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

賴清德的就職國宴,說了一個什麼樣的「新台灣菜」故事?

什麼是「國菜」?又如何定義「台灣菜」?這些發問隨著時代變遷會有不同的解答。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宴菜色。圖:中華文化總會提供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宴菜色。圖:中華文化總會提供

端傳媒記者 章凱閎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4-06-08

#國族認同#飲食#文化與飲食#賴清德#台灣

【編者按】國宴,反映一個國家的國族飲食。但對於「國族性」始終曖昧的台灣來說,什麼是「國菜」?又如何定義「台灣菜」?儼然是一個高度政治性的發問,甚至,隨著時代變遷會有不同的解答。

今年5月20日,賴清德正式就任中華民國新任總統,當晚就職國宴首度延攬當代飲食專家,設計八道原創菜色,彙集台灣五大族群: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新住民的料理與風味,為「台灣菜」重新論述與定錨——台灣菜,即是五大「族群菜」的總和。

飲食離不開政治,端傳媒分析賴清德與歷屆總統就職國宴的菜單。它不單是料理的文本,更是一種另類的國族論述文本。

「什麼是台灣菜?」對於這向來一言難盡的申論題,賴清德以就職國宴上的第一道開胃菜作答。

那是一盤擺盤工整的沙拉。

井然有序的植物食材,說明了台灣的歷史。墨綠的過貓(指蕨類的嫩卷芽)、乳白的桂竹筍為台灣原住民的傳統食物來源;豔紅的番茄是17世紀荷蘭人殖民台灣帶來的物產;白蘆筍是日治時期自西方引進的農品;黃綠櫛瓜則是近代才登陸的新作物。

盤面交織的五色醬汁,象徵了島民的足跡。透明的 te’nas 是阿美族人的鹽巴辣椒水;紅色的東泉辣椒醬是具閩南風格的甜辣醬;橙色的桔醬是客家族群的代表醬汁;白色的腐乳醬出自外省二代家傳的手工白腐乳;以及綠色的沙爹醬,源於東南亞地區的香料醬汁。

五種風味,分別對應台灣五大族群: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新住民。這也是歷屆總統就職國宴,首次納入來自南洋的滋味。

它不只是一道菜,亦是一盤具有政治寓意的主張。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宴菜色:永續啟航。圖:中華文化總會提供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宴菜色:永續啟航。圖:中華文化總會提供

台灣菜的多元面貌

「基本上,我把國宴視為一個『可以吃的國族論述文本』。」本次國宴顧問團成員之一、飲食作家蔡珠兒開宗明義,他們的任務,是設計一張能凸顯台灣主體性的國宴菜單。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