不重要!但請不要再打著什麼離散的港人的旗幟!

  19. 所有惡果都只是由留在香港的香港人承受,不管是經濟的或是政治的。所以何為之留在最安全的地方?如果只懂這樣子講,只是一句蒼白無力的呻吟!

  20. 「如果台灣的民主制度被蠶食的話,那香港未來確實可能是會重現在台灣。」
    主語是不是反了?

  21. 支持绿色是一种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敌友逻辑,支持绿色当然要支持绿色的民主propaganda。但这个和民主逻辑相反。支持绿色是支持执政党一家独大,反而像现在的香港。要40%绿共做主,代表剩下60%,算是民主吗?

  22. @Dorado 如果你只是選擇最輕鬆的方式,待在安全的地方罵個聲,那還請少幾句。

  23. 何其偉大!一走了之後,留下大量的港人承受苦難。何其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